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课堂教学理念、教学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对于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改革却关注得很少,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作业,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已深深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必然导致部分后进生不堪重负而抄袭作业。那么,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出突出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整合性的课外作业呢?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课程,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和思维发展特征决定了其学习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在作业设计中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因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七种类型的作业:
一、分层型作业
由于相同年龄的学生,智力水平存在差异,即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有慢,在布置作业时不能搞“一刀切”,应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供学生选做,使学困生“吃得了”,优等生“吃得饱”,让不同学生都得到有效训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寒假作业我们进行了分层次布置:
(1)阅读一本化学科普读物或学习参考书,写一篇读书笔记。
(2)编制一份化学手抄小报。
(3)设计并完成一个化学家庭小实验,写出实验报告。
(4)观看CCTV-10(科教频道)或其他频道有关环保的电视节目,写一篇相关日记。
(5)写一篇化学小论文(600~1000字)。
参考选题:①化学与环境:《怎样使我们的天空更蓝》《如何使我们的水更清》……②化学与生活:《厨房中的化学》……③化学与能源:《太阳能利用我所见》……④解题中的发现或我的小窍门;⑤化学实验的新设计。
……
要求:学困生完成3项(任选);中等生完成4项(任选);优等生完成5项。
这样不仅解决了“后进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也克服了草率应付作业的坏毛病,且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应用型作业
新课标要求教师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紧扣时代步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处处有化学,生活处处学化学。讲到测定溶液酸碱度时,我事先给每位同学发一张pH试纸,要求同学回家检测一下菜园土壤的酸碱度,若土壤的酸碱度不适合蔬菜的生长,请找一找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回去后兴致勃勃地到菜地采集土样,测定pH,还认真分析原因,结果在课堂上交流时全班大多数同学测的结果一致——土壤显酸性。学生经过讨论找到了原因——本地区是严重的化工污染区,所下的雨是酸雨导致土壤偏酸性,并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了用草木灰来改良土壤。再如:如何除去水垢,怎样除去冰箱里的异味,自制简易净水器比赛,看看谁的净水器净化效果好……
通过应用型作业,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与生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探究型作业
科学探究是新课标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对化学知识、技能和化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作业,使学生在化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当我们学到“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时,让学生回家探究“金属铁锈蚀的条件及如何防锈”;在学到二氧化碳制取后让学生回家“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实验方案都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的器材全是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做成,学生对他们的实验以实验报告形式完成作业。这个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巩固了知识,还给学生带来了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自主型作业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如学完一单元知识后,要对一单元知识进行总结性复习,如果单纯让学生回家看一看、背一背,学生会感到枯燥,所以我们用手抄报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复习版面、归纳总结各单元的内容,并让学生自行出一份大约15分钟内完成的检测题并附上参考答案。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知识。
五、反思型作业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把自己课堂上的听课感受;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情感、体验等,通过作业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在师生之间搭建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平台。
我们让学生在单元测试后对解答错误的题目进行学习反思。如在第4单元测试反思中,学生这样写道:“第26题第1问错误原因是:我没有搞清原子个数比与各元素质量比的区别;第2问求氧元素质量分数错误原因是:题后要求计算结果精确到0.1,我不清楚是计算时精确到0.1,还是乘过100%后精确到0.1。这主要是由于我平时上课自己认为已经会了,就不再认真听课,以至于在某些概念上比较模糊,今后在学习中我一定会认真把每一个细节搞透彻。”学生在反思中写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这样的反思对老师的教学能起到促进作用。
六、小组合作型作业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又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如:在进行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不愿意去记。我们采取“小组捆绑式”竞赛,小组成员会为了让自己小组获胜而相互督促、相互检查,甚至找到一些记忆的技巧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再如:要完成一份手抄报如果一个人去完成,可能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6~8人)根据各自特长分工合作完成,有条件上网的同学可以帮助查找相关资料,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负责排版设计,有美术特长的可以绘画,等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及时高效地完成作业。
