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背景的职业素养课程案例使用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eda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学校思政课存在纯粹的理论讲授、套用老旧的故事的现象,中职学校的职业素养课是思政课的分支,结合思维素养和专业素养培养准职业人,在案例教学的运用颇有特色,值得借鉴,让我们一同探究案例的使用策略。
  一、现状引发思考
  1.被动接受,被动教育
  笔者在中职学校听思政课时,发现大部分老师还带着“马克思主义老太太帽子”(纯讲授),还沿用书本里的案例,套用老旧的故事,学生索然无味的听,极少参与到思政课程当中。基于这个现象,笔者对于案例的重要性与如何选取案例进行了反思。
  2.表里结合,高度吻合
  中职学校的职业素养课程主要围绕企、事业所需人才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而开设,与思政课的“培养学生的道德要求、价值观念、思想认识和政治理念”要求吻合的,对学生思想起引领作用。职业素养课程表面是职业精神塑造,内涵是思想态度的引领。
  案例教学是职业素养课的特色之一,思政课背景下的职业素养课选取案例的策略,能有效实现课堂目标,既是职业素养课程的特色,也是思政课改变课堂形式的尝试。
  二、一桌好菜先取材
  案例教学源于“苏格拉底问答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案例素材为载体,采取分析和探究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性学习。
  一个好的案例,首先从选取着手,把好素材关是成功课堂的关键。就像一个餐厅,菜品好不好吃的关键是,食材是否新鲜、应季、符合客人的胃口。一个餐厅受欢迎很多时候是因为有特色菜吸引客人,引人人胜的课堂也是如此。
  案例选取的材料要求:真实、完整、具体、典型、有效、适时。如今年疫情返校后,在高二级职业素养课讲授《问题解决》课程时,老师发现课堂上许多学生没戴口罩,然后老师在导入课程的内容上,选用了近期6月13日中国发生的“北京新发地市场发现冰鲜三文鱼案板上有新冠病毒”的时事案例。此案例有几大特点:刚不久发生,与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息息相关,就疫情当前的现阶段来说是适时有效的、具有典型性、真实性,让学生警醒疫情尚未结束,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面对事实,“从自我保护做起”。
  三、取材遵循三贴近
  如何选取案例,方法是符合“三贴近”原则的案例为优选案例。
  1.贴近生活
  发生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大大小小的案例,老师要善于观察和收集,并整理成教学上适用的案例。
  如在高二的职业素养课《思维导图》工具课程上讲“思维导图的制作规则”时,老师选取了一个学生日常生活性案例, 以“我的早餐”为主题,让学生讨论“where”吃校园早餐还是校外早餐?“how”怎么吃?(解决吃早餐的困难)“why”吃与不吃早餐区别”(吃的好处与难处,不吃的好处与坏处)等等。生活案例的优势在于贴近学生心理,深入学生生活,既能师生踊跃互动中掌握制作规则,又让学生提升对早餐的重视程度,并探讨中找到解决吃早餐难的最佳方案。
  2.贴近对象
  我们的受众是中职学生,所以选取的案例要符合其认知水平,可以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青少年常遇到的困难,该班学生现阶段想解决的问题等。
  如在高二的职业素养课《问题解决一》中,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 “问题是指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老师在课堂上举了该班学生最近掀起“keep feel风”列举了他们最关注的事“我要瘦身”的问题为案例,在现场找一位想瘦身的同学模拟情景对概念进行了形象的描述。“现状是我现在体重150斤,目标是我希望自己减到120斤,那么我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减肥30斤?”,这样既易于学生理解问题的概念,又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真实感。
  3.贴近实际
  像国家时事、区域性事件、热点新闻、对象近期的问题或困难,均属于贴近实际的案例。
  如在高二的职业素养课《问题解决一》,老师在讲授对待问题的态度时,真宴的数据表述中国武汉疫情起与落,并观看战疫纪录片“2019年12月1日武汉新冠病毒的首例病人发病,到2月12日共确诊59882例疫情最高峰,再到4月8日武汉解封,武汉疫情为绿色安全线”,学生说“直观感受到全国从习主席到人民,是从上到下一心备战新冠病毒并赢得战役,内心激动和自豪”。老师又运用对比式案例列举美国疫情走势“美国2月24日确诊60例到7月17日止创下新高77255人,美国的国民仍有众多不戴口罩”然后老师抛出议题“面对问题是解决它,还是逃避它?請结合实际例子来发表观点”,学生发言中说“更加坚定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深刻认识到积极面对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所需态度。”贴近实际的设问推动学生深入思考,思想得到升华。
  职业素养课程的案例教学不仅是思政的体现,而且是学生思想的引领,更是深入思考的开启。案例教学的使用策略值得我们去做深入的探索,让案例教学在课堂上结出美丽的果实。
其他文献
【摘要】课外阅读相对于课内阅读,给了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汲取课内所学不到的知识、进一步提升对事物以及世界的认识。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以及技巧,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阅读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产生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具体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语文教师;
【摘要】新时代少先队员是国家的未来主人。随着社会的发展,队员们的独立自主能力有所减弱。如何培养新时代少先队员的独立自主能力,成为现阶段重点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鼓励参与,激发兴趣;合作实践,培养创新的三种有效的方式,培养新时代少先队的独立自主能力,使队员们在学校里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展现出一个朝气蓬勃的精神文化风貌。  【关键词】少先队员;独立;自主  少先队是中小学校自己的
