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熏陶与创作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yr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符即是音乐教学。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唤起幼儿对美的关注、向往和追求,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丰富感情,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
  关键词:音乐活动;音乐技能;创造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音乐教学不仅是让幼儿学会一首歌曲、一个舞蹈这类型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音乐活动中的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媒介和手段,必须以表达表现情感,充分体验或享受美感为前提。比如,幼儿在学唱《新年到》这首歌曲时,要让幼儿感受到热烈、喜悦、欢庆的氛围,我决定用“一感受”“二想象”“三表现”的方法进行。“一感受”,突出一个“听”字,因为音乐只有通过“听觉”才能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清晰的形象,让幼儿说一说音乐的性质,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觉。“二想象”,抓住一个“想”字,让幼儿听了音乐后,根据提问,去想象意境,把自己置身于节日的场景中。回想一下以前自己是如何过新年的,在新年里做了些什么事情,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过节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三表现”,即把音樂思维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这也是活动的重点。听乐曲谈自己的感受,随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等表演动作,这样就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让幼儿感知乐曲的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激烈的、兴奋的、有力的。幼儿理解了,产生接纳的情绪,抓住幼儿自身对音乐感受和表达方面的特点,自己创编了动作,幼儿在渴望表现时,鼓励他们去探索、创造。幼儿毕竟还小,动作协调等方面都有所欠缺,这时教师就需要经过适度的提升,把幼儿的动作变得更美更和谐,即教师示范幼儿的动作,再还给幼儿,或者是可以帮幼儿由一个动作再拓展出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动作。
  二、分析与研究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歌表演和舞蹈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教师带着幼儿跳相同的动作,幼儿在随意地跳着,有的幼儿坐在位子上或者站着。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三点:其一,刚开始上音乐课的我不想班级太乱,想大家都能马上动起来,就没有让幼儿自由发挥,而是让幼儿跟着我一起做动作;其二,有些时候那个“度”很难把握,不是太紧就是太松,太松了导致给予幼儿太多的自由,让幼儿表达却没有加以指导;其三,幼儿想跳舞,却苦于没有动作无法表达。那么,我们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将音乐技能和音乐创造更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这是值得思索的地方。
  既然是幼儿的活动,那么应当以幼儿为主体,令他们有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给予幼儿空间让他们能进行充分的想象,自由地创造、表达。幼儿毕竟是幼儿,动作技能有限,只有在幼儿学会一定的动作技能下才能更好地创造。
  我们注重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把审美情趣与体验快乐提升为第一要素,特别重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与塑造,以及幼儿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活动中,强调先接纳幼儿的情绪,选择的内容符合幼儿发展水平及需求,符合主题的活动。所选择的内容应是童趣的、幼儿的东西,从幼儿本能需要立场出发,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我的、游戏的、趣味式的内容。幼儿在进行乐曲欣赏时,怎样才能让幼儿更为感兴趣,更加理解作品呢?首先,我们所选择的乐曲性质要鲜明,从乐曲里挖掘出贴近幼儿生活的个位形象,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正如俞岚老师的音乐欣赏《赶花会》,从歌曲里挖掘出小鸭子这个可爱的动物形象,动作特征又十分鲜明。小鸭子去欣赏花会,小鸭子的这几段是活泼、轻快的,幼儿已经是中班年龄段了,对于小鸭子的动作已经能驾轻就熟了,所以这个活动的重点不在于小鸭子的动作,而是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花会里的鲜花和茎叶。其次,在表现花和茎叶的部分是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用身体动作表现优美的动作,幼儿欣赏完一遍教师的示范开始自己创编,或是将教师的动作改变为自己的动作,教师又将幼儿想表达却又没有表达到位的动作展示出来,从而使幼儿学会了新的动作,再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动作。最后,幼儿饶有兴致地表演着,通过动作、表情来感受音乐的活泼和优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是对现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的最新诠释。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育的新要求,幼儿教育应更注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来获取经验,而我们对幼儿的教育也正是依赖于他们的这种探索活动。音乐教育中的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媒介和手段,它必须以表现当时的情感为前提,如果音乐的要素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表达、充分体验或享受美感,那也是需要的,但要素只能是手段,最终必须指向幼儿内部体验的表达。
  随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不断学习与主题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体会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艺术教育的基本精神——向传统的艺术教育挑战: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意识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当挑战自己的教育行为。
  参考文献:
  袁善琦.儿童趣味音乐教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01.
