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楼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ng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夕阳照着小楼,公事可以暂且放下,这是属于一个人自省、冥思的时刻。“在余晖中感到天地以其缄默,轻轻抚过那些盲动、卑微的生命使其安歇”。一只垂死的蜜蜂,“明亮盛夏的小小死亡”,在内心引发的撼动仿佛“一首印象残缺的诗”。《夕照楼》让我觉得,生命在天地间轮回往复,逝去的永远逝去了,只有一种悲悯的情怀如夕阳笼罩大地。
  小室一无所有。向西的一列窗,中午以前总透入静默的灰蓝,中午以后,金色便丰沛起来。黄昏时,夕阳踩过窗外一片低矮平房的屋脊与我晤面,要我感受它那无言疲惫中的一点苍茫、一点慈爱。
  长日将尽,得胜的日子辉煌凯归,高楼灯火比星群更早亮起。白昼的背影渐远,总勾起无端冥思,小木桌上的公事潦草地暂时结束,没有惊喜也不曾意外的一日,应该不会被任何人记得。
  生活与工作务实且重复,我也成了一枚契合良好齿轮,公转送走春草,自转迎来黄昏,为每一次的相遇悄悄动心,亦在必然的别离中懂得忘情。临届中年,无可与人言者,说“万事不关心”是假的,说“慨然有澄清之志”亦是假的。真正的忧患正是此刻,在余晖中感到天地以其缄默,轻轻抚过那些盲动、卑微的生命使其安歇,而我也身在其中。
  山外青山楼外楼,人间纵使萧瑟,也定有另一处的繁华。故我打算记下此楼心事,也许留给另一座青山的小楼,留给他年另一次黄昏的独醒人。或者只是留给自己,夜幕时分,在心的明灭处寄存一行辨不清的字迹。
  蜜蜂垂死的夏日
  ——读苏佩维埃尔漫想
  树倒下了……
  诗人说:
  找吧,找吧,鸟儿们,
  在那崇高的纪念里,
  你们的巢在什么地方?
  像一个古代的波斯诗人,可以在喷泉或金鸢花丛中慢慢构思作品,在蜜酿的酒边或风轻轻掀动的纱帐下考虑一个修辞术,那将是多么幸福。我走到这静谧的花园,榕树、杜鹃这些常见的南国植栽在艳阳下,默默领受这一季的暴虐。唯墙旁的榄仁树下十分阴凉,仰望蓝天无痕的午后,夏日像一首延伸到无尽远处的清歌,由寂静泠泠悠唱。
  在那阴凉的树荫下,一只蜜蜂垂死,它已仰卧于黄土地上,偶尔奋力地振动翅膀,但它已无法飞行,只徒劳地在地上转了一圈,随即沉静下来。反复数回以后,它慢慢不动,细小的足蜷曲,似为自己的将亡做最后祷告:仁慈的父啊!请洗净我那生之烦忧,带领我卑微的灵魂到永恒的座前。
  观察许久,我想给它几滴清水,这样对它或可有一些安慰,但那无疑是可笑的。转念想一脚碾死它,让它少受落于尘沙的苦楚。但天空是那样的清澈美好,满园芳草飘香,也许它的复眼还流连金阳里那神奇的光谱,它小小的心还在搏动,还期待着下一次飞行……于是我只能静静陪着它,面对明亮盛夏的小小死亡。
  据闻,近年在欧美、澳洲等地,某种神秘的原因让放蜂人的蜜蜂不再归巢,造成了养蜂场的蜜蜂大量减少。我不知这只野蜂是不是遇到相同的问题(传染病、地磁偏移、农药滥用、水源污染……),是文明或末世的预言让这小生命迷失,还是它自然地走到生命该穷尽之处。
  我想起了那首艾米莉·狄金森的短诗:
  如果我能让受伤的知更鸟安返它的巢,
  此生便不再虚空。
  但我不知道蜂巢何在。
  陽光从叶隙间一点一点地洒下来,微风之时,地上若有流金。现在才七月,秋天还很遥远,冬天还在更遥远的远处,为什么小小的蜜蜂便即死去呢?花园里繁花正簇拥着盛放的生命,蜜蜂应当奋力采蜜,助其受粉、孕育,然后生生不息,直至于永恒。
  但什么是永恒呢?所谓完善的尽头是无尽;那是指一首印象残缺的诗,却也是永驻我心深处的夏日时光。但疲倦的尽头便是死亡,它是否已倦于日日的劳苦、倦于炎热的阳光、倦于蜂巢的稠密、倦于生……
  夏日垂死的蜜蜂,无论世界如何灿亮,它终究是要陷入冗长的黑暗了。像换好礼服,竟闻死神轻声叩门的骑士,无论世间还有多少盛宴,多少酒杯,从此再也没有一只手为他而举起。
其他文献
2019年4月20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三)》特种邮票,全套4枚,小型张1枚。图案分别为“三打白骨精”“智斗红孩儿”“斗法车迟国”和“情阻女儿国”,小型张“众神收青牛”。  《西游记》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神话色彩浓郁的长篇神话小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邮政
