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环节教好故事类课文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寓言、童话、神话,这些故事类课文的教学,讲求鲜明的动感,讲求多感官的调动,讲求思维的灵活,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四环节进行教学。
  一、知识窗——了解体裁,走近作者
  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调动学生的积累资源,通过共享经典故事,拉近学生与老师、课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兴趣,了解体裁,走进作者,形成课前的小高潮。
  案例一:《夸父逐日》(节选)
  (PPT1:《夸父逐日》动画)
  师:这个神奇的故事叫什么?要找到这个故事应查找哪本书呢?
  生:《夸父逐日》,《山海经》
  师:对于“神话”和“山海经”,大家知道多少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进行交流。
  (PPT2:补充介绍“神话”和“山海经”)
  (PPT3:中国神话知多少)
  师:同学们还知道其他神话故事吗?大屏幕显示画面,同学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哪吒闹海》《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
  二、演播厅——以读为本,理解文意
  “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韩愈《进学解》)。童话、寓言、神话类的文章,阅读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法、合作表演法、品读鉴赏法……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言语实践,体会文本的个性与特色。
  案例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节选)
  由课题中“和”字的第一层含义“心声相应”导入:盲孩子的三次心声能实现吗?
  心声一:谁跟我玩呢?
  生:影子来相应。
  师:影子来了,和盲孩子有一番对话,集中在7-17自然段。
  两个同学上台分角色表情演读。
  心声二:他多么希望看见这只会发光的萤火虫啊!
  师:他的第二个心声实现了吗?
  生:第46、48段。“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几乎是在大声喊叫着。”
  两位同学赛读,同学评价,师生同读。
  心声三:只有等到风停了,雨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影子才会赶来吧?
  这个心声是谁最先来相应的?
  生:萤火虫来相应的。
  师:请一个同学读盲孩子说的话,一个同学读一只萤火虫,一组同学读几只萤火虫,一起读好多好多萤火虫,再现萤火虫来时的情景吧!
  师生表演读。
  就这样,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梳理线索、明确结构、知晓内容,水到渠成地为后面感悟主题作了铺垫。
  三、万花筒——品味语言,感悟主旨
  在教学我们还应当关注课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引导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评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旨。
  品味语言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换词删词比较,2.抓住关键语句,3.挖掘语句关系,4、联系故事情节。
  案例三:《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节选)
  由课题中“和”字的第二层含义“相依相从”导入:
  师:文中谁和盲孩子相依相从呢?盲孩子和影子的结局呢?
  生:影子。“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师: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80-83段。短短四段金波用了五个“还”字,是不是太啰嗦了?
  生:不是,他获得了光明,非常惊喜,这么多的美景怎么看也看不够。
  指导学生读导语,归纳文本主旨:
  ①要关爱弱者。②给别人带来幸福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幸福。③热爱生活、追求光明。
  四、擂台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阅读此类文章,除了读懂内容、把握中心、读出情感外,还有一个重要功用:阅读为了感悟,感悟为了积累,积累为了表达。我们可以借助此类文章,联系学生的生活,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比如,让学生续写、仿写、改编故事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案例四:《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节选)
  活动一:说一说:现实生活中谁和盲孩子相依相从呢?你又愿意成为谁的影子呢?
  活动二:续写《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当然,除教材选定的相关故事之外,课外的作品中优秀的经典的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凭借教材向外拓展,运用教师自身的阅读审美和经验,向学生推荐,并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读书会、课本剧展演、朗读与欣赏……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扩大阅读量,让学生因此而更加快乐和睿智。
  杨凤娇,教师,现居湖北宜昌。
其他文献
刀不磨不快,文不改不好。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作文升格训练固然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一大法宝,可是这种训练愁坏了许多学生,让学生叫苦不迭。  如何让学生有“通天的梯”,意识到自己还有“可走的路”、想升格、乐于升格、积极主动升格?我们不妨把作文推向“互批的市场”,让学生走出家门看他人,在比较中反省自作,获得升格的真知。  一、“互批市场”,让作文卷面亮起来  互批,可以让学生直观他人习作,真切体会作文卷
起这个题目,我鼓足了勇气。一是怕被“学生本位”的思想者批评,遭到口诛笔伐;二是自觉学识不足,功底浅薄,招来行家里手“善意的提醒”,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但是在参加一次区级学科培训,从语文教研员那里听到“语文课堂的干货”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点什么。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很不踏实。评优展示课上,有精彩的结果呈现,极少动态生成;有精妙的拓展设计,缺少文本特质的品味欣赏;大量训练
“没有人能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智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看到郭教授《谛听教育的春天》这些诗一般的哲理时,领悟到需要通过生本的方式加强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成长,切实提升语文素养。   一、鼓励探究式学习,以应用为目的,变传授为共赢   不要轻率地把教书当成“授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德育工作为“五育之首”,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具有现代化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做到文道统一,学科教学和品德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耳边回响着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心中生发出甜甜的幸福。身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知道,是学生的周记让我拥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学记》云“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身为一名普通的语文任课教师,在高中生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每周只有那么五六
教《鸿门宴》一课时,涉及了对刘邦评价的内容,我安排了延伸活动,让学生课外阅读《史记·高祖本纪》,结果学生对好些细节产生了理解的分歧。如:  (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有的说是“胆大,心理素质好,不唯唯诺诺,敢戏弄上级,爱玩偶”,有的说是无赖相。  (2)常有大度,不事家人产业。  有的说是“抱负远大,不为小利纠缠”;有的说是“不学无术,游手好闲”。  类似的
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被家长问到,小孩成绩差,尤其是阅读和作文得分很低,做哪些练习能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呢?我在记忆库里努力搜索,希望找到一本高效的练习册,但是,在内心深处,我清楚地认识到,这是治标不治本。  一个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取决于他的文化底蕴,而不是当下流行的答题技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平时不爱看书,没有储藏必需的“粮食”和“枪弹”,等到临场作战时,如何应对?如何取胜?《朗
语文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在理性和情感两方面共同成长的过程。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与传递,需在良好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振的基础上进行。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认同与交流,必然会消除双方心理距离障碍,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迸溅出思维的火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语文教学之气,只有情味盎然的语文教学才会受欢迎,才会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教师该如何造“情”呢?  一、语言
契诃夫所处的时代正是沙皇对国家进行极端统治的时期,作者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曾经在日记中写过这样的话:“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国这样,人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俄国人受到世世代代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我们被奴颜婢膝和虚伪折磨得太惨了。”而恐惧和害怕的结果就是使人们千方百计地想要保护自己,把自己装在他们自认为安全的“套子”里。像别里科夫那样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想方设法地“千万不要闹出什么乱子来”。就像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大量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作业设计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要措施之一,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参与与体验,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消化课堂知识,促进课堂的生成与发展,促进个体的思考,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学而不思则罔”,通过完成作业,在思考中解决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