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教材古诗教学“四融入”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2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統编版语文新教材,古诗文篇目相较原人教版增幅达80%左右。如何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感受古诗的音韵美和汉语美?古诗教学中注重“四融入”,即:借助图文,融入画面之美;配乐作画,融入诗人心境;穿插要素,融入古诗写法;知人论世,融入诗人情怀。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统编语文;古诗教学;四融入
  【中图分类号】G623
其他文献
读鲁迅先生的《人话》,有一段道:是大热天的正午,一个农妇做事做得正苦,忽而叹道:“皇后娘娘真不知道多么快活,这时还不是在床上睡午觉,醒过来的时候,就叫道:太监,拿个柿饼来!’”  呵,先生文笔果然简净干练、摇曳多姿。  而那农妇见识多么稚拙:至美光景,被她凝缩于一个柿饼上;宫廷的万般奢靡,不是不存在,却都在她的世界之外。二者相激,让人莞尔或喷饭。但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讥笑她呢?世界那么大,谁能做到无所
有一个人,放弃了一切世俗的牵挂,退隐到树林里,建了一栋小屋住进去。  他唯一的服装是一块布,他将它围在腰间。但是时运不济,树林里老鼠肆虐,所以他养了一只猫。猫需要用牛奶来喂,所以必須养一头牛。奶牛需要喂养,所以雇了一个牛仔。男孩需要房子住,所以给他建了一栋房子。为了照看房子,招聘了一个女佣。为了给女佣找同伴,不得不修建了更多的房屋,邀请人们在里面生活。就这样,出现了一个小镇。  那个人说:“我试图
几年前,伦敦国际顶级权威医学杂志Lancet刊载过给一个经典案例。此案例极好地说明了精神力量对于保持身体年轻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   有位女士因为被爱人抛弃,精神受到刺激而出现问题,她丧失了对时间的感知能力。这是个什么病呢?就是指病人对时间失去感知。这位女士认为她的爱人会回来。她每天都会站在窗前等他的身影出现,一直多年都如此。70年过去后,一群美国人(包括医生)发现了她的情况,认为她年龄不过20
【摘要】当代语文教育的基本背景之一是生态教育全球化,接受美学的提出与发展不仅成为我国学术研究的热点,而且对我国语文教育研究有着重大的启发。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语文作品当成审美对象,去开展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灵与人格,同时结合语文自身学科规律性,在合理吸收生态学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上,对生态语文教育进行了阐释和建构。  【关键词】生态课堂;语文教育;和谐;平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
吕后虐杀戚夫人,制造“人彘”事件,这是她人生的一大败笔!   戚夫人确有取死之道。她最大的失误,是不应当仰仗着刘邦的宠爱挑战吕后和太子的位置。但是,这个失误罪不至诛啊!她被虐杀的史实昭示着吕后道德高地的彻底沦陷。   “人彘”事件发生后,吕后还让汉惠帝去观摩她的“杰作”。汉惠帝是吕后的亲生儿子,看完后只说了一句话:“此非人所为!”这不是人做的事!连亲生儿子都这样看,历史将会怎样看待吕后?  
当身体罹患某种疾病时,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疗手段?在求医问诊的过程里,我们的心理状态和决策过程,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干扰?  乍看之下,我们坐拥网络,信息触手可及。即便是将自己的医疗问题发到微信朋友圈,几分钟内就会有许多人给你支招儿。可仔细一想,做决定并不容易,选择项也往往不够明确。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曾说过:“我们面对无尽的信息,却依然渴求智慧。”  若从数据来看,世界上有1.3万个疾病名称
纸可以包火,用坚硬的纸,包星星之火,例如,包住一枝烛光。   这个信条一代一代传下来,即使是大火,只要有更大的纸张,仍然可以四面包抄。在想象中,那是一番兴奋炽烈的光景,以致,一代一代有人去做,抱着孩子过年的心情。   我在卧房里点一枝烛,展开一张纸。纸张燃烧,我再用一张更大的纸。我有很多很多纸,一张比一张大,也一张比一张烧得旺,等所有的纸用完了,火舌开始吞噬房子。   等到整个房子烧完,我就
【摘要】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学习的本能,教育就是充分发掘并展示这一潜能。”可是,当下中国的教育情况又如何呢?8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中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以考为纲的教育压抑儿童生命成长,也从根本上压抑了孩子内在潜能的发挥。  【关键词】优化合作;激发学生潜能;生本理念;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对酿酒人来说,时间是最重要的参数,只有时间到了,酒才能荡气回肠。  节气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实证的“存在与时间”,堪称中华文明的智慧。像曾经的农民一样,去感受时间和生命的轮转循环;像诗人那样,去欣赏“时间的玫瑰”,去收获“时间即粮食”。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我在渺无人迹的山谷,不受污染,听从一只鸟的教导,采花酿蜜,作成我的诗歌。美的口粮、
【摘要】课后习题作为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之一,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苏教版”教材相比,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题干表述的具体使教学目标指向更清晰,练习设计的层次性使思维训练更高效,联读任务的安排使阅读素养提升有路径。通过挖掘部编本教材课后习题的新特征,笔者提出课前定向、课中活动和课后拓展的相关策略,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教材展开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