本报综合消息 10月31日上午,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的广州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启动仪式在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举行。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相关领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王省良校长、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蓝韶清馆长、100所试点学校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启动仪式上,国医大师周岱翰鼓励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进而体会中华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蓝韶清馆长现场做了
【摘要】一直担任高年级教学的我,今年被安排任教一年级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工作。还没正式上课,对于能不能教好刚从幼儿园上来的“小不点”,我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开学的第一天,面对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心里还暗自庆幸“其实一年级挺好的”。但是,一个星期后,这群“小恶魔”让我心中的小窃喜消失,焦头烂额之后,却总结出一些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经验,继而令我很想为这些“小天使”撑开一片多彩的天空。  【关键词】
【摘要】美国的J.S.布鲁纳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把新学得的信息和以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的过程。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以他构想的现实模式为基础的。利用其认知结构论知识构建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是相当适合初中学生认知习惯的。以初中物理《串联和并联》为课例阐述认知结构论如何应用在日常教学中。  【关键词】初中物理;认知结构论;实施方法  认知结构论(cognitive struct
秋收的田野里,  我和爷爷在散步,  稻谷摆动着身子。  阳光给稻谷系上的金丝带在舒展,  想到稻谷還可以快乐地成长,  我也和稻谷一起笑着。  我又到那一片去,  这时,  一阵微风拂过,  这一片的稻田就漾起涟漪。  点评:诗歌活泼生动,充满童趣的语言稚嫩又可贵,全诗写出孩子午后田间散步的所见所闻,将田野景色与主观感受相互结合,让自然融入到文字之中,同时诗歌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字显
【摘要】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中来,又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并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实验探究来深化理解其内含的科学原理。通过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了对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科学认识,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下教案编写的标准环节及要求,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为例,进行解析。  【关键词】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究法  教材
【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是数学教学的基础目标之一,本文通过有效引导的策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互动、逆推、纠错、实验等方式,进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实践和探索,寻找有效、可行的促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引导;数学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尽的职责。通过循循善诱原则,提供有效的引导途径和方法,能
【摘要】当前,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受益。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势在必行。然而,针对小学生的体育分层教学实施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体育教师如何正确对学生分层、如何制定教学目标以及进行分层教学、如何对学生评价都会影响到分层教学的效果。基于此,笔者就“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有效实施”这一课题展开深入探究,希望能给
【摘要】在新时代注重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步阶段,因此小学教育对于今后的初高中及大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要求在进行小学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故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创造性、课堂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因此,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