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e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趣的食物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共同的家园》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是在研究了植物生存与环境,动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后,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这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两课的延伸与拓展,又是下一课《生态平衡》的基础。
  关键词:科学课堂; 信息技术; 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81-002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明确“谁被谁吃”的关系,并能用合理的箭头表示
  1.出示图片:大家看,兔子、草、老鹰是草原上常见的动植物,它们之间有没有某种联系呢?
  2.生观察图片、思考。
  3.过渡:草被兔子吃,兔子被老鹰吃。这就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一种关系——吃与被吃。我们一般说草被兔子吃,箭头就指向谁,即表示被谁吃。(课件演示)
  4.提问:在自然界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5.生举例。
  6.提问:看来大家都能说出很多例子,请继续思考兔子为什么要吃草,老鹰为什么要吃兔子呢?
  7.学生思考、交流。
  8.过渡:草的营养被兔子摄取,兔子的营养被老鹰摄取,同学们发现了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组海洋生物图片,老师还准备了五张卡片分别代表这几种生物,哪些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把这五种生物之间谁被谁吃的食物关系表示出来?
  9.生上台排成一排。
  10.提问:大家说说看谁被谁吃了?箭头方向指向谁?箭头指向的动物要比前面一个动物怎样?
  【设计意图】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在食物链的书写中经常存在写反箭头的现象,老师在学生刚开始接触食物链时就强调食物链的箭头指向,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认识食物链
  1.过渡:同学们,研究到这儿,让我们看到了生物界的各种生物通过什么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食物联系)这样的连接像什么?(一根根链条),链条环环相扣,给它取个名字。(板书:有趣的食物链)
  2.提问:什么是食物链?谁理解了,来说说。
  3.指名说。
  4.追问:请再仔细观察并思考这些食物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板书:绿色植物 凶猛动物)
  5.学生思考、回答。
  6.出示问题:为什么食物链的源头是绿色植物?凶猛的动物死后,它们的尸体又由谁来处理?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段录像,边看边记录相应的关键词。
  7.生观看录像并作相应记录。
  8.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明确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9.请学生判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分类汇报。
  10.过渡:同学们真行,能在短时间内收获这么多。我这儿有一个小组比赛,如果给你们一些生物图片,你们能不能摆出食物链。在摆的时候你们觉得应注意些什么?
  11.师相应补充:图片可以重复使用,你们摆的食物链中的生物可多可少。
  12.小组合作摆食物链。
  13.组织小组展示与汇报。
  14.小结:我们发现每种生物在食物链中不是孤立的,都和其它生物有联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里利用图片摆食物链,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巩固了所学知识,一举两得。
  三、认识食物网
  1.过渡:接下来还有更难的挑战,有信心吗?让我们再回到草原,草原上不止生活着兔子、老鹰,还有很多生物和它们共同生活,一位同学已经正确连出了其中的一条食物链,小组里能不能继续在图中连出更多条的食物链呢?
  2.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3.PPT出示连接图,提问:看着这么多条食物链,你们觉得像什么?
  4.生回答。
  5.小结: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一张网,我们把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网。
  6.出示图片:其实自然界中还有更加复杂的食物网。
  7.请学生观察更复杂的食物网。
  【设计意图】该练习既可以巩固学生对食物链的概念与画法,同时也可以发现多条食物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建立食物网的概念。
  四、了解食物链破坏所带来的后果
  1.过渡:让我们再次回到草原环境的食物网,你看老鼠就是这个网中的一个网眼,它要和很多生物发生联系,比如老鹰、蛇,有句俗语说“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老鼠曾被誉为四害之一,糟蹋粮食,假如老鼠消失了,鼠害没有了,我们的粮食是不是就得到保证了呢?
  2.生思考、交流。
  3.追问:以鼠类为食的这些动物该怎么生存下去呢?
  4.小结:看来鼠类没有了,有可能导致兔子、老鹰、蛇、青蛙的消亡。
  5.提问:面对这张残破的网,你有什么想说的?
