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具”,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在高中阶段教育渐趋普及的今天,职业高中的生源差,学生的素质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我们只要有恰当地定位,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选择地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语文课是“学以致用、有的放矢、学有所乐”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学有所成,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能效性。
【关键词】 课堂教学;能效性;学以致用;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具”,职业高中語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是我们职业中学更应注重学生素质。因为职业高中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教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而语文属于人文科学,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如果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育己任,那么语文课则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阵地。同时语文又是职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但是据调查,当前职高学生大多语文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因此,笔者认为职高语文课堂教学应从“能效性”出发,“学以致用,有的放矢”,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学而有用、学有所乐”,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高中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学习的实用性、能效性比较鲜明。但如何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靠老师的引导、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起着不可小看的作用。而且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语文是工具,是基础。也就是说:语文是职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体验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懂得,语文学习直接关乎我们表情达意、推介自己、赢取岗位。
二、有的放矢——让学生学有所长
(一)以语文知识模块组织单元教学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过程是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过程。听说是基础,读写是能力。结合教材使学生积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自然社会、观点阐述等文体知识。在每个学习单元抓一个学习探究的大课题,各单元阅读教学以此课题为阅读中心,借助于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阅读手段,进行扩散性阅读,开展研究性阅读,真正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仅仅局限于单篇课文,而是将课文作为引子,拓展阅读和研究。这样的阅读教学质量一定会超出于传统的阅读教学。
(二)以各种文体和实用文作为写作训练两主线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有明确要求: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书面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实用文写作能力,重点是写作日常应用文的能力;要学会写各种常用应用文;要结合能力训练要求,选用一部分内容或写法相近的各类实用文为例文,供学生参阅和借鉴。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继续加强学生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训练,巩固他们掌握写人叙事的简单方法,逐步形成言之有物,结构完整,语言表述流畅,准确的能力。其次,从职业学校学生的入学动机出发,进行实用文写作练习,将实用文写作纳入到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去,增加写作课时间,在实用文写作实践中有机地贯彻写作理论,而不是重复初中已接触过的写作理论,使学生通过写作课训练真正学会使用常见的写作文体。让学生从便条、条据、启事、书信、协议书、合同书、述职报告等。
(三)开展系统的、实在的、有用的口语训练
口语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开展系统的、实在的、有用的口语训练。在整个职高阶段,我们可以从普通话训练开始,从声母、韵母、语流、情态、语调、节奏、体态语等不同的角度开展系统的训练。在此基础上会话、复述、讲解、即席发言、专题讨论、演讲、辩论和举荐。除此之外还介绍口语常识、交际忌讳,再从接听电话、接待来客、异性交往、坐立行走、说服他人、恭维批评、求职面试、推荐展示、辩论等不同角度开展训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为就业成才打好基础。真正实现大纲所要求的“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恰当、得体地进行口语交际”的目标。
三、采用多元教学——让学生灵动自由地学习教材
采用多元教学,让学生以课本为引子,密切联系生活,灵动自由地做学习的主人。“生活即课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将新课程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实施到教学中,在课程目标上培养现实世界中会生存的人,即会做事、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语文课程的教学,要确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运用知识,并积极地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把生活的内容尽可能地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教材内容,以生活内容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语文学习的能效性。
【关键词】 课堂教学;能效性;学以致用;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具”,职业高中語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是我们职业中学更应注重学生素质。因为职业高中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教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而语文属于人文科学,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如果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育己任,那么语文课则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阵地。同时语文又是职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但是据调查,当前职高学生大多语文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因此,笔者认为职高语文课堂教学应从“能效性”出发,“学以致用,有的放矢”,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学而有用、学有所乐”,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高中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学习的实用性、能效性比较鲜明。但如何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靠老师的引导、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起着不可小看的作用。而且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语文是工具,是基础。也就是说:语文是职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体验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懂得,语文学习直接关乎我们表情达意、推介自己、赢取岗位。
二、有的放矢——让学生学有所长
(一)以语文知识模块组织单元教学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过程是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过程。听说是基础,读写是能力。结合教材使学生积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自然社会、观点阐述等文体知识。在每个学习单元抓一个学习探究的大课题,各单元阅读教学以此课题为阅读中心,借助于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阅读手段,进行扩散性阅读,开展研究性阅读,真正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仅仅局限于单篇课文,而是将课文作为引子,拓展阅读和研究。这样的阅读教学质量一定会超出于传统的阅读教学。
(二)以各种文体和实用文作为写作训练两主线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有明确要求: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书面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实用文写作能力,重点是写作日常应用文的能力;要学会写各种常用应用文;要结合能力训练要求,选用一部分内容或写法相近的各类实用文为例文,供学生参阅和借鉴。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继续加强学生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训练,巩固他们掌握写人叙事的简单方法,逐步形成言之有物,结构完整,语言表述流畅,准确的能力。其次,从职业学校学生的入学动机出发,进行实用文写作练习,将实用文写作纳入到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去,增加写作课时间,在实用文写作实践中有机地贯彻写作理论,而不是重复初中已接触过的写作理论,使学生通过写作课训练真正学会使用常见的写作文体。让学生从便条、条据、启事、书信、协议书、合同书、述职报告等。
(三)开展系统的、实在的、有用的口语训练
口语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开展系统的、实在的、有用的口语训练。在整个职高阶段,我们可以从普通话训练开始,从声母、韵母、语流、情态、语调、节奏、体态语等不同的角度开展系统的训练。在此基础上会话、复述、讲解、即席发言、专题讨论、演讲、辩论和举荐。除此之外还介绍口语常识、交际忌讳,再从接听电话、接待来客、异性交往、坐立行走、说服他人、恭维批评、求职面试、推荐展示、辩论等不同角度开展训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为就业成才打好基础。真正实现大纲所要求的“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恰当、得体地进行口语交际”的目标。
三、采用多元教学——让学生灵动自由地学习教材
采用多元教学,让学生以课本为引子,密切联系生活,灵动自由地做学习的主人。“生活即课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将新课程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实施到教学中,在课程目标上培养现实世界中会生存的人,即会做事、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语文课程的教学,要确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运用知识,并积极地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把生活的内容尽可能地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教材内容,以生活内容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语文学习的能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