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人眼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m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的时候,我们雪峰山里不但为四处拜年感到快乐,另外还有一件激动人心的事,就是年轻人四处相亲,让家里充满了希望、喜悦和欢笑。

  相亲就要有人说媒,先要找个可靠的媒人,一般人胜任不了,尤其在短暂的春节里。随着社会自由度的提升,直接交流开放了,媒人的作用大大削弱,这个职业近乎消失。但也随着社会过于快速的发展,很多人停不下脚步,双方难以沟通,还得中间人帮助。
  媒人的家境一般不算优裕,过得舒适的人不屑于干这种看人说话的事情。但现在,媒人在我们那儿吃香了,因为这些年集中在春节相亲,推演成一种乡村盛事。过年本是团聚,应该高兴,但长年在外找对象没有落实,打工的地方多是外省男女,不愿跟随到异乡去生活,年龄又不小了,父母着急得很。平常年轻的伢子妹子都不回来,父母们不会放过这个唯一的机會,托了媒人,远乡近寨,频繁相亲,而且速战速决,高效无比。
  我堂妹曾经创下村里的相亲纪录,一天里见了五个,见面之前父母还悄悄去考察过,对方家境都是不错的,但堂妹就是没看上。第二年春节继续见,最后歪打误撞,竟把上一年见过的小伙给见上了。尴尬之时,媒人亮声,“你们是错不开的缘,千回百转还相逢,这是天意”。这话听着舒服又踏实,就定下了。两人在外面谈了几个月,回来结了婚,日子就开始了。
  我堂妹完婚后,村头的小军家又找到这个媒人,媒人考虑后,选了一个姑娘,见了一面,互相就喜欢上了,然后定亲、上门、回门、摆酒,十天搞定。过了年,双双去了广东打工,每月打回的钱比去年每月多了一倍。几个月后,新媳妇就怀上了,检查还是双胞胎,一家人兴奋不已,都说媒人有眼光。后来,四里八乡的人都来他家询问,这个媒人是哪儿的?
  媒人是另一个镇的付姓妇女,过去都喊付氏老母,现在大家称福婆婆,意为送福之人。每年春节,孩子们回来了,福婆婆都给张罗,曾经半月里促成了三桩婚事。福婆婆简直是高铁速度,都说她眼睛神,把人撮合得准,求帮忙的纷至沓来,春节里她成了最忙的人。
  初五那天,我在村里碰到正在给人说媒的福婆婆。我问她眼睛怎那么准,现在的姑娘、小伙眼光都很高,不见得都是急于求成,最少自己心里要满意。福婆婆笑了笑,说是这个情况,也不是每一桩婚事都说得成,人在做天在看,摸着良心往好里办,他们自己感受到好,婚姻就成了。
  福婆婆的话让我有了兴趣,又忍不住问她,她总把人往好里说,万一一方不怎么好呢?我甚至还好奇地问到小军的事。老实说,小军跟他媳妇相比,并没有多少优势,个子矮、大舌头,媳妇高挑、伶俐,怎会看上他呢?
  福婆婆说,开始也没把握,到小军家仔细了解了,发现小军会炒菜,味道不错,而姑娘是个不擅长做家务的人,这增加了她要促成这门亲事的信心。见面那天,就安排在福婆婆家,她让小军去厨房炒菜,也不多跟姑娘说话,姑娘一个劲地朝厨房里看,她就明白姑娘上心了,因为不在乎厨艺的人不会这样看。不一会儿,小军就端了几个拿手的菜出来,姑娘闻着香味,眼里直放光彩。吃完饭,福婆婆问姑娘什么感觉,姑娘笑而不语,她看上了小军会做菜,善于做家务的人,一般都勤劳踏实。
  就是这么简单!
  我对福婆婆说:“你平时都是这么轻松地把事情搞定的,不用煽呼啊?”
