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养成教育有效渗透的研究》这一”十二五”立项课题,通过幼儿一日生活,综合运用环境熏陶、儿歌唱诵、绘本教学、特色建设等手段,促使幼儿提高认识,懂得道理,在情理交融的过程中养成好习惯。
  关键词:习惯养成; 环境熏陶; 儿歌唱诵; 绘本教学; 特色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01-002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就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健康、科学、语言、艺术五大领域目标突出强调幼儿兴趣的激发和习惯的养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意见稿)》中五大领域的具体内容和各年龄段的培养目标中也明确列出幼儿养成教育的要求,幼儿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工作。基于这种认识,从2010年开始,我们在园内积极践行幼儿养成教育理念,由此形成“十二五”研究课题《一日活动中幼儿养成教育有效渗透的研究》,并于2011年底被确认为苏州市教育科研“十二五”重点立项课题。我们致力于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习惯、安全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通过幼儿一日生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不断提高幼儿知、情、意、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通过前期调查和初步的尝试,我们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环境熏陶,融入养成
  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可以给幼儿刺激的,都是他们的环境。[2]幼儿养成教育需要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幼儿园中的一切事物都应对幼儿产生有益的影响,幼儿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样物品、每一个人都能与幼儿对话,不断引发幼儿对自身行为提出新的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习惯。
  首先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我们利用楼梯转角的墙面,截取《三字经》《弟子规》的相关内容,配上形象的黑白对比插画和醒目的文字说明,让孩子清晰的知道日常生活中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应该要怎样做等等。在楼梯上贴上小脚丫和向上、向下的箭头,提醒孩子上下楼梯靠右走。在回廊醒目处张贴孩子在行为和卫生两方面表现良好的照片,激发全体幼儿向上的欲望,自觉将道德要求内化为优秀的品质。在幼儿喝水地面贴上十公分左右的平行线,将有序等待的行为规则物化的呈现。在阅读区铺上地垫、张贴图文并茂的阅读规则儿歌,引导孩子爱护图书、安静阅读。在操作区提供卡通形象的垃圾桶,方便孩子操作后清理杂碎物,自觉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在生活区提供调羹、串珠、服装、鞋样,进行“喂食”、“穿项链”、“穿衣服”、“系鞋带”等游戏练习,强化中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班级设置评比栏,对孩子一日生活中的好行为、好习惯给予大苹果奖励,不断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结合主题课程《我上幼儿园》《我长大了》《好朋友》《规则与标志》《环保小卫士》等,将生活卫生习惯、文明交往、交通安全、保护环境等内容艺术化的布置成风格各异的主题墙饰。我们从楼道→墙面→各区角→各班主题墙,处处都有“无声胜有声”的养成教育环境时刻提醒着孩子们,他们在看、听、说、玩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养成好习惯。
  其次是心理环境的营造。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当孩子身处在一个文明的环境中,他的一言一行自然而然的被感染,变得举止有礼,行为规矩起来。我们教师首先行动起来,每天早上先主动和孩子礼貌地打招呼,孩子说话时蹲下来温柔地倾听,孩子活动时不随意打断,平时做事动作轻、声音轻柔……在言行上时刻做到身教示范。在一日活动中,以鼓励、表扬为主,积极评价孩子的言行,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老师循循诱导,晓之以理,孩子在这种宽容、理解的氛围中都愿意自觉地改正过来;面对孩子的正确行为,老师及时给予肯定、赞扬,孩子在这种师生融洽的氛围中行为不断被正强化。我们在班级中坚持正面教育,这是幼儿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养成教育行之有效的一种行为训练方式,例如让行为习惯好的孩子在班级中做“小小监督员”,在日常生活、学习、游戏中与同伴积极交往,监督、指导同伴的行为训练,这种榜样的树立,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效果也突出。
  二、儿歌唱诵,快乐养成
  古语说“习惯成自然”,[4]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贯穿于点滴生活中。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善于抓住幼儿好奇的心理特点,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我们以儿歌为载体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因为儿歌是儿童情感教育的需要,是儿童启迪教育的需要,好的儿歌承载着优秀的文化和道德观念,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儿歌渗透养成教育,是我们老师运用最多、收益最大的教育手段。儿歌的特点是内容浅显单纯、富有童趣,形式上简短易唱、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我们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可接受性,收集、创编、整理了近30首儿歌,涵盖文明礼貌、自理能力、安全交通、品质培养四个方面,这些儿歌是在有感而发、有所需求的生活情境中出现的,不是通过刻板的课堂教学强制性地灌输给孩子,有很好的提示、暗示效果,很容易让幼儿接受,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例如为了培养幼儿饭后漱口的习惯,午餐后,教师带领幼儿手拿小杯欣赏、吟诵“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咕噜咽下去。”[5]幼儿在情趣化的听、说、做过程中建立起积极的态度,很快掌握了漱口的基本要领,他们的内在情感和外显行为自然达到一致。
  三、绘本教学,渗透养成
  3-6岁的幼儿,他们的自控能力差,他们知道该怎样做,但往往搞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或是好的习惯得不到有效的巩固,此时一味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再加上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文字这种抽象的符号体系,对于尚未掌握阅读技巧的幼儿来说很难理解。相反,以“图”为主的绘本更为直观生动,更贴近幼儿生活,其图画所传递的信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借助“绘本”这一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促使幼儿提高认识,懂得道理,在情理交融的过程中能够并愿意去做。
  例如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撷取两个绘本《圆圆的肚脐》和《我是怎么来的》中的一些画面,制作了直观形象的PPT课件。在了解脐带的最后去处时,教师就利用课件让幼儿观看,向他们介绍脐带的最后处理方法,从而引出要好好爱护我们的肚脐。随之进行塞衣服比赛,孩子们在老师的口令下,争先恐后的将内衣塞进包裤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孩子自理能力提高的同时,再一次感受保护肚脐的重要性。
  四、特色建设,践行养成
  纸工特色教学是我园自“十五”课题开始的教学活动特色,在多年的实践研究中,已然成为我园特色发展的主打品牌。养成教育课题的研究,给了我们新的启发,我们认识到开展纸工活动的过程,就是践行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顺应小中大班年龄段幼儿学习特点和实际动手能力,分别以撕纸、折纸、剪纸为突破口,制定年龄段特色研究计划,明确小中大班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创造相互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与环境、材料、伙伴、教师有效互动,促使幼儿情感、认知、能力、习惯协调发展。
