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画图的应用举例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在本文中从三大方面列举了5个教学实例,意在论述学生自主画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 学生 自主画图 应用
  图是生物教学的第二语言。图不仅可以丰富语言文字所不能表现的信息量,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利于学生构建生物知识框架,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生物教学中“图”的来源渠道众多,教材插图、挂图、多媒体图、教师板图等,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详实的素材。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一方面,现成的图多是针对重点的主干知识展开,对于那些非重点的,仍然可能影响学生顺利构造生物知识框架的难点部分可能会有所忽视。另一方面,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对生物学知识有不同的认识,当语言无法很好表达其观点时,图形可能会是个好帮手。但是,并非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能找到相应的图形来匹配。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是否有必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主画图的意识,充分发挥图作为第二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为生物教学服务?笔者从三大方面列举了5个教学实例(均为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意在论述学生自主画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意义,希望能抛砖引玉,得到更多收获!
  1.利用自主画图,理清生物结构特点
  培养学生形成一些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利用基本观点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于学生把握生物学的“灵魂”很重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任何功能都应该由一定的结构来承担,而一定的结构必然赋予了它一定的功能。因此,掌握一定的结构是理解某个功能的基础。但生物学教材中有些“结构”可能是不够形象的,于初中学生而言,就略显复杂了,如何把抽象的“结构”彻底具体化,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将抽象的“结构”画于纸上,该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了。
  例一:七下第八章“小肠的结构特点”部分是一个典型的“掌握结构,有助于理解功能”的例子。有关小肠结构的认识,教师可借助PPT等依次向学生展示小肠内表面的皱襞、绒毛、微绒毛、绒毛内毛细血管等结构,边展示边介绍它们是如何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笔者认为,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其结构,效果不够理想,似乎总是缺了点什么。于是,教师在出示完以上各结构图后,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皱襞、绒毛、微绒毛、绒毛内毛细血管等用简笔图画出来,画完图,“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的功能也就不言而喻了。图一是学生画作之一:
  例二:七下第十二章有关“神经元在神经系统中的分布”部分,教材仅用了三行半的文字却描述了神经元在整个神经系统中的分布概况,在没有合适图片可配备的情况下,不得不说这样的描述太过简略。受青少年思維发展局限性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成为了众多学生学习的难点。该难点没有突破,不利学生整体的认知。根据教材相关的文字描述,抓住周围神经系统,突起集中;中枢神经系统,胞体集中等字眼,引导学生们自主构建图片,从而将其分布直观地表现出来。图二是学生画作之一:
  2.利用自主画图,自主建构核心概念
  在初中生物学课程内容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郑春和曾指出,“以科学家的身份体验概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运用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分析和处理资料,从中归纳出概念的关键属性,从而习得相关概念。”
  例:七下第十一章“尿液的形成过程”部分,教师打破常规的教学顺序,不再先结构后功能,而是采用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以科学家的身份体验概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自主建构生物学知识。具体如下:师生共同分析进出肾脏的血液成分的异同,生成问题:尿液的形成与血液流经肾脏有关吗?肾脏有怎样的结构,有利于这个关系的产生呢?同学们能否展开积极的想象,尝试着大胆猜测肾脏的结构特点,并将它画出来?(有必要的话,带领学生回忆三种血管尤其是毛细血管的特点)图三、图四出自不同学生之手,类似、简单,且离肾单位的结构真貌有距离。但图展示出来后,学生很快又问了:为什么同为小分子的葡萄糖没能在尿液中出现?有没有可能在肾脏中还有其他结构,它们的存在起到了意料之外的作用呢?教师在此时可继续让学生展开想象画图,也可直接展示肾单位结构图,进而将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过程进行串联。该教学环节中,自主生成的图是学生顺利建构核心概念的关键点。
  3.利用自主画图,进行归纳总结
  学习如果没有总结,就像“猴子搬玉米包,搬一包,掉一包”,到后来只有刚学过的知识记得住了。因此,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理清生物知识脉络,是有效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归纳总结的方式有很多,适当地借助图形,可避免语言文字的或过于简单又或过于繁缛的平铺直叙,使总结变得生动直观,更具有概括性和意义性。
  例一:七上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分成五个部分展开,每个部分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在本章所有内容结束后,引导学生以 “呼吸作用”为圆心,通过图形“一棵树”将植物的五种生活方式串联于一体,化抽象为直观,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下是学生画作之一。
  例二:七下第10章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分成四个知识块展开,随着新内容的不断铺开,学生可能受前摄抑制或是后摄抑制的影响,掌握不全。因此有必要在课的最后进行一个总结,将氧气、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过程进行串联。笔者认为,该环节借助图形可一目了然,言简意赅。图六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生成的图。
  以上所列举的例子,仅为笔者课堂教学中较有代表性的实例,不够全面,甚至有些图形不具有科学性,经不起推敲和揣摩。但笔者认为,出自学生之手的内容,至少代表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往知识的更高峰迈进,“跳一跳,摘桃子”,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些许尝试,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丽蓉.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J].生物学教学,2013(9).
  [2] 杨洪金.利用自主绘图,开展生物高效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11(7).
  [3] 赵惠芳.画出生物课堂的精彩[J].
  http://www.pep.com.cn/czsw/jshzhx/jxyj/jxpj/201008/t20100830_823786.htm
  [4] 侯安燕.围绕重要概念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尝试——“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一课的教学[J].生物学通报,2015(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语文似乎越来越得到重视,俗话说“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然而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笔者在听评课过程中发现,不少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轻人文重工具”“轻工具重人文”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语文课程功能缺失,学生不会说话不会写作,甚至道德品质也没能得以提升。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合理地将人文性与工具性教学有机融合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两性统一”的语文教学,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打开,使他们更加主动的去探索,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课堂中,学生的位置要突出出来,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在课堂中积极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去寻求新的方法。只有只有,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打开,才能让课堂有了生命。要想使课堂焕发生机,就需要老师、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产生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最大价值的发挥课堂功效。  关键
旅游业发展进入体验经济阶段以后,凤凰饱受过境游客过多之困,丽江则宣称全面战略转型,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丰厚之地日渐稀少,下一个能带给人们惊喜的"净土"和"秘境"会是哪里?在湘西这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提升音乐素养。那么为追求“有效教学”目标,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笔者也在为寻求更有效
库尔勒香梨属于异花授粉果树,自花授粉坐果率仅有3%左右,故在生产中必须配置授粉树或进行人工授粉才能正常结果。本试验通过人工授粉探究不同授粉品种对香梨品质和坐果率的影
摘 要:针对教育新形势和中学地理的学科特点,采用“愉快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创新意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愉快教学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切实推行,教育形势已今非昔比。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规律,使
摘 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能力成为语文教学中经常被忽略的能力,因为阅读没有被显著地反映在考试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也是丰富学生语感、提高对文章的领悟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有侧重地引导学生形成阅读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打下基础。  关键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代表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向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第五届中国市场研究行业双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