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以独立为第一义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界定和划分“知识分子”大致有两种标准:一种是职业标准,一种是精神标准。对“知识分子”,人们可以从社会职业分类上下一个颇为宽广的定义,也可以从一种精神思想特征下一个相当狭窄的定义。
  不论政治观点偏左或偏右,知识分子中都有一些人主要或仅仅强调精神标准,而且是很高要求的精神标准的倾向,例如班达认为知识分子应当是“圣者”,萨义德认为知识分子应当代表“普遍正义”,而且永远“批判”。而我倾向于不像他们那样对知识分子提出这么高或严格的标准,或者说,我认为这只是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标准或自我要求。如果要对所有知识分子提出一种比较普遍的精神标准或者说“职业伦理”,那么,我想能够提出来的只能是“独立”,即尽可能地在人格、精神和观念上独立,包括经济上的自食其力、有自己内在和外在的尊严。也就是说,这种特殊要求不必是“圣者”,不必是要去充当时代和社会的“良知”,也不必是一定都要从事“批判”或走向“公共”,而只是说他们比别的职业的人应当更加关注和热爱他们工作的对象,关注某些具有真理性的观念和知识的探寻或守护,为此,他们就应当具有一种独立的精神,独立的思考,不为任何个人或集团的利益或立场而扭曲这些观念和知识。
  正是基于上述兼顾职业和精神两方面的观点,我认为应当是“独立”而不是别的什么,应当是知识分子比较明显和普遍的辨识标志,这也是一个比较基本的标准,从而也是知识分子的优先义,或者说“第一义”,即一个知识分子必须先有比较独立的精神人格,然后才是其他。独立当然不是指完全在客观上独立,脱离社会而孤立,而是说知识分子一旦进入此行,一旦从事观念性的工作,就应当有一种思想和精神上要尽量独立这样的自我意识和要求,并且努力为自己创造保障这种独立的政治和经济条件。独立是第一步。独立不是最高的要求,而是基本的要求,但在一段时间里也有可能是最高的要求——如果这种独立性的条件被从外部几乎剥夺殆尽。在独立思考之后,知识分子们的观点仍会呈现为各种各样的立场和倾向,也许他们掌握的还都是片断的真理,包括一些具有某种时代或历史意义的真理性认识,但是,这种观点是通过独立思考而来的,却是所有这些观点的共性。“独立”也就构成所有知识分子应有的“本色”或者说“底色”。
  独立于什么?怎样才算是独立?如何保持独立?我想知识分子应当首先独立于权力;其次,知识分子也应当独立于金钱;最后,知识分子还应当独立于大众。“独立”主要是指一种精神人格的独立,但就像自尊也需要一种社会的基础,独立也需要有一种社会的基础。独立需要得到社会的保障。如果知识分子不断被软硬兼施地打击、摧残;如果他们连自己人身安全和物质生存的基本条件也得不到保障,即便他们独立意识再强,也很难说有一种独立,或者说只可能有极少数人的悲剧英雄式的独立。而这种独立的社会条件又不能说是等待而来的、恩赐而来的,于是这种“独立性”还包括知识分子对自己的独立性有明确的自我认识和要求,因而他们也就必须要为此有实际的努力斗争和争取。
  独立性包括取得自己在经济上的独立地位,这在我们要独立于权力时往往是特别需要的客观条件;但同时也意味着不以经济利益为自己的主要追求,也就是说不仅客观上要争取经济自立,主观上也要独立于金钱。他们要能够在经济上生存,而且可能的话,还要争取一种经济上体面的生活。虽然“何为体面生活”的标准在不同的人那里会有差异,不同知识分子所理解的“经济独立”也会因人而异——有些知识分子主要通过自己的挣钱能力或遗产获得一种不错的独立性,而有些知识分子则可能通过自己的生活简单和淡泊同样获得自己的一种经济独立性。但总的说,起码的经济基础和更高的价值追求都是需要的,而他们在经济上的独立性与他们物质上所求不多或者价值上别有所求也有相当关系。
  保持独立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的努力,一个方面是在客观世界争取能够保障自己的独立性的东西,首先是自己能够养活自己,如果可以用笔耕养活自己,使谋生和观念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当然最好不过,如果实在不能,也能用其他的工作养活自己;另外,争取独立还包括争取观念产生和传播的自由空间,甚至如果能够自然而然地有一些名望和影响的权力也不刻意拒绝。另一个方面是在内心世界降低欲望,不以追求权钱名为自己的目的,对物质生活的要求适可而止,甚至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为了真理承担艰难的物质生活与其他压制和迫害。就像《理念人》的作者科塞所说,理念人应当是为真理而生活,而不是靠真理而生活。