  例如,剪纸活动最常用的工具是剪刀,在一次次的操作探索中,幼儿良好的动手习惯和安全使用剪刀的技能不断得到提高。折纸活动时,一幅幅清晰的流程图,让幼儿一边观察一边自主尝试,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不断巩固。撕纸活动,倡导从生活中取材,一张张旧报纸、宣传纸和广告纸,在灵巧的小手中变成飞舞的线条和别致的图案,形成一幅幅童趣盎然的作品,在体验成功的同时,环保的意识已深深扎根于幼儿脑中。正是在教师有效的观察指导下,孩子的兴趣、能力与习惯同步发展着。而在特色活动中推行养成教育,也使纸工活动升华为园本特色。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6]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能否在未来社会立足,能否生活得快乐踏实的终身财富,我们在幼儿养成教育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去不断深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幼儿个体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要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对幼儿加以训练引导,才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童年生活中依靠实际行动解决问题,获得身心有益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2][6]北京市教科所编.陈鹤琴全集(第二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3]出自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4]出自《汉书·贾谊传》:“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5]毛曙阳编著.选自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小班,上学期——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5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深刻阐述了什么是地理游戏法教学,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此方法进入地理课堂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可以促进地理课堂的发展,但在平时运用游戏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几点事项,以提高运用效率,确保教学质量。关键词:游戏法; 有度; 高效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20-001地理游戏教学法,主要指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下
摘 要:一堂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有趣的导入,如果我们上课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便会兴致勃勃的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关键字:课堂教学; 兴趣; 作业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56-001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思品更是这样。如果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再巧妙运用它,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便会更高效、更
摘 要: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根据新课标这一理念,情境教学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上流行起来,经久不衰。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情境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真实、有效才是课堂教学最本质的要求。科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科学探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关注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键词:科学课堂; 有效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74-001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关注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下面,我结合当下探究活动
摘 要:在科学学习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不像知识技能的学习那样一个点、一个点地学习,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总结,每个点和每个阶段都可以分别实施相应的评价,而科学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具有连续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持续不断地跟踪与调控,使学生保有积极的学习状态,随时关注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反应,以此进行分析与判断并做出各种评价。关键词:小学科学; 多元评价; 策略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有趣的食物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共同的家园》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是在研究了植物生存与环境,动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后,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这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两课的延伸与拓展,又是下一课《生态平衡》的基础。关键词:科学课堂; 信息技术; 有效整合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81-002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教学这门课程中,让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关键词:有效性; 多媒体; 创新; 小组合作; 生活化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利用多媒体可以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各种外部刺激,深化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欲望。关键词:小学科学; 多媒体; 优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87-001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直观性、生动性、开放性、时效性和交互性等几个方面。生动性的小学科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
摘 要:观察是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教材上有许多观察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利用好这些内容去帮助学生提升观察能力,值得我们去研究。笔者以三年级《观察水》和六年级《水滴里的生物》两节观察类型课为例,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与大家共勉。关键词:小学科学; 观察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既能增加学生英语语言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词:合作学习; 复习旧知; 操练句型; 阅读课文; 巩固新知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98-001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一般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