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之惑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主要困惑在于传统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双能师资、办学经费来源、政策与机制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转型 困惑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指出: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加大支持力度,有序开展改革试点,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建立跟踪检查和评估制度。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地方本科高校对转型不积极、不主动,困惑重重。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对转型发展的主要困惑有以下方面。
  一、惑在传统思想观念
  某些地方本科院校是费尽千辛万苦才升为本科院校的,当时升本是奔着以后能培养硕士、博士高层次人才,早日更名为大学的目标去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都是模仿老牌大学,甚至照搬照抄培养方案。这些高校一听说要转型,以为是降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上抵触,行动上拒绝。例如:湖南城市学院在听说转型的消息时,就存在这么几种心态:一是不想转。一些领导和老师认为现有状态较好,一门心思想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以便早日跻身大学行列。二是不敢转。一些领导和老师认为这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一次筛选,让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成应用技术学院。对于是否转型在征求有关校友意见时,有的校友反应很激烈,说办学不能越办越往回走,若真转了,都不太想回母校了。三是不知怎么转。一些领导和老师认为应该转,但思路模糊,途径不清晰,不知转型后学校是归入职业教育体系,还是依然在高等教育行列。也不了解转型的指标评价体系,对于怎么转是符合要求的,要达到什么指标才合格等都不明了,因此,有些盲目、茫然[1]。其实,这都是认识上的偏差,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是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调整,不是“挂牌”、更名或升格,而是为了为人才市场培养更多接地气、适用的人才,是为了让地方本科院校真正与当地融合式发展,服务当地,受益于当地。地方本科院校在观念上的疑惑还需有关部门大力宣传解释。
  二、惑在人才培养模式
  有很大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是由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单独升本或者一所师范专科学校与一所理工科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师范专科学校原来的专业都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培养师资的。将师范类专业改为应用性强的专业,要将培养师资改为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应用型人才,确实存在难度与困惑。一是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明晰。专业性质与特点与人才培养方案是配套的,师资人才或理论性人才培养方案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差别挺大的,要更改,不是零敲碎打,而是根本性的变革。二是考核评价方式不配套。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实践环节的考核与管理,多运用现场答辩与讲解形式,要求亲自动手操作与实践。三是教学手段和方式不适应。在非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多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教学手段比较传统。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强调将实践实验过程图解化、画面化、动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讲授汽车结构。不是简单地讲概念,而是以动感形式,运动3D模拟图形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四是激励体制跟不上。一线教师为了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自己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而原有的激励机制对这种付出并没有很好地认可[2]。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它是由原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和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建而成。原湖南城专的专业主要是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建筑学、工程管理、房地产管理等,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本来就很强,规划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都是真题真作。而益阳师专的专业主要是汉语、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教育,人才培养主要是培养师资,着重训练教学技能,三笔字、普通话、教学法、专业基础是重点。要将这些专业彻底转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确实需要时间、智慧和机遇。
  三、惑在双师双能师资
  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由师范专科单独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极其缺乏双师型师资。一是师范专科学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双师型师资没要求,原有师资很少有人拥有执业能力资格证书;二是升本之后,为了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将人才引进重点投向了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对其应用实践经验和能力不做考核;三是学校对师资的实践能力培训不重视,没有相应鼓励政策。考执业资格证不仅需要付出时间、精力,还要数量可观的费用,一般的教师如果不是学校强制要求,都会望而却步。要解决这个问题,困难还不少。一是师资转型本身难度较大。大多数教师习惯了现有教学方式,有些年龄较大了,不想转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也非一日之功,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还需要合适的培训场所和岗位,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手把手地教。二是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大多都经历了严格的学术训练,思维定势和潜意识都是培养学术人才,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适宜培养应用型人才。三是双师型师资引进困难。目前,实践经验丰富的具有一定学历的人才很吃香,很多单位抢着要,其原有单位给的待遇也较高,因此他们大多不愿意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例如:原湖南城专的“双师型”师资占专任教师的百分之五十六,合并升本后,“双师型”师资占比就降到百分之二十三。一些单独由师范专科学校升本的学校如: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怀化学院、湖南科技学院等学校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更小,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双师双能师资。
  四、惑在办学经费来源
  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目前还欠债,经费紧张。而转型发展,师资转型培训,实训仪器购买、实训场所建设、实践教学经费等都没有来源,想转型也推不动。例如:湖南城市学院尽管将处于中心城区的朝阳校区处置得到5亿经费,但由于朝阳校区的院系搬迁需建设新校区二期工程,现已搬迁完毕,由于原来欠债较多,目前仍然欠债上亿元。今年又逢养老保险改革、车改、工资政策性增加等,办学经费异常困难,如果上级拨款没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学校转型所需的经费就没有着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经费来源单一,主要靠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而内地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均拨款比国家平均水平低不少,所以每年的办学经费都很紧张。例如湖南城市学院,近几年,生均拨款才提高到每生12000元,原来不够5000元每生,政府文件规定,湖南城市学院由湖南省教育厅、湖南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益阳市政府共建共管,以湖南省教育厅为主管理。该校的拨款来源只有湖南教育厅,其他两家单位没有经费支持。目前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上的投入过多向研究型大学倾斜,无论是财政拨款还是科研经费投入,数量不大的研究型大学占了总经费的绝大部分。现在这种体制,高校经费收入很不平衡,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因此,国家在分配高等教育投入时,要全面考虑分配比例,谋划出合理的、有助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财政支持计划,或者通过专项建设的形式让地方本科院校申报中央财政资金[3]。   五、惑在政策与机制