  的确,精神独立最重要的根源和动力也还在精神,这种精神淡化我们的物欲,将一种更高的追求放在我们面前。知识分子要独立,首先他自己在精神人格上要站起来而不趴下,就像他要获得社会的尊重,他自己首先要自尊自信自强而不自贬自污自辱一样。当然,这两方面都不可偏废,他应当努力以自己的独立精神来扩大自己的独立空间,同时又准备即便受限受压也要坚持自己的独立精神和人格。独立并不是什么很高的要求,尤其在社会比较正常的情况下。但有时也会成为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有时会有权力、金钱、大众中的两者结盟、甚至三者结盟的情况,这时的“士”(知识分子)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就不仅要“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而且要“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一知识分子“独立性”的主张,大概并不是什么新的发明,最直接的来源可以说是来自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名言。我在这里只是想强调独立作为知识分子精神涵义的第一性,强调它是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基本标准。亦即,是“独立”,而非“批判”、或者“公共”、“普遍”等其他标准,是我们辨认知识分子的首要标志。这种独立在我们这里也并不是已经实现的状态,而还是有待于努力奋斗去争取的目标。
  这一“独立”标准在现当代西方知识分子那里似乎不是太被强调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中国知识分子百年来那样一种“最是文人不自由”的过程,没有经历过中国知识分子曾经的那样一种长期压抑和受迫害的状态。或者说,他们感受不到多少硬性的来自权力的强迫和压制,也没有太多危及生存的经济压力,而更多的是感受到来自市场和大众的隐性压抑。而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开始强烈起来的要求中国知识分子重建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呼吁,其后面的背景是近百年来他们其实很不独立的历史。更一般的原因或还因为观念的精英是比较自由流动的个人,没有很固定的社会根基而容易依附。知识分子不直接生产和掌握物质资料,也不掌握可以直接调配这些物质资料和其他社会资源的政治权力。这是他们的优点,又是他们的弱点。说是优点,在于这种自由流动的特征给了他们选择的自由,这对观念的自由孕育不致受先定的阶级和阶层立场影响是有利的;说是弱点,则在于他们缺少实际的资源和物质手段,而知识分子毕竟也还希望看到自己的观念被传播、普及和实现,从而因要去寻求实现它们的实际手段而容易依附某种现实力量。
  曼海姆认为知识分子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自由飘游(free-floating)。知识分子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阶级和阶层,而是一个社会中保有相对自由的集团。于是这初看好像是矛盾的:一方面我们说知识分子是最为自由流动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我们又说知识分子优先地是要获得自己的独立基础,获得能让自己独立的社会根基,包括获得某种经济基础或物质根基。后者会不会损害前者?强调独立、强调获得自己的结实根基会不会有损他们的自由流动和选择?我理解这里所强调的“独立”是落实于个人的,作为集团,知识分子仍然是一个自由流动的集团,“自由漂移”的含义可解释为知识分子可以参加任何一个社会阶层或者不固定地参加任何一个。而如果他们个人能够独立,恰恰就使他们可以自由地这样做——即按照他们所理解的真理的“利益”来进行选择。他们最后实际上会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阵营(当然,如果加入了一种强固的政党组织,完全接受了纪律对思想的约束,是否还能算作知识分子就大概要另当别论了),发出相当不同乃至对立的声音。在某种意义上,知识分子作为一个阶层来说没有它自己的特殊物质和经济利益,没有它自身作为整体的阶级利益。但他们可以参与各个阶级阶层,各个阶级阶层或都有自己的“知识分子”。但是,这一选择对他们应当说是自由和自愿的,是独立思考和自由思想的结果,而不是政治裹胁和经济压迫的结果。
其他文献
方正宇,执业律师,以法律人角度解析国内外体坛的诸多事件。个人微博http:// weibo.com/lawyerfang二战期间臭名昭著的“旭日旗”,居然被允许出现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边!日前,针对东京奥组委允许观众携带“旭日旗”进场的决定,韩国方面率先抗议,认为此举可能导致奥运精神遭受来自军国主义的玷污。众所周知,日本国旗的样式是白色旗面中央有一轮红日,俗称“太阳旗”或者“日章旗”。所谓的“旭日旗
霍东阁年轻时继承了霍家传统武学,极受父亲霍元甲宠爱。成年后,霍东阁用耿耿爱国之心与高超的武技,和父亲一样赢得了人们的广泛称颂。再后来,霍东阁为弘扬中华武术远赴印尼传艺,最终长眠异乡。名人之后名震武林的霍元甲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长子霍东章,次子霍东阁,大女儿霍东茹,二女儿霍东玲,三女儿霍东琴。霍东阁1895年2月出生于直隶静海县(现天津西青区精武镇)小南河村,受家庭熏陶,自幼就酷爱武术。对于父亲和
