我的课堂我的人生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an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关键要解决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理念等初步建立的问题,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选择,学会担当,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法治;人生价值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长身体、青春意识萌芽、人生观价值观选择、道德观思想观建立的关键时期。与其说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让学生取得好的成绩,不如说让学生们在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最美的青春年华,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的能力,初步认识人生和社会实际,对人对事学会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进行科学分析,学会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问题对于学生的初步涉入是很有必要,因为很多孩子在自己的青春年华,受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种负能量。如,读书无用论、金钱万能论、个人主义思想、享乐主义思想、人生没意义等。导致有些青少年有自暴自弃倾向、自残、吸毒、沉迷游戏、受挫能力差、甚至自杀等。
  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对于孩子的一些问题展开思考判断引导,就像一盏明灯,为迷惘无知的孩子指明方向。下面以初二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与社会”》为实例,谈谈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自己人生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一、我從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来思考一个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这个问题的导入学生的兴趣很浓,对于一个初中生,他们也许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由的讨论,各抒己见。学生的答案多元化,从生物学习中,学生大多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但是对于我要到哪里去的答案却很迷茫。所以老师的导入,对于整个课堂知识点的把握切入点要精准。带着这个问题,学生求知的欲望加强,我要到哪里去呢?
  讲授新课:我与社会
  思考:你参与过哪些社会活动?
  学生答:敬老院看望老人、义工、参加慈善万人行、义卖、为灾区捐款、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参观工厂、参观博物馆,等等。
  老师问:这些活动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学生答:开心、快乐、充实自己、学习新知识、学会与人交往,了解社会拓展视野。
  这个回答在意料之中,这是学生所能认识到的知识层面,要在我们的课堂中提升到一个高度,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到哪里去,为什么要到那里去,老师这时的引导和设问至关重要。
  此时不必急着马上解决学生的这个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老师这时可以抛出另外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活着?
  学生答:为父母活着、为自己开心活着、为亲人活着、活着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为了赚更多的钱、活着可以做很多事情、活着当然是比死好啦、没想过……
  答案各式各样,对于这些初中孩子,他们是天真快乐的,但他们很少去思考这么沉重的问题。因为他们还是处于一个孩子的自由无邪不问原因所以自然状态。所以,我们这个课堂,是一个让学生学会去思考问题,思考人生的课堂。
  这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个视频《两弹一星专家——邓稼先》,邓稼先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学成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投入到国家的科技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学生思考:邓稼先与我们的国家社会有着怎样的关系?
  此时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的行为对社会有影响。
  问:我们在社会中扮演者什么角色呢?
  学生举例:我们在社会关系中有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子女、学生、业主、邻居、国家建设者,等等。
  设问:邓稼先同样是社会中的一员,他的身份是什么?他最后到哪里去?他为什么活着?
  通过视频,也通过前面老师的引导讲解,这个问题同学们已经能够迎刃而解了。他们知道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一星专家,担当者国家科技建设的重任,他要把自己所学应用到社会中去,要建设自己的祖国。他活着,就是要回报社会,建设国家。
  解决了问题,我们课堂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感悟。
  二、我的人生,我做主
  接着老师给学生一个讨论的问题: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学生此时的回答相对统一了很多,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了解,也明白了个人必须回到社会中去,为社会做些贡献。
  老师设问:什么事情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此时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如某些人成功后会办慈善机构、捐款等;如某人会去参加一些义工的组织,帮助更多的人;某人会到贫困山区去支教……这些人,伟大或平凡,但他们都选择走入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
  老师本堂课的问题已经解决,最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初步思考自己的人生:同学们,我们呢?我们的人生要怎样度过?
  学生开始认真去思考这个问题,审视自身的不足,我们学生的身上是否有自私自利?是否以自我为中心?是否藐视身边的一切?是否没有一颗同情感恩的心?是否充满了负能量?是否忘记了看见真善美?学生开始找出自身的缺点,然后定下了更好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好好学习、多关心同学、怀着感恩的心热爱生活,以后为社会服务,实现人生的价值。
  同学们通过课堂的学习,老师给学生引导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对自己人生方向的思考,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思考。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生,从而开始自发的进行思考: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和价值?在平时的生活中,同学们会慢慢感悟和渗透,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所有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内心的问题。初中生,正是青春期的迷茫时期,在五花八门信息轰炸的时代,对于一个初中孩子来说,面临的困惑和苦恼,很难让他们理智面对并且做出科学的选择。所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应是一盏启明灯,指引孩子探索的方向,明确并坚定前面的路。这应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
  每一堂课,都是一堂人生课。
其他文献
【摘要】绘本故事在现阶段是一个新型阅读方式,深受孩子喜爱。在英语Phonics教学中,若能借助绘本故事,不仅能为孩子增添一份乐趣,更能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增强说的意识,从而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故事;Phonics教学  现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中,Phonics 以其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为广大师生所喜爱。Phonics 有着两大优点:①入门简单,符合初学者学习语言的规律
【摘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特征及其高和底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教学活动;快乐学习  在教学本课时,笔者安排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剪拼实验,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
【摘要】本文拟从几节语文课例中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条教学目标指向的偏差与落实的不足,提出“过正易假、过俗易偏、思辨为先”的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定位,并尝试以案例的方式提出落实的措施。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位;思辨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
摘要:语文是一门人文色彩十分强烈的学科,初中阶段的语文不仅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以及促使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不仅能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培养,而且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将从提升教学有效性角度出发,浅谈对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做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一个重要知识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题型的易错处能较快提升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下面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易错题进行析疑。  一、与定义有关的易错处  例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错选:B  析疑:判断是否一元二次方程需先化简成一般形式后判断。选项A,方程中分式含有未知数,所以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选项B,方程化简后为3x-1=0,是一元一次方程;选项C,符合一元
本报综合消息 11月4日下午,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少儿频道、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承办的《第五届广州市科技小达人电视大赛》总决赛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广州市教育局副巡视员邵国良出席了本次大赛,并会见了大赛评委陈新滋院士。  延续前四届大赛的精髓,大赛以“科技承载梦想,创新超越想象”为科技口号,在全市青少年中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本届大赛扩大了普及面,提升了显示度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不可以分开的,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应仅是读懂课文,而且应该在阅读中通过碎片写作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把作文语言的教学融进日常的每一节阅读课,在阅读中关注写作,在阅读中提升作文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碎片写作;语言能力  阅读教学应进行即时写作训练,叶圣陶先生曾说:“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可见语文课应将阅读和写作融在一起,从阅读到写作,在阅读
【摘要】要改变初中生消极低效的语文学习现状,语文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能动性。要注意通过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习方法和展示学习成果等策略,促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从而提高语文自主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学习方法;学习成果  一、对自主学习的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
本报综合消息 根据国家、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部署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文件精神,广东省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为有序衔接课程、教材、教学与考试改革,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教材实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2020年起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考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等多维改革推进的复杂
本报综合消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升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9月14日,广州市教育局在市天河中学珠江书院举办专题辅导报告会,邀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俞伟跃副司长作《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专题解读及辅导报告。报告会由市教育局华山鹰副局长主持,局相关处室、市教研院、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