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合作小组 激发学生潜能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i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学习的本能,教育就是充分发掘并展示这一潜能。”可是,当下中国的教育情况又如何呢?8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中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以考为纲的教育压抑儿童生命成长,也从根本上压抑了孩子内在潜能的发挥。
  【关键词】优化合作;激发学生潜能;生本理念;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生本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小组是生本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可以说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小组上连班级,下接个体,学生的个体学习,可以通过小组的活动得到表现,得到肯定或修正。因此,我们在调动学生时,一定要借助学习小组的力量。那么,如何在生本课堂里充分调动学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潜能呢?
  一、优化小组成员,促进潜能发展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不同,性格也迥然不同。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40分钟内获取最多的知识呢?当我接到一个新班后,没有急于分组,而是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课堂学习,甚至家庭环境进行了大致的了解后,把学生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聪明的孩子”,这类孩子往往不按常规出牌,收拾物品的能力弱,喜欢按自己的意图办事,但是做事速度快,求量不求质;第二类“规矩的孩子”,这类孩子做事井井有条,上课认真听讲,听从老师的教导,就是平常老师心中的好孩子;第三类“社会型的学生”,这类学生的“情感智力”特别强,对别人非常关心,善于同人交往,他们跟一群人在一起时理解能力还不错,一旦脱离,可能就显得笨拙起来;第四类“好动的学生”,上课坐不住,东张西望,听课的专注力不强。
  针对以上这四类不同类型的人,为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点,我就采用了生本教学的理念“不是不要管理,而是学生管理学生”,实现课堂高效率,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一个月下来,我大致分了三个阶段,完成一个学期小组的优化。
  第一阶段:我根据全班学生的个性特征,按自己心目中的分类,每组4人,其中1人担任大组长,统筹安排组内事务,包括课堂纪律、课上讨论、课后作业检查等,其余3人听从大组长的安排,生成出各自组内的纪律监督员、作业纠错员、中心记录员。刚开始,学生对这种新奇的上课模式感到十分有趣,尤其是课堂讨论,自由而又热烈。但一周下来,各种小报告也蜂拥而来,有说大组长不管人,也有人说组员不听话,更有说大组长管不住人。既然同学们提出了大组长管不住人,组员不听话的问题,于是,我针对问题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小组优化。
  第二阶段:这次我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推選出大组长,这样就解决了部分学生不听从大组长安排的矛盾。但在随后的上课讲课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小组,因为穿插了第四类人,好动的小毛病依然没有起色,导致大组长有心无力,管不住他们,这样,导致有的小组分数越来越高,而有的小组分数只减不增,组长管理的热情也随之降低,反而影响了这一部分孩子上课的积极性。同学们当初选出来的组长,可能是一时好玩,也可能是自己的好朋友,但孩子毕竟还小,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是不能匹配的。于是,我又进行了第三次的小组优化。
  第三阶段:这次,我没有贸然去解散已有的小组,而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加上任课老师的意见,挑出了13位认真负责,又有小范围的影响力的同学来担任组长一职,由组长挑选自己的合作伙伴,而学生也同样可以来挑选自己心目中的组长(当然条件是一个小组必须二男二女,避免全都是男生或女生,为奖惩做好基础),然后在组内明确分工,做到人人是组长,人人有责任,由原来第一阶段的“员”变成“长”,孩子们觉得自己也当上了组长,积极性高了,小组荣誉感也强了。各小组成员还给自己小组定了组名,从组名上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努力方向,体现了个性特征,这不正是在激发孩子们内心的参与意识吗?这样,小组内实行自主、自治、民主管理,锻炼了每个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组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让他们自愿、有序地开展生本教学。
  二、优化小组考核,激发内在潜能
  当我的小组成员确定后,为增加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小组考核实行整体捆绑,做到整体加、减分,内容包括前置研究、课堂回答、小组讨论、劳动卫生、日常考勤,同一组的人,互相帮助,共同努力,组员们觉得做不好或者学不好,或者因为个人原因拖了小组的后腿,于是每天都想着把事情做好,甚至连平时调皮的孩子也乖巧了许多,都争取多加分为组里作贡献,全体学生用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全力以赴,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为小组争得荣誉。这种考核制度,绑住了4个人的心,组内成员荣辱与共,落下一个都不行。班上有一位叫庄源的男生,平时做事情拖拉,包括抄作业都是最后,后来小组的同学用尽了各种办法,不仅让他做事情变快了,上课也变得很积极。还有一位叫陈海月的女生,自从做了组长后,责任心变得更强了。她跟我说,她有一种好办法能让调皮的男生变得更乖,主动让我把调皮生放到他们组,结果还真是转化了一名男生。正是这样一种考核模式,不仅激发了弱势孩子的潜能,还激发了优秀孩子的协调潜能。
  但此后,我也发现了捆绑考核也有弊端,还实行了每周对个人优劣进行考核,个人任何工作做得好就加分,做得不好就减分,每周各小组自评出最佳组员、最具潜力组员,分别从课堂合作、组内交流、前置研究、课后劳动等方面体现出来。事实证明:这样既有个人又有团队的考核,是有效的。
  三、优化小组激励,激发外在潜能