跨越生存的边缘帕奎奥从小生活在菲律宾南部一座破败不堪的贫民窟内,母亲独自抚养6个孩子。帕奎奥是老大,很小就懂得担当与责任。他经常外出为全家人寻找食物和水,不知熬过多少饥肠辘辘的日子,10岁之前甚至长期在野外的纸箱中度过漫漫长夜。14岁那年,帕奎奥瞒着家人来到首都马尼拉,白天靠做流动烟贩勉强糊口,夜晚便钻进黑漆漆的桥洞,盖着报纸入睡。一天,帕奎奥发现可以靠拳头养活自己。他似乎找到了生存的希望,这个身
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里,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从姚明进入NBA至今,他的影响力早已超越篮球领域,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喧嚣之后,回到篮球层面,入选名人堂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去年年底,姚明得到入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提名的消息。接到美国福克斯体育记者打来的电话时,他用了三个词形容当时的心情:吃惊、兴奋、紧张。然后,他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就像第二次被火箭队选中一样。”姚明在2002年NBA选秀大会上被
A.J.P.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是一本曾经激起激烈争论,而且至今仍不失其震撼力催人思索的书。中国大陆二年之内出了两个译本,在颇知撙节的出版管理家看来,诚然是一种浪费,但从读书人角度看,却也不无意义——至少说明中国出版界对这本“异端”之作的重视。  三十一年前它在英国刚一问世,当即掀起了一场风暴,许多学者群起而攻之:轻率武断,扰乱人心,作者根本算不得一位有责任感的历史学家。另一些学者则热情推
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开幕之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习近平8月27日上午在天津会见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代表以及在本届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中获奖的运动员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男篮亚锦赛强势夺冠,重回亚洲之巅,让国人为之振奋。同时,由郭艾伦和赵继伟组成的双控卫让所有人眼前一亮,被人们视为中国男篮未来十年的后卫线。  这两个年轻人究竟用怎样的表现征服了球迷,他们又是如何做到了这一切?年少成名,他们的未来又会有怎样的发展?  亚锦赛大放异彩  亚锦赛小组赛阶段的第二场,中国男篮遭遇到严峻的考验,首节比赛陷入大比分落后,第二节开始后一度分差扩大到20分。就在这样一个令人近乎绝
提起清华大学,恐怕无人不知;提到梅贻琦,知道的人就有限了。但是,清华从一个留美预备学校发展成名牌大学,梅贻琦先生的功绩是不可估量的。不仅对清华大学,对我国现代教育的贡献也是永标史册的。  梅贻琦,字月涵,一八八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诞生于天津,一九○九年考取“庚款”首批直接留美生,入美国吴士脱理工学院(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一九一五年学成回国,应清华学校(
大坂直美商业潜力巨大,仍无法与顶级男子选手相提并论。难敌梅西小数点  2018年8月,大坂直美踏上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场地,她的世界排位不过第19名,从未在任何大满贯赛事享受过种子选手待遇。随着一路过关斩将、击败自己的偶像小威廉姆斯,取得美网冠军,她的人生彻底改变了。  当大坂直美再接再厉,拿下澳网女单冠军的时候,下一位营销巨星无可争议地诞生了。在与万事达卡、全日空、日产汽车和宝洁公司签署代言合约后,
海伦(右)与乌克兰对手对峙。厄运袭来海伦·马鲁利斯在马里兰州长大,7岁时还是个非常害羞的女孩,弟弟却已经展露出惊人的摔跤才华,亟需一名陪练。就这样,海伦穿着粉红色的短袜走上摔跤垫,开始了一段神奇的旅程,并最终参加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成为首位为美国队夺金的女子摔跤选手。如今,她希望能在东京奥运会卫冕。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东京奥运会推迟到明年7月举行。海伦已经获得了参加美国奥运选拨赛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