  6.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7.小结:是的,某些生物种类的消失会让食物链断裂,从而引起其他生物数量的变化,减少了生物的多样性。让我们珍视生物的多样性,关爱地球,就是关爱我们人类的未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老鼠消失”这一假设进行思考、分析,知道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能被多种生物吃,也能吃多种生物的食物关系,从而让学生理解食物网中任何一种生物的变化都会引起食物网中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继而意识到食物链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不是将内容简单的混合,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只有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应有功能。为此选准整合的切入点,是搞好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关键。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有所了解,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于是我借助多媒体出示了精美的生物图片,用动画向学生展示了生物间“谁被谁吃”的箭头指向动态过程,对食物链形成初步认识。其次通过观看录像来了解食物链中的三大角色及其作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理解的空间。最后在认识食物网的教学中,利用动态的箭头向学生展示了一条条错综复杂的食物链,逐步建立起食物网的科学概念,突破了教学重点。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破坏食物链将会带来的后果,我就利用学生连接的那幅草原环境的食物网图进行分析。我向学生提出了“老鼠消失”的假设,让他们思考:老鼠曾被誉为四害之一,糟蹋粮食,假如老鼠消失了,鼠害没有了,我们的粮食是不是就得到保证了呢?学生会在争辩中清醒地认识到以老鼠为食的那些动物会捕食其他生物为食,从而影响其他食物链中的生物数量。接着利用多媒体让有可能最终消亡的动物,如兔子、老鹰等从食物网中消失,这时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张残破不堪的食物网,再配上忧伤的音乐,学生的情感就在不知不觉中被调动了,此情此景一定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破坏自然界食物关系的后果有多么严重,突破了教学难点。
其他文献
摘 要:本课教学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巧妙设疑,以问促学,把握流畅的结构美;精雕细琢,用心提炼,领略灵动的图画美;个性品读,深情体会,感悟诗意的语言美。关键词:乡思; 结构美; 图画美; 语言美; 长文短教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28-001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自然的心迹”选用黄河浪《故乡的榕树》作为自读课
摘 要:文章采用公共政策学的结构分析法,找出弘扬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因素,并建立结构分析模型,分析在Sport=Min(S/E)的约束下存在最优解的可能性,即通过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解决方案来实现最小成本下的最佳效果。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模型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摘 要: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我们要有恶魔般的严厉,又要有天使一般的温暖,得到孩子尊敬的爱,只有这样,班级管理才会一劳永逸。关键词:班主任; 工作之我见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65-001又是一年开学时,走过三年级的窗前,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回想已经过去的两年,点点滴滴,涌上心头。宝贝们,其实我很想念你们,也许正是因为你们,才让我
摘 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大幅缩水,中国的对外贸易严重受阻。本文选取了农产品、纺织、模具、生物医药、光伏五大外贸出口基地行业作为切入点,重点关注江苏省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现状,探索江苏省外贸转型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转型升级; 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76-002  在经济国际化战略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真正有用之才,最佳的途径就是要有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关键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实效,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同行们都很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 高效课堂; 导学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
摘 要:本文深刻阐述了什么是地理游戏法教学,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此方法进入地理课堂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可以促进地理课堂的发展,但在平时运用游戏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几点事项,以提高运用效率,确保教学质量。关键词:游戏法; 有度; 高效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20-001地理游戏教学法,主要指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下
摘 要:一堂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有趣的导入,如果我们上课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便会兴致勃勃的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关键字:课堂教学; 兴趣; 作业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56-001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思品更是这样。如果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再巧妙运用它,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便会更高效、更
摘 要: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根据新课标这一理念,情境教学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上流行起来,经久不衰。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情境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真实、有效才是课堂教学最本质的要求。科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科学探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关注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键词:科学课堂; 有效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74-001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关注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下面,我结合当下探究活动
摘 要:在科学学习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不像知识技能的学习那样一个点、一个点地学习,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总结,每个点和每个阶段都可以分别实施相应的评价,而科学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具有连续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持续不断地跟踪与调控,使学生保有积极的学习状态,随时关注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反应,以此进行分析与判断并做出各种评价。关键词:小学科学; 多元评价; 策略中图分类号: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