  编辑 韩 晓
其他文献
摘 要:水墨画教学渐渐渗透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从低年级就应注重对孩子的水墨画兴趣培养,可是从孩子的学习和教师的授课来看,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绘画技法的學习和训练,失去了小学阶段学习水墨画本身意义。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引导学生以更广阔的艺术视野展开传统的水墨画学习,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慢慢地引导,培养学生对水墨画更艺术的学习和了解,在实践中感悟一些,别让太多的规矩束缚着孩子。  关键词:基础学习;自由
摘 要:近年来,核心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落实,我国目前逐步推进在各学科课程中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着力构建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统领的中小学课程体系,力争在教育方面把学生培养成全方位、多方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那么,作为班级领导者的班主任应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核心素养教育,提升课程品质呢?就小学班主任在这方面的工作做了浅谈。  关键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真可谓重中之重,许多学生一听到写作就觉得头疼,没有话可写,形成了“写作难,难写作,作难写”。学生“多积累—勤观察—勇创新—常互评”,就能够“想写作,勤写作,乐写作”。  关键词:写作;思维;语言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知道:说得好,不一定写得好。现在的孩子似乎生活在真空里,没有任何的生活体验,没有生活的素材,只是为了写作而写,没有感情流露的真实场景,从而形成了“写作
摘 要:为有效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学会倾听,接纳学生的感受,排除学生情绪困扰;利用期望效应,提出有帮助性的办法;赏识教育,使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得到表现等。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化;策略  留守儿童是农村学校学困生的主要来源。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成绩不好、有厌学情绪、自我约束力弱、行為规范丧失等问题。探讨留守儿童学困生的教育转化策略,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主动、
2014年12月12日,受县教育研究进修学校的邀请,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送课到校”活动,在古路小学执教一堂高段阅读教学研讨课《伯牙绝弦》。  课后,留下了许多思考和遗憾,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聚焦教学精彩  1.音乐渲染,营造氛围  新课伊始,我在学生静息时以古筝曲《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以达到“未见其文先生情”的效果。在学生进行句式练习(口头说话)和课堂练笔
摘 要:本土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难能可贵的教育资源。融入本土文化,形成园本特色课程,成为当今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又一大趋势。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纲要》也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只有立足本土文化,构建园本特色课程,才能使《纲要》《指南》的精神得以落实。  关键词:本土文化;园本课程;教学活动  本土文化是幼儿接触最多的文化,它
摘 要:以信息技术来展现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为“好看”“省力”而使用的现象,不能根据数学课程的抽象、概括等特点来恰当选择、相机使用。教师必须根据数学课程特征来恰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力求做到“适时”“适当”与“适度”。  关键词:数学;现代信息技术;作用  信息化社会中,现代信息技术不但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也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发展
【教材简析】  本课所学的词语介绍了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课文共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的是塞北风光;第二组词语表现的是江南春色;第三组词语介绍海岛夏景;第四组词语表现的是高原景色。这些“词串”,内涵丰富,展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凭借图画,诵读“词串”,不仅可以认识本课生字,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
摘 要: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城乡、地域差距依然明显。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办学效益三个角度对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城乡差距  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是民众的普遍愿望。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无论是园舍设备、师资水平,还是内部管理都与城市有很大的差距。加快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各地基础教育全面普及、均
语文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课程理论纷繁复杂,课堂技术花样翻新,教师的教学观和育人观也为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改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当技术理性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还需回归到儿童的本位,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思考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得到本真回归。  一、遭遇尴尬后冷思考  基于儿童,反思我们的课堂,无论是公开的观摩课,还是平时的常态课,依然存在一些高耗低效的共性现象。遭遇尴尬后,我们很有必要静下心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