施远方,云南省作协会员,普洱市作协理事。在《中国边防警察》《边疆文学》等多家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200多万字。出版《煮熟的冰》《路过岁月》《茶海墨涛》等作品7部。  我喜欢透明澄澈的文字,苏娜旺姆的诗歌有这样的质感。《关于树的答案》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像极了阳光。  诗的第一节,作者写了一棵冬天的树。她把一棵树称之为“终年漂泊的树”,很快就进入了诗境,这让人惊讶。多年前我曾写过《
潘云贵:温和如植物的90后学长,又如海底孤独的鲸,常在旧时光中与从前的自己碰面。对于未来,心存光亮,觉得时间会眷顾愚笨但努力的人。  任何地方一旦热闹起来,就无法免俗。  生而为人,我们或多或少带着点俗气,它是我们骨子里无法剔除的部分。但我们可以选择雅的志趣,以此中和,让人生的底色浓淡相宜。  相比游客如织的景区,我喜欢去清静的地方小坐,赏花、看云、听泉,顿觉余生漫长,岁月无恙。  去台南的时候,
稻草人的衣服一年换一次  我现在穿短袖了  他还穿着棉袄  我现在拿着一把蒲扇一根竹竿  等會儿它们将出现在稻草人的手上  热风推着热浪  稻田青,麦田黄  稻草人身子前倾  歪斜的手臂上停着一只麻雀  大地安静,没有人  在午后像我一样不安地走动  没有人相信我  能把一件少年的海魂衫套进他的肩膀  蜻蜓在我身前飞  更多的蜻蜓飞在我左右  我看见稻草人立定在田头  他一定听见我的脚步声  分开
诗歌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首先在于定义之难。  究竟什么是诗?把文章分成一行一行就是诗吗?似乎不是。押韵就是诗吗?似乎也不是,而且现代诗可以完全不押韵。诗歌必须抒情吗?似乎也不是,很多诗读起来很恬静,很温和。  如果我们连什么是诗都不清楚,就更别提理解诗歌含义的高度朦胧了,往往一首诗读下来,每个字都认得,但是不晓得诗人在写什么。  确实,这些问题都存在,但倘若我们只是因为这些小阻碍就不敢涉足诗歌的
春节的时候,我们雪峰山里不但为四处拜年感到快乐,另外还有一件激动人心的事,就是年轻人四处相亲,让家里充满了希望、喜悦和欢笑。  相亲就要有人说媒,先要找个可靠的媒人,一般人胜任不了,尤其在短暂的春节里。随着社会自由度的提升,直接交流开放了,媒人的作用大大削弱,这个职业近乎消失。但也随着社会过于快速的发展,很多人停不下脚步,双方难以沟通,还得中间人帮助。  媒人的家境一般不算优裕,过得舒适的人不屑于
我听说过一句话,“人死去的时候应该保持年轻,当然,死得越晚越好”。我父亲85岁时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驾驶他那艘起名为“忠诚”的船,开足300马力全速前进,如同在大西洋上飞翔,负责保安的船在后面怎么追都追不上。  90岁的时候,他跑到缅因州肯尼邦克小镇上的圣安尼海滨教堂跳伞,那是他的母亲和父亲结婚的教堂,也是他经常去做礼拜的地方。我的母亲告诉我,父亲选择这个地方跳伞,是为了一旦出意外降落伞打不开的时候
李绒绒  1995年生人,笔名砂粒、粒子,喜爱诗歌与写作。诗文散见于《中国诗歌》《飞天》《甘肃日报》《诗歌高地》等报刊。  将九月的花草、果木、烈酒  碾碎了、晒干了  全部傾于眉目之上、指尖之余  还有一些麦香和落尘  要将九月的姿势,装饰成疼痛分娩的模样  要跋涉,多走一些路程  譬如我的老师、你的老师  此刻会以更近的距离  在他们长久生活的地方  不敢遗忘、不能遗忘  我还能搪塞几笔  这
上梵净山,沿着栈道往里走,走向了秋天的深处。  风轻一阵重一阵,云雾随着风变化,这一处重了,另一处就轻了。另一处轻了,这一处就重了。木板铺成的栈道,被切成东一截西一截,像零乱的思绪,时断时连。  越往上走风越大,风变成奇奇怪怪的形状,把云雾吓跑了,跑得影子也没有了,山开始现出原形。  栈道左边是土墈,漫不经心地长些水竹、苔藓、杂草,右边竖着齐腰高的木栅栏,云雾刚刚撤退,手摸上去,还能感觉到它们留下
摘 要:时空观念是极具历史学科特质的核心素养,是认识历史的基础。从考查内容及特点视域,明晰近三年福建中考历史试题考查时空观念的基础性、关联性、思维性的考查导向,基于此,文章提出研习命题理路、知晓时空观念考查核心,借助主题教学、勾画历史时空变迁,设置问题情境、培养时空框架下历史理解力,强化变式训练、助推时空观念素养落地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时空观念;中考试题;评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