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路径和策略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sk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主要任务是讲解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以及历史素养。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性理念,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够提升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以及效率,同时还能够实现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本文主要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中教学 历史教学 策略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未来接班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占据重要地位。而平等、互助、和谐等中华民族发展坚持的核心价值观,学生应当深刻的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历史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增加学生的社会荣辱感,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时刻依赖初中生这一中坚力量,因此,初中生健康成长可以促进国家和民族的进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由于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各国的文化都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这对初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方面的良性发展与健康成长,同时还能够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国家长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及情感思维上的正确引导。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机结合的实践策略
  1.“中国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等12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可以直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时刻渗透大局观与忧患意识的教育教学,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新闻,掌握国家动态。例如:在《近现代侵略战争》的相关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积极引进多媒体设备,把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最终通过课件的形式为学生讲解,利用文字、视频等形式营造出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到历史情境当中。学生能够深切的体会到中华民族经历的磨难,感受到中华民族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以及国家民主等目标所做出的努力,激发出学生的浓厚爱国之情。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针对《近代化民族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点进行讲解,教师将近代工业发展、维新变法以及辛亥革命等相关历史知识制作成思维导图,从而能够让学生在系统化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渗透中华民族为追求富强、民主、文明所付出的努力,使学生能够了解以及掌握近现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以及革命先辈为民族复兴发展所付出的努力,激发学生的浓厚民族情感,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2.社会主义建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
  “自由、平等、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基本要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属性最直接的表达。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中国共产党为建设新中国所付出的努力的教学,让学生对“自由、平等、法治”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高层次的追求。例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相关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新中国成立、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相关知识点提炼出来。使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主题举办小型的辩论赛。让学生针对辩论的主题查找资料以及历史史实,不断的充实自身的观点,随后在演讲的过程中利用充实的资料表达出自身观点。如此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能够让学生深刻的了解以及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的深刻含义与内容,实现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3.正确道德规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性时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爱国、诚信、敬业是初中生乃至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养,每一位社会主义公民都应当恪守道德准则。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讲解一些爱国主义的相关事件,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敬国、爱国的优良品质,让学生收到历史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人民的情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抗日战争》的相关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在课前收集大量的历史图片、史实资料以及纪录片等,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播放,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抗日战争的惨烈,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之情,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关注国家民族发展的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以及博物馆当中开展多样化的爱国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所付出的努力甚至是生命,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也是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极为重要的,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肩负起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责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的中坚力量,初中生应该时刻关注国家时事新闻,掌握国家及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深刻的了解以及掌握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激发出学生社会奉献的意识,使其能够积极地投入到“中国梦”的建设以及实现过程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薛新华.中职历史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方法[J].牡丹,2018(5Z):126-127.
  [2]马敬良.高中历史课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的原因和方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11):11-13.
  (作者单位:白银市育才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针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重输入,轻输出的问题,本文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的4个单元阅读版块的教学案例,探讨了如何通过读后仿写、续写、表演、复述等拓展活动促进学生高质量的语言输出,达成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认知理论 英语学习活动 文化意识 思维导图  认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语言学习是一个从语言输入到语言加工再到语言输出的过程(input-pro
【内容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教师要加强教学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本文结合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效的总结了政治教学课堂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  引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通过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基于此,教师要重视研究生活化教学方法,有效的将其运用到教学课堂,以提高学生政治学习水平,具体分析如下
【内容摘要】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社会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素养。这无疑也是时代对学校教育的更高要求。而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真正发展素质教育。目前,社会上不少培训机构纷纷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轰轰烈烈的开展各类培训班。而学校各个阶段的教学也都积极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但到底我们想让学生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已经普遍应用翻转课堂,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以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翻转课堂的概述及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而且提出了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翻转课堂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  当前,尽管我国在小学阶段已经开设
【内容摘要】新课改下要求学生们能够全面发展,这使得学校内的音乐教学也开始重新活跃了起来,我国的音乐课程并不在考试范围内,所以不少学校对音乐课程建设并不重视,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一定的提升。如今虽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完善,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受到了不少因素的制约。本文通过对音乐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策略,旨在加强学校内的音乐教学建设,帮助更多的学生通过
【内容摘要】试卷讲评课是学生考试后,教师从中获取反馈信息,对学生知识缺陷进行矫正的一种课型。要上好一堂试卷讲评课,教师必须首先理清四个关键词——节奏、合作、拓展、系统,形成节奏意识、合作意识、拓展意识和系统意识,然后再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试卷讲评课 节奏 合作 拓展 系统  测试考试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毕业班备考复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多,教学中不单是要求学生会解题,会考试,还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促进综合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使学生打开抽象化数学世界的大门,还使学生拥有了初级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与思维模式的建立,使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学科理论知识框架。所以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数学教学的问题,针对性的做出课堂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
【内容摘要】虽然说在新课标的积极作用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学生具体的阅读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得到初中语文老师的帮助,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协助其合理的规避无效的阅读模式,为初中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说,此文简单的阐述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程中出现的困境,并积极探索探索了强化初中语文阅读效果的具体方法,以此来推进初中语文阅读的健康教学进程
【内容摘要】高中学生在历史考试中提高成绩,必须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交流、沟通;注意“史实”与“思维”;宏观总结历史,形成知识框架。  【关键词】高中历史 学习方法 学习效率 师生交流 史实 思维 知识框架  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立即就感觉到很大的学习压力。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共九门文化课,和初中相比不仅数量增多,而且难度更大
【内容摘要】教师在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进行翻转的过程中,可基于课前准备、课中授课、课后训练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实施。并能在各个环节科学的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巧妙的实施每一个教学步骤。从而,真正展示出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加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翻转教学;应用策略  翻转课堂实际上实际将“教”与“学”进行翻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