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学会真正阅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一个最简单的常识——“读书人”,需要好好读书;语文教师,更要引领学生做真正的“读书人”。在阅读教学中,有一些做法语文老师可以尝试运用,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延伸课外广读
  阅读强调“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教师应坚持立足课堂,延伸课外,加强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努力开阔学生视野,巩固课堂阅读成效。
  1.拓展选文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满足于教材提供的内容,还要根据需要作适当的调整补充,在拓展比较中获得更大的阅读效益。如在讲授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时,可以精选《论语》中蕴涵丰富的内容,配上注释、翻译,推荐给学生课外诵读;学习《聊斋志异》选文《狼》,可以精选《聊斋志异》中思想健康、内容有趣的故事推荐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可以搜集相关的古今名诗,要求学生诵读。学生时代记忆力旺盛,在这个阶段推荐一些经典诗文给学生背诵,即使一时不能完全理解,对他们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推荐报刊阅读。报刊杂志是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比较适合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语文教师应该坚持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内容丰富健康的报刊杂志,如《读者》《意林》《小小说选刊》等,可以开展一些杂志阅读成果展示活动;也可以通过剪贴的方式收集报纸上的精美文章;建议家长陪读交流,以期收到良好效果。
  3.推进名著阅读。古典名著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世人喜爱和推崇。2001年教育部颁行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生课外阅读量应在260万字以上。”提倡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还专门为学生推荐了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十八部必读名著。然而据调查显示,一般班级中仅有5%的学生完整读过四大名著中的一本,能全部读完的学生几乎没有,这与我们中华文化古国的公民身份极不相称。故而语文老师应坚持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认真阅读名著,在校时则可以举办读书报告会,开办名著专题讲座,检验阅读效果。
  二、研究考试促读
  1.寻找读考平衡点。通过单纯做题的方式来学习语文,类似于激素催长,缺乏对生活的感悟体验,缺乏阅读写作的快乐享受。通过做题,即使获得高分,学生也是高分低能,这样的分数是没有意义的,这种教育下的学生人格发展也是不健全的。从长远看,应试教育一定误国误人。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只读书不做题和只做题不读书都是不妥当的,应该在读书与做题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把握“度”是非常重要的。
  做题应该是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做最后检测用的,而不是直接用来形成、巩固知识。语文老师不妨要求学生“七分读书,三分应试”;不妨推行初中三年“2 1”教学模式,即用两年时间引导学生读书写作,一年时间应对中考;不妨推行每学期“3 1”教学模式,即每学期用三个月时间指导读写,一个月时间应考。不为考试而赢得考试,才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2.科学考试促阅读。考试是促进教学的手段,而非目的。语文教师不能排斥考试,而应该研究考试,让考试成为促进阅读的手段。如可以改革考试的方式,将学生平时的阅读写作考核纳入考试评价中;可以将课外阅读的内容放在学校命制的试卷上以促进阅读的落实。如在落实七年级语文《论语》课外阅读时,如果学校命制的试题能有意识的涉及选文内容,课外阅读就能更好的落实。
  三、链接生活活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永远是一部读不完的“无字大书”,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读书。体验生活,获得本源性知识经验,把读书转化为素养和能力。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把书本知识变成活的知识,阅读之树就有了根本。尤其是在阅读一些内容比较艰深、主题比较隐晦的文学作品时,联系生活实际,将会变得好理解了。
  珍贵的东西都是遵循规律缓慢成长的。教育不必赢在起点,而应该赢在终点,赢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极幸福上,这一切有赖于阅读的推进,这需要语文教师有一种远见,有一种大气。作为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就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学生也就形成相应的人格;作为学生,过什么样的学习生活,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阅读过程中,语文老师任重道远,更需要以身示范,让阅读丰盈学生生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学生做真正的“读书人”,将阅读进行到底!
  陈水明,陈莹,教师,现居湖北武穴。
其他文献
起这个题目,我鼓足了勇气。一是怕被“学生本位”的思想者批评,遭到口诛笔伐;二是自觉学识不足,功底浅薄,招来行家里手“善意的提醒”,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但是在参加一次区级学科培训,从语文教研员那里听到“语文课堂的干货”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点什么。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很不踏实。评优展示课上,有精彩的结果呈现,极少动态生成;有精妙的拓展设计,缺少文本特质的品味欣赏;大量训练
“没有人能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智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看到郭教授《谛听教育的春天》这些诗一般的哲理时,领悟到需要通过生本的方式加强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成长,切实提升语文素养。   一、鼓励探究式学习,以应用为目的,变传授为共赢   不要轻率地把教书当成“授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德育工作为“五育之首”,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具有现代化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做到文道统一,学科教学和品德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耳边回响着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心中生发出甜甜的幸福。身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知道,是学生的周记让我拥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学记》云“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身为一名普通的语文任课教师,在高中生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每周只有那么五六
教《鸿门宴》一课时,涉及了对刘邦评价的内容,我安排了延伸活动,让学生课外阅读《史记·高祖本纪》,结果学生对好些细节产生了理解的分歧。如:  (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有的说是“胆大,心理素质好,不唯唯诺诺,敢戏弄上级,爱玩偶”,有的说是无赖相。  (2)常有大度,不事家人产业。  有的说是“抱负远大,不为小利纠缠”;有的说是“不学无术,游手好闲”。  类似的
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被家长问到,小孩成绩差,尤其是阅读和作文得分很低,做哪些练习能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呢?我在记忆库里努力搜索,希望找到一本高效的练习册,但是,在内心深处,我清楚地认识到,这是治标不治本。  一个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取决于他的文化底蕴,而不是当下流行的答题技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平时不爱看书,没有储藏必需的“粮食”和“枪弹”,等到临场作战时,如何应对?如何取胜?《朗
语文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在理性和情感两方面共同成长的过程。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与传递,需在良好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振的基础上进行。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认同与交流,必然会消除双方心理距离障碍,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迸溅出思维的火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语文教学之气,只有情味盎然的语文教学才会受欢迎,才会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教师该如何造“情”呢?  一、语言
契诃夫所处的时代正是沙皇对国家进行极端统治的时期,作者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曾经在日记中写过这样的话:“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国这样,人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俄国人受到世世代代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我们被奴颜婢膝和虚伪折磨得太惨了。”而恐惧和害怕的结果就是使人们千方百计地想要保护自己,把自己装在他们自认为安全的“套子”里。像别里科夫那样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想方设法地“千万不要闹出什么乱子来”。就像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大量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作业设计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要措施之一,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参与与体验,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消化课堂知识,促进课堂的生成与发展,促进个体的思考,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学而不思则罔”,通过完成作业,在思考中解决疑难问题,
寓言、童话、神话,这些故事类课文的教学,讲求鲜明的动感,讲求多感官的调动,讲求思维的灵活,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四环节进行教学。  一、知识窗——了解体裁,走近作者  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调动学生的积累资源,通过共享经典故事,拉近学生与老师、课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兴趣,了解体裁,走进作者,形成课前的小高潮。  案例一:《夸父逐日》(节选)  (PPT1:《夸父逐日》动画)  师:这个神奇的故事叫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