  每周利用班队的时间,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及时小结、公布,奖励落实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对学生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生本课堂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我时常用欣赏、专注的神情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以此传递一种充分信任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情感信息,这是对学生最好的肯定与鼓励。在语文课堂中,我坚信没有回答不正确的孩子,只有回答更好的学生。一次,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这课时,我正是对学生进行了一番激励后,学生对“输血”这个内容感兴趣,就回去进行了一番研究。回到课堂,学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李政旭说:“我们可以用再生的血去救一个不可重生的生命。”庄源说:“友谊是不可替代的。”学生的感情没想到是如此的深奥,感悟是如此深刻。而这种感悟,正是建立在老师不断激励的基础之上。
  作为老师,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最大化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潜能。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荆志强.幸福地做老师[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吴军岚,1971年生,大学本科,小学一级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来,立足一线教学,致力于课堂生本教学研究,努力挖掘孩子课堂上的潜力,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让孩子能自信表达,快乐学习。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小学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和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对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班级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班主任自身管理观念片面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和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策略,旨在为小学班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和谐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班主任在管理
我们到处可以听到各种貌似“率真的”宣言:“成为你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诸如此类的口号一直在宣扬特立獨行的自主性,尤其肯定独特个性的优越性,并暗示这种独特性只能从自我内部获得。  但是,这种价值主观论可以成立吗?只要我们发问,“你为什么会珍视或看重它?”回答也许是“我认为”“我相信”“我感觉”或者“我决定”。但这类回应完全没有回答“为什么”。  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追问来龙去脉,那么任何认真给出理由
刚开始工作,怎么才能迅速转变角色,从一个迷茫的大学生,成为一个超级专业的职场人?  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立刻、马上、赶紧戒掉学生思维。小红花思维  “做一个三页的PPT,都想让老板奖励一朵小红花。”  职场和学校最大的区别是,学校是实时激励。上课答对了一个问题,马上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职场是延后激励。你的工作只有体现在效益上,公司才会给你增加相应的报酬。老板很忙,不可能每天跟在你屁股后面夸你。默默
读鲁迅先生的《人话》,有一段道:是大热天的正午,一个农妇做事做得正苦,忽而叹道:“皇后娘娘真不知道多么快活,这时还不是在床上睡午觉,醒过来的时候,就叫道:太监,拿个柿饼来!’”  呵,先生文笔果然简净干练、摇曳多姿。  而那农妇见识多么稚拙:至美光景,被她凝缩于一个柿饼上;宫廷的万般奢靡,不是不存在,却都在她的世界之外。二者相激,让人莞尔或喷饭。但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讥笑她呢?世界那么大,谁能做到无所
有一个人,放弃了一切世俗的牵挂,退隐到树林里,建了一栋小屋住进去。  他唯一的服装是一块布,他将它围在腰间。但是时运不济,树林里老鼠肆虐,所以他养了一只猫。猫需要用牛奶来喂,所以必須养一头牛。奶牛需要喂养,所以雇了一个牛仔。男孩需要房子住,所以给他建了一栋房子。为了照看房子,招聘了一个女佣。为了给女佣找同伴,不得不修建了更多的房屋,邀请人们在里面生活。就这样,出现了一个小镇。  那个人说:“我试图
几年前,伦敦国际顶级权威医学杂志Lancet刊载过给一个经典案例。此案例极好地说明了精神力量对于保持身体年轻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   有位女士因为被爱人抛弃,精神受到刺激而出现问题,她丧失了对时间的感知能力。这是个什么病呢?就是指病人对时间失去感知。这位女士认为她的爱人会回来。她每天都会站在窗前等他的身影出现,一直多年都如此。70年过去后,一群美国人(包括医生)发现了她的情况,认为她年龄不过20
【摘要】当代语文教育的基本背景之一是生态教育全球化,接受美学的提出与发展不仅成为我国学术研究的热点,而且对我国语文教育研究有着重大的启发。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语文作品当成审美对象,去开展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灵与人格,同时结合语文自身学科规律性,在合理吸收生态学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上,对生态语文教育进行了阐释和建构。  【关键词】生态课堂;语文教育;和谐;平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
吕后虐杀戚夫人,制造“人彘”事件,这是她人生的一大败笔!   戚夫人确有取死之道。她最大的失误,是不应当仰仗着刘邦的宠爱挑战吕后和太子的位置。但是,这个失误罪不至诛啊!她被虐杀的史实昭示着吕后道德高地的彻底沦陷。   “人彘”事件发生后,吕后还让汉惠帝去观摩她的“杰作”。汉惠帝是吕后的亲生儿子,看完后只说了一句话:“此非人所为!”这不是人做的事!连亲生儿子都这样看,历史将会怎样看待吕后?  
当身体罹患某种疾病时,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疗手段?在求医问诊的过程里,我们的心理状态和决策过程,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干扰?  乍看之下,我们坐拥网络,信息触手可及。即便是将自己的医疗问题发到微信朋友圈,几分钟内就会有许多人给你支招儿。可仔细一想,做决定并不容易,选择项也往往不够明确。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曾说过:“我们面对无尽的信息,却依然渴求智慧。”  若从数据来看,世界上有1.3万个疾病名称
纸可以包火,用坚硬的纸,包星星之火,例如,包住一枝烛光。   这个信条一代一代传下来,即使是大火,只要有更大的纸张,仍然可以四面包抄。在想象中,那是一番兴奋炽烈的光景,以致,一代一代有人去做,抱着孩子过年的心情。   我在卧房里点一枝烛,展开一张纸。纸张燃烧,我再用一张更大的纸。我有很多很多纸,一张比一张大,也一张比一张烧得旺,等所有的纸用完了,火舌开始吞噬房子。   等到整个房子烧完,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