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自然发于心灵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黑格尔曾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因此,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我们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幼儿美术学习; 激发想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10-001一、激发想象,让幼儿像艺术家一样敏感
  要想使幼儿完成出色的作品,直观的观察和直接的感受最为重要,如观察生活中美好事物,体验自己与周围人良好的情感经验,感受艺术作品丰富的美等等。
  1.营造氛围,鼓励幼儿与大师作品对话
  三到六岁的幼儿,喜欢用笔简练、形象的突出作品,对于造型奇特、形象美观的图案,色彩鲜明的动物、人物尤其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遵循高度艺术性与幼儿年龄特点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了解幼儿的欣赏习惯和心理要求,结合他们的实际发展需要,选择一些他们能理解的大师作品来引发他们进行创意活动。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作品,如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蒙德里安的《棋盘》等抽象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作品的线条、形状和色彩,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就作品表达的意象和情感表现展开丰富想象。
  2.贴近生活,激发幼儿与环境资源互动
  生活中有各种自然风景、城市建筑、人文环境以及公共设施等,这些社会资源内容丰富,艺术底蕴深厚,可以为幼儿的创意美术提供非常广泛的素材。我们在开展创意美术活动时,带领幼儿充分感受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的美,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对于生活中各种实物的关注点,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引发幼儿贴近生活,与环境资源互动。如结合主题活动的实施,让幼儿的美术活动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观察城市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感受现代城市的繁华景象,这些活动都是帮助幼儿理解色彩的运用、感知色彩搭配的有效方式,并激发幼儿自主的艺术表现激情与灵感。
  二、支持意愿,让幼儿像艺术家一样创作
  要通过多种形式、多元的手段来支持幼儿的各种想象、各种意愿,帮助他们像艺术家一样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富有个性地表现美、创造美。
  1.借形想象,体验创意美术活动的趣味性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矛盾:不进行范画,幼儿可能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从何下笔,最后的作品差强人意;而一旦进行范画,很多幼儿又会完全临摹范画,体现不了自主,作品内容也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创意。借形想象,就完全解决了这一矛盾。借形想象,顾名思义,就是借助一定的形象开展大胆的想象和表现,属于一种初级阶段的想象,非常符合三到六岁幼儿年龄段想象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因此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我们也通过各种美术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借形想象的锻炼,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2.巧选材料,体验创意美术活动的丰富性
  材料作为创意美术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幼儿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而巧用材料能事半功倍地激发幼儿产生更浓烈的创作兴趣,更主动地投入创意美术活动。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果壳,蛋壳,树叶,种子,石块,稻草等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
  3.善用空间,体验创意美术活动的多样性
  活动空间的多元运用,在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需要的同时,也能为幼儿参与创意美术活动提供更加多样的体验。把美术活动大面积扩展到区角活动之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区角进行活动,如在“动物王国”活动中,创设“我爱动物”的主体墙面,幼儿可以直接在墙上贴帖、画画,还可以把自己的折纸动物也送到主题墙上;在作品陈列架上有小朋友们制作的动物面具、纸盒动物、纸袋动物等;“小动物”也来到了“蛋糕房”,造型可爱的小动物蛋糕深受顾客们的欢迎……美术活动深入到区角中,小朋友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不同的方法和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展现自己的作品,营造了一种自主、开放的氛围,激发了幼儿美术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愉悦的情感,也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学习中提高了美术技能,发展了审美能力。
  把握好空间所赋予的条件,有效的支持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创意美术活动中去,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也为美术表现积累了情感经验和其他有用的经验,拓展美术表现的空间,使幼儿达到愿说乐画的境地,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强烈愿望。
  三、调动感官,让幼儿像艺术家一样鉴赏
  在美术活动中,赏评幼儿作品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富有童趣,能否体现幼儿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线条连贯、形象完整、画面均衡、色彩饱满、内容丰富等等。教师、同伴对作品的评价态度、标价标准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灵活多样、多感官参与的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则能有效促进幼儿与教师、同伴、作品间的相互交流,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实现对作品的再欣赏、再创作。
  “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赏评美术活动《桥》的活动中,我们把活动室的幻灯背景布置成一个桥的世界,再把幼儿作品通过集体展示,让幼儿直接身处在一个桥的世界中,一起交流、分享自己所喜欢的造型最新颖的桥、色彩最饱满的桥、画面最丰富的桥。同时,让听觉参与赏评活动,也能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赏析作品。放一段与创意主题匹配的音乐,让幼儿感受艺术的互通与共鸣,或是在音乐中娓娓叙述、静静聆听,使幼儿身心处于积极、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孩子们用多种感官去鉴赏、分享,不仅提高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力,也让幼儿在美的世界里更具自信、更显个性。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我们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幼儿提供自主创作的空间,让幼儿像艺术家一样勤于发现、乐于创作、善于鉴赏,在提高幼儿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同时,让幼儿学会生活、热爱生活、悦纳自我。源于自然,发于心灵,我们理应将艺术家的真面目还给幼儿。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堂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有趣的导入,如果我们上课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便会兴致勃勃的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关键字:课堂教学; 兴趣; 作业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56-001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思品更是这样。如果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再巧妙运用它,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便会更高效、更
摘 要: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根据新课标这一理念,情境教学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上流行起来,经久不衰。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情境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真实、有效才是课堂教学最本质的要求。科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科学探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关注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键词:科学课堂; 有效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74-001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关注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下面,我结合当下探究活动
摘 要:在科学学习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不像知识技能的学习那样一个点、一个点地学习,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总结,每个点和每个阶段都可以分别实施相应的评价,而科学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具有连续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持续不断地跟踪与调控,使学生保有积极的学习状态,随时关注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反应,以此进行分析与判断并做出各种评价。关键词:小学科学; 多元评价; 策略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有趣的食物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共同的家园》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是在研究了植物生存与环境,动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后,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这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两课的延伸与拓展,又是下一课《生态平衡》的基础。关键词:科学课堂; 信息技术; 有效整合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81-002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教学这门课程中,让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关键词:有效性; 多媒体; 创新; 小组合作; 生活化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利用多媒体可以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各种外部刺激,深化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欲望。关键词:小学科学; 多媒体; 优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87-001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直观性、生动性、开放性、时效性和交互性等几个方面。生动性的小学科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
摘 要:观察是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教材上有许多观察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利用好这些内容去帮助学生提升观察能力,值得我们去研究。笔者以三年级《观察水》和六年级《水滴里的生物》两节观察类型课为例,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与大家共勉。关键词:小学科学; 观察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既能增加学生英语语言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词:合作学习; 复习旧知; 操练句型; 阅读课文; 巩固新知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98-001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一般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
摘 要: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养成教育有效渗透的研究》这一”十二五”立项课题,通过幼儿一日生活,综合运用环境熏陶、儿歌唱诵、绘本教学、特色建设等手段,促使幼儿提高认识,懂得道理,在情理交融的过程中养成好习惯。关键词:习惯养成; 环境熏陶; 儿歌唱诵; 绘本教学; 特色建设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01-002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