  一是没有相关配套政策。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鼓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但相关文件、制度还很不完善,要么没有出台,要么难以操作。学校转型涉及方方面面,既需要真金白银投入,又需要真心实意转型,还需要行之有效的举措。特别是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都需具体化、操作化。例如:学生实训实习,单位的确定、岗位的匹配,都要有一个落实机制;教师的培训、实践人才的引进都要有配套的政策。从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到各国都出台了丰富、完善的法律、法规,从制度建设上给予了充分的保障,这才使得应用技术大学得以顺利发展[4]。二是专业审批机制。现在专业设置要层层审批,招生计划也控制严格。与社会需求紧密的专业未必能及时批下来。学校要设置的新专业,专业目录上也未必有。如湖南城市学院地处益阳,黑茶制作、船舶制造、槟榔加工、竹木加工都是它的特色支柱产业,但相关专业设置审批很难。三是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大。企业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要激起企业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热情,必须让其看得见效益,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重视应用型科研,科研成果能转化为生产力,能转化为人民币。所以,目前高校的校企合作宣传得很好,也很热闹,实际上形式大于内容,在双师型师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企业都很难参与进来,企业本身也不太愿意参与进来。这就导致学校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真正提高。如果企业真正参与地方院校转型工作,短期内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例如:科研合作,前期经费投入是必需的,并且承担实验失败的风险。学生顶岗实习,势必耽误正常生产或延缓工作进程,因此,若国家出台政策,给相关企业适当补偿,那么,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定会提高。四是缺乏相应的考核指标评价体系。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有文件、有规定,但对于具体怎么转,转什么内容,达到什么指标才可以合格,等等,没有明确规定。对于转型效果由谁评价,怎么评价,怎么运用评价结果等也没有相应规定。因此,有些学校想转型,但没有明确指标体系,转得有些草率和迷茫。五是转型的运行机制。学校转型牵涉的内容很多,有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校地合作、成果转化、经费投入等,不是学校一方可以完全解决的,有些方面更多地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综上所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任重而道远,只有将以上疑惑逐一解除,方能转得快、转得好。
  参考文献:
  [1]陈永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之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
  [2]袁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的几大问题及其危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3]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
  [4]马陆亭.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
其他文献
摘 要: 毕飞宇的小说围绕“疼痛”母题从多个层面写出了人们在禁锢与突围冲突中受到的压抑与伤害。这涉及到生存空间方面,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文化方面。正是在对突破重围的疼痛书写中,体现了作者的深层思考。  关键词: 毕飞宇 文化 囚禁  江苏作家毕飞宇一直以执著的现实关怀及对人性的深入剖析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他的小说围绕“疼痛”母题从多个层面写出了人们在禁锢与突围冲突中受到的压抑与伤害,写出了处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完善不断,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出现了大学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现象,对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近年来已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解读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群体特征,分析造成这部分群体未就业的原因,指出目前高校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指导体系的相关建议,以
摘 要: 高职院校升格、合并为本科院校后,本科生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通过对苏州大学阳澄湖校区师资队伍结构、素质进行SWOT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升本转型后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思路和战略重点。  关键词: 升本转型 师资队伍建设 SWOT分析 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近几年全国掀起了大、中专学校升格、合并的热潮。一方面,并校是高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
摘 要: 特长生是普通高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他们的内心充满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梦想,他们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怀,他们特立独行、桀骜不驯的背后,其实是一颗火热的心灵。班主任如果能根据他们的长处规划教学、因材施教,同样能飞翔蓝天、一展宏图。本文就特长生的培养和转化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特长生 培养 转化 尊重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善于观察,不难
摘 要: 蔡元培对中国艺术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作出过大量开拓性的贡献。本文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的创办为例,对蔡元培与中国近代中等美术教育之关系作专门的考察。通过对中等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所国立代表性学校——北京美术学校进行考察、研究,以其中等部为侧重点,力图揭示蔡元培领导下中国近代中等美术教育的概貌。  关键词: 蔡元培 中等美术教育 国立北京美术学校  一、历史背景研究  近代美术师范教育发端于南京的“
摘 要: 在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扩招的背景下,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状况较为严峻,表现为就业率偏低,就业结构单一,就业质量不高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就业观存在偏差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安徽大学历史系为例,在对三届硕士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的基础上,从就业观入手,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旨在加强对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就业观的教育引导,以更好地促进其就业。  关键词: 人文
摘 要: 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帮助学困生走出英语学习的阴影,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实现“标本兼治”,是摆在广大一线英语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以“电子学档”为评价工具,通过自主开发设计的“六合一”式小学英语电子学档,实现“学 教 评”的有效整合。文章通过对其中一个学困生个案数据的分析,表明基于电子学档这一评价工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学困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英
摘 要: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极致地展现了曹七巧在黄金欲望和情欲的驱使下,人性逐渐扭曲与异化的过程,这是小说的显在情节结构,其潜在意义则是对人生空虚与幻灭的抒写。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在解读小说显在情节并分析文本意象的基础上,认为小说中人性的异化实则映射出现代人的精神焦虑和生存困境,月亮、镜子、鸦片烟等意象更是投射出真假难辨的人生映象,表达了对人生的虚空和幻灭的关照。  关键词: 《金锁记》 精
摘 要: 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与文化特点上具有较大的差异,中医术语的翻译具有较大的难度。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一门独特的医学,越来越获得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关于中医术语翻译的研究是目前的一大热门,这表明人们加深了对中医文化的认识和中医的快速发展。为使中医翻译更加顺利发展,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中医术语的文化性及翻译的局限性。  关键词: 中医术语 文化性 局限性  中医学蕴涵了深奥的秘密
摘 要: 根据生态翻译学的观点,译者在翻译中要选择适合的翻译策略实现语言的适应性转换。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的视角研究了陕北民歌的翻译,探究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这三个不同维度做出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期为陕北民歌的英译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陕北民歌英译  一、生态翻译学的研究视角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