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受益。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势在必行。然而,针对小学生的体育分层教学实施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体育教师如何正确对学生分层、如何制定教学目标以及进行分层教学、如何对学生评价都会影响到分层教学的效果。基于此,笔者就“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有效实施”这一课题展开深入探究,希望能给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体育教师;小学生;体育课堂
  传统模式下的体育课堂,教师采取“大一统”的教学策略,要求全班学生都要达成同一运动训练目标。这种“一刀切”式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弊端,有的学生在课上“吃不饱”,还有的学生“吃不到”。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能够真正解决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吃不饱”与“吃不到”的矛盾。以下笔者将对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开展进行详细阐述:
  一、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还处于发展阶段,绝大部分学生不能真正认识到进行体育学习、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传统机械模式的体育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体育知识、开展体育训练,難以真正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热情。而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好的体育运动体验,利于提升小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
  (二)分层教学有助于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体育教师深入调查与分析学情,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心理特点等具体情况,将学生精准划分到不同学习层次水平中,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设置体育教学目标、布置体育训练任务,使班级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法和学习目标,使学生的运动优势充分发挥、补足弱势,以有效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体育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如果教师适用不得当,也会产生反作用。诸如教师如果对学生分层不当,有些心里脆弱、比较自卑的学生可能就认为是一种严重打击。在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体育教师要正确把握分层教学方法的目的与实施过程,以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笔者对多年体育课堂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分层
  分层教学包括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评价分层四个方面。对学生科学分层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如果分层过多可能造成教学难度的提升,而分层过少难以真正将学生的层级区别开来。因此,正确对学生进行分层很关键。
  针对小学体育课上的学生群体分层,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考虑,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条件、体能素质、运动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等多方面情况。然后再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具体内容,确定分层数、每个层级的学生数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特别要考虑学生的心理,例如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开始产生自我意识,还有的学生心理比较脆弱。教师在分层时,最高层和最底层都要保证有一定的数量的学生,不能过少,以至于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打击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的分层以及教学内容的分层是核心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以大部分学生的需求来设置体育教学目标。先设置一个总体教学目标,然后再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突出层次性,还要循序渐进,以有效引导底处于层次级别的学生向更高层次学级迈进。例如,针对小学中年级学段的学生的篮球教学,教师可以对处于低层次的学生要求进行原地运球锻炼;对处于中层次级别的学生,不光要求其进行原定运球锻炼,还要求学生对运球技巧进行体会与把握;对于高层次级别的学生直接要求进行难度较高的运球训练;
  评价分层是差异性教学的重要体现。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我们不可能以同一要求去要求学生,更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评价学生。体育教师要学会正视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施分层评价,看到每一个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及时对学生予以肯定和表扬。对于体育学习进步慢的学生来说,分层评价有助于帮助其建立自信,学会正视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较,而不是只与好同学比较;对于自身运动条件很好的同学来说,能引导其向着更高的方向前进,争取有着更好的表现,不止步于此。
  (二)重点指导
  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真正实现“提优补差”。从分层教学的实施状况来看,分层教学对于固定群体作用显著,这部分学生的体育技能以及学习能力有很大提升。但是对于运动能力处于两个极端的学生,却没有很显著的教学效果。因此,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要在课堂上开展分层教学时,还要注意对个别学生加以重点指导。体育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与一些“特别”学生以“偏袒”,这也是因材施教的需要。例如,对体能运动条件非常突出的学生,体育教师要学会适当利用课堂教学时机予以点播,使其成为体育运动的好苗子。而对一些运动能力差的学生,也要尤为关注,帮助学生做积极的心理建设,激发期产生进行体育运动与学习的积极心理,以使其逐步增强体育运动训练,一点一点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上开展分层教学意义重大,能够有效增强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更好地调动小学生学习体育与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以真正实现增强学生体质、培育学生健康心理的这一教学目标。本文首先对小学体育教学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然后再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提出科学分层、重点指导的有效分层教学实施策略。但是本文所论述内容有限,还需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予以丰富和修正。
  [本文系2019年度河源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研究课题“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编号:hy1907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吴长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分层次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74):105-106.
