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教学现象,由于教学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教学目标设计不当、教学方法使用不科学和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等,这严重影响了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期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英语 有效教学 问题 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界定
有效教学指教师在尊重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即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使得教与学的效益最优化。
二、目前制约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教学现象,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多年的高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原因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准备不充分。
1.教学目标设计不精当。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知识、能力目标把握不准确。学情了解不深入,导致教学重难点定位不恰当。由于教学目标笼统、模糊、不切实际、不能很好的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教学方法选择不科学。许多教师教学准备是不充分的,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很少注意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的选择与研究,教学方法单一,忽略了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差异性,导致课堂缺乏活力。课前预见性不足,更不用说能灵活处理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生成的问题。
(二)课中组织不严谨。
由于课前没有做好细致扎实准备工作,课堂上教师就不能做到挥洒自如,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环节颠倒或混乱,教学节奏缓慢,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生活动不积极或参与度不高,一堂课下来,教师教得晕晕乎乎,学生学得糊里糊涂,教学效果显然不佳。
(三)教学评价不合理。
目前英语教学评价重共性、轻个性,评价指标和内容过多指向英语学科知识和技能,很少顾及学生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不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课后管理跟不上。
有的教师要么课后烂布置作业,要么不布置作业,要么作业的布置与课堂所学内容不统一,加上批改、反馈不及时,影响了学生及时纠错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一)依据教材和学情,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新课程指出“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学生主动、全面的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情,明白学生的困惑之处,使得目标设置更具科学性,重难点的确定更准确。师生心中有目标,教与学的思路才会明朗,教学效果才会显著提高。
(二)依据不同课型,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学课型、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更为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课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高中英语语法新授课,教师多采用演绎法教授学生语法规则,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而语法复习课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归纳法总结该语法现象,这样就避免了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颖的教学方法,只要很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多元教学评价手段。
新理念下的评价方式强调多元化。鼓励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更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不断地获取进步与成功。同时也可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生小组互评、平时课堂测试等等都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方法。
(四) 加强课后管理,巩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课后是课内的延伸和拓展,没有课后的有效管理,就谈不上学生能力的真正提升,因此,课后的跟踪辅导必不可少。这也起到了弥补了课内大众化教学的不足,最终达到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
总之,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活动规律和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先进的教学手段,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基础上,情操得以陶冶,心情得到愉悦,这样的教学就有效。
参考文献:
[1]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海中学)
编辑/李文亮
【关键词】高中英语 有效教学 问题 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界定
有效教学指教师在尊重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即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使得教与学的效益最优化。
二、目前制约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教学现象,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多年的高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原因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准备不充分。
1.教学目标设计不精当。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知识、能力目标把握不准确。学情了解不深入,导致教学重难点定位不恰当。由于教学目标笼统、模糊、不切实际、不能很好的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教学方法选择不科学。许多教师教学准备是不充分的,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很少注意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的选择与研究,教学方法单一,忽略了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差异性,导致课堂缺乏活力。课前预见性不足,更不用说能灵活处理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生成的问题。
(二)课中组织不严谨。
由于课前没有做好细致扎实准备工作,课堂上教师就不能做到挥洒自如,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环节颠倒或混乱,教学节奏缓慢,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生活动不积极或参与度不高,一堂课下来,教师教得晕晕乎乎,学生学得糊里糊涂,教学效果显然不佳。
(三)教学评价不合理。
目前英语教学评价重共性、轻个性,评价指标和内容过多指向英语学科知识和技能,很少顾及学生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不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课后管理跟不上。
有的教师要么课后烂布置作业,要么不布置作业,要么作业的布置与课堂所学内容不统一,加上批改、反馈不及时,影响了学生及时纠错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一)依据教材和学情,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新课程指出“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学生主动、全面的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情,明白学生的困惑之处,使得目标设置更具科学性,重难点的确定更准确。师生心中有目标,教与学的思路才会明朗,教学效果才会显著提高。
(二)依据不同课型,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学课型、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更为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课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高中英语语法新授课,教师多采用演绎法教授学生语法规则,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而语法复习课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归纳法总结该语法现象,这样就避免了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颖的教学方法,只要很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多元教学评价手段。
新理念下的评价方式强调多元化。鼓励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更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不断地获取进步与成功。同时也可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生小组互评、平时课堂测试等等都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方法。
(四) 加强课后管理,巩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课后是课内的延伸和拓展,没有课后的有效管理,就谈不上学生能力的真正提升,因此,课后的跟踪辅导必不可少。这也起到了弥补了课内大众化教学的不足,最终达到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
总之,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活动规律和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先进的教学手段,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基础上,情操得以陶冶,心情得到愉悦,这样的教学就有效。
参考文献:
[1]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海中学)
编辑/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