七、拓展型作业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根据不同的内容,我布置了一些拓展性作业,如“氧气的自述”“二氧化碳的功与过”“二氧化碳VS一氧化碳”、绘制环保节能漫画等。同学们有的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将物质的性质、用途描绘出来,有的用实例来说明,有的用歌谣来概括,风格各异,富有情趣。学生通过这些作业的训练,既能提高化学学习的乐趣,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化学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出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九龙中学)
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课程,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和思维发展特征决定了其学习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在作业设计中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因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七种类型的作业:
一、分层型作业
由于相同年龄的学生,智力水平存在差异,即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有慢,在布置作业时不能搞“一刀切”,应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供学生选做,使学困生“吃得了”,优等生“吃得饱”,让不同学生都得到有效训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寒假作业我们进行了分层次布置:
(1)阅读一本化学科普读物或学习参考书,写一篇读书笔记。
(2)编制一份化学手抄小报。
(3)设计并完成一个化学家庭小实验,写出实验报告。
(4)观看CCTV-10(科教频道)或其他频道有关环保的电视节目,写一篇相关日记。
(5)写一篇化学小论文(600~1000字)。
参考选题:①化学与环境:《怎样使我们的天空更蓝》《如何使我们的水更清》……②化学与生活:《厨房中的化学》……③化学与能源:《太阳能利用我所见》……④解题中的发现或我的小窍门;⑤化学实验的新设计。
……
要求:学困生完成3项(任选);中等生完成4项(任选);优等生完成5项。
这样不仅解决了“后进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也克服了草率应付作业的坏毛病,且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应用型作业
新课标要求教师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紧扣时代步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处处有化学,生活处处学化学。讲到测定溶液酸碱度时,我事先给每位同学发一张pH试纸,要求同学回家检测一下菜园土壤的酸碱度,若土壤的酸碱度不适合蔬菜的生长,请找一找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回去后兴致勃勃地到菜地采集土样,测定pH,还认真分析原因,结果在课堂上交流时全班大多数同学测的结果一致——土壤显酸性。学生经过讨论找到了原因——本地区是严重的化工污染区,所下的雨是酸雨导致土壤偏酸性,并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了用草木灰来改良土壤。再如:如何除去水垢,怎样除去冰箱里的异味,自制简易净水器比赛,看看谁的净水器净化效果好……
通过应用型作业,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与生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探究型作业
科学探究是新课标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对化学知识、技能和化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作业,使学生在化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当我们学到“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时,让学生回家探究“金属铁锈蚀的条件及如何防锈”;在学到二氧化碳制取后让学生回家“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实验方案都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的器材全是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做成,学生对他们的实验以实验报告形式完成作业。这个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巩固了知识,还给学生带来了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自主型作业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如学完一单元知识后,要对一单元知识进行总结性复习,如果单纯让学生回家看一看、背一背,学生会感到枯燥,所以我们用手抄报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复习版面、归纳总结各单元的内容,并让学生自行出一份大约15分钟内完成的检测题并附上参考答案。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知识。
五、反思型作业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把自己课堂上的听课感受;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情感、体验等,通过作业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在师生之间搭建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平台。
我们让学生在单元测试后对解答错误的题目进行学习反思。如在第4单元测试反思中,学生这样写道:“第26题第1问错误原因是:我没有搞清原子个数比与各元素质量比的区别;第2问求氧元素质量分数错误原因是:题后要求计算结果精确到0.1,我不清楚是计算时精确到0.1,还是乘过100%后精确到0.1。这主要是由于我平时上课自己认为已经会了,就不再认真听课,以至于在某些概念上比较模糊,今后在学习中我一定会认真把每一个细节搞透彻。”学生在反思中写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这样的反思对老师的教学能起到促进作用。
六、小组合作型作业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又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如:在进行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不愿意去记。我们采取“小组捆绑式”竞赛,小组成员会为了让自己小组获胜而相互督促、相互检查,甚至找到一些记忆的技巧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再如:要完成一份手抄报如果一个人去完成,可能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6~8人)根据各自特长分工合作完成,有条件上网的同学可以帮助查找相关资料,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负责排版设计,有美术特长的可以绘画,等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及时高效地完成作业。
七、拓展型作业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根据不同的内容,我布置了一些拓展性作业,如“氧气的自述”“二氧化碳的功与过”“二氧化碳VS一氧化碳”、绘制环保节能漫画等。同学们有的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将物质的性质、用途描绘出来,有的用实例来说明,有的用歌谣来概括,风格各异,富有情趣。学生通过这些作业的训练,既能提高化学学习的乐趣,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化学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出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九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