  [2]王娟.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少年,2020(15):295 298.
  [3]苏云玲.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分层递进”理念[J].家长,2020(13):63 65.
  [4]林萱蓉.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差异与分层次教学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130.
其他文献
【摘要】积木是一种深受幼儿喜欢的低结构游戏材料,积木建构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重视。小班幼儿初次接触积木建构,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根据小班幼儿积木建构的特点,从熟悉积木、建立常规开始,逐渐引领幼儿进入活动,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设地计活动内容,培养幼儿对积木的兴趣和拼搭的信心。本文主要探究在活动初期阶段和活动实施阶段教师工作中的指导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班幼儿;积木建构;指导策略  近几年,幼
本报综合消息 9月17日,梅州市教育局召开了全市中小学“聚焦课堂教学变革,构建科学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评比展示活动启动会。梅州市教育工委书记、党组书记、局长彭旭,梅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文,各县(市、区)教育局领导,梅州市直中学校长,梅州市基础教育科负责人、市及各县(市、区)教师发展中心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梅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志强主持。  为进一步推进梅州市课堂教学变革,切实提
【摘要】课外阅读相对于课内阅读,给了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汲取课内所学不到的知识、进一步提升对事物以及世界的认识。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以及技巧,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阅读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产生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具体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语文教师;
【摘要】新时代少先队员是国家的未来主人。随着社会的发展,队员们的独立自主能力有所减弱。如何培养新时代少先队员的独立自主能力,成为现阶段重点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鼓励参与,激发兴趣;合作实践,培养创新的三种有效的方式,培养新时代少先队的独立自主能力,使队员们在学校里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展现出一个朝气蓬勃的精神文化风貌。  【关键词】少先队员;独立;自主  少先队是中小学校自己的
本报综合消息 10月31日上午,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的广州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启动仪式在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举行。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相关领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王省良校长、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蓝韶清馆长、100所试点学校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启动仪式上,国医大师周岱翰鼓励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进而体会中华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蓝韶清馆长现场做了
【摘要】一直担任高年级教学的我,今年被安排任教一年级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工作。还没正式上课,对于能不能教好刚从幼儿园上来的“小不点”,我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开学的第一天,面对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心里还暗自庆幸“其实一年级挺好的”。但是,一个星期后,这群“小恶魔”让我心中的小窃喜消失,焦头烂额之后,却总结出一些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经验,继而令我很想为这些“小天使”撑开一片多彩的天空。  【关键词】
【摘要】美国的J.S.布鲁纳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把新学得的信息和以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的过程。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以他构想的现实模式为基础的。利用其认知结构论知识构建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是相当适合初中学生认知习惯的。以初中物理《串联和并联》为课例阐述认知结构论如何应用在日常教学中。  【关键词】初中物理;认知结构论;实施方法  认知结构论(cognitive struct
秋收的田野里,  我和爷爷在散步,  稻谷摆动着身子。  阳光给稻谷系上的金丝带在舒展,  想到稻谷還可以快乐地成长,  我也和稻谷一起笑着。  我又到那一片去,  这时,  一阵微风拂过,  这一片的稻田就漾起涟漪。  点评:诗歌活泼生动,充满童趣的语言稚嫩又可贵,全诗写出孩子午后田间散步的所见所闻,将田野景色与主观感受相互结合,让自然融入到文字之中,同时诗歌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字显
【摘要】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中来,又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并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实验探究来深化理解其内含的科学原理。通过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了对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科学认识,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下教案编写的标准环节及要求,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为例,进行解析。  【关键词】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究法  教材
【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是数学教学的基础目标之一,本文通过有效引导的策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互动、逆推、纠错、实验等方式,进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实践和探索,寻找有效、可行的促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引导;数学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尽的职责。通过循循善诱原则,提供有效的引导途径和方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