  福婆婆笑眯眯地说:“哪有那么多好话说,人都是不完美的,按照理想的标准去挑选当然是不行的,只能看人家的长处,补一方的短处,这样互补就是和美的。”
  “哎呀,福婆婆,你眼里尽是一个人的好!”我说。
  “是要把人想得好一些呢!”福婆婆笑呵呵地回应。
  看着福婆婆的雍容相貌,我觉得她是一个富有智慧的人,把复杂的事情看得简单,很得处世之道。她不像其他一些说媒的人,为了一点利益,把人家说得天花乱坠,常常蒙混过关,最后事情败露,家庭不存,双方痛苦良久。
  媒人代表着一种心灵,媒妁之举是心的碰撞,牵成一桩良缘,也会迸发不少心灵的火花。
  我想起孙犁先生的散文《亡人逸事》,记述媒人是如何将妻子介绍到他家的:两个媒婆去给一户人家的姑娘说亲,男方就是邻乡的他家,路上逢上了大雨,便跑到岳父家的屋檐下躲避。岳父招呼她们进屋坐坐、喝杯水,闲聊间听她们说到那户人家的姑娘不想配,岳父就问对方男孩什么情况。媒婆眼里有了光,就问你家二姑娘是否愿意。岳父说,怎么不愿意呢!后来跑了几趟,事情就成了。孙先生家觉得这是一场雨的天意,洞房的喜联横批就写了“天作之合”。
  这媒人怎那么看好他岳父家呢?她们觉得能让避雨的外人进屋喝茶,那是极有善心的人家,那时候治家严谨,这样家庭的子女教养不会差,就一眼看定了。后来几十年,正如孙先生所记,他和妻子恩爱绵长,记忆悠深。
  当媒人,不一定要能说会道,却要有一双媒人眼,能准确地看出一户人家的好来。在一个端正的媒人眼里,每个人都是好人,女子合好,心心相印。
  百姓日子,群居生活,媒人的角色十分重要,但人人不可能都成为媒人,人人却都可以拥有一双媒人眼。情人眼里出西施,母亲眼里有春天,友朋眼里写满信任,师长眼里透出欣赏,而媒人眼里,个个都是好人。这样,我们看到的都是花朵、阳光、雨露和欢笑,这世界能不平安、能不美好!
其他文献
本期客座主编:  谭旭东,湖南省安仁县人。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文学、童书出版与创意写作。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创意写作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讲席教授,广东财经大学客座教授。  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诗歌、散文、童话、儿童小说、幻想小说和寓言集等 90多部,译著 60 多部,文学理论批评著作20部。主持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教育部与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等多项。多
夏天到了最热的时节,凉水放上两个钟头都会发馊,何况白花花的鲜牛奶。母亲每天早上五点钟就从炕上爬起来,衣服穿得简单,套了大背心,穿了单裤子,踏了雨靴,连饭也顾不上吃,简单洗把脸,就牵着一大一小两头奶牛到奶站了。到了奶站,母亲会看到,比她还早的人牵着牛排队,等着挤奶。奶站是蒙牛公司和周遭村里的养牛大户共同成立的,是一个大棚,有的是用聚苯板搭建的,有的用了彩钢,四个头的挤奶机抓在奶牛乳头上,嗞嗞嗞地把白
罗璐瑶  贵州榕江人,水族,1999年8月出生,现就读于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爱好写诗,喜欢从生活的细微末节寻找快乐。  起初,大地母亲告诉我  要用一百只鸟的靈魂  弥补月色斑驳  树梢用沉默传来呼救  错误在麋鹿身上流转  这冒失的山峰冒失的春风  以及拥有青草味的青草  邀我用嘴巴品尝春天  成为麋鹿那日  西山就支配起整座宿命  我只是一只奴婢  谈何容易  这肝肠寸断的轻易间  两只鹿角直
青藏高原海拔数千米以上,昆虫成千上万。偏偏就有一种昆虫,它没有蝴蝶的花艳,也没有瓢虫般耀眼。它酷似败叶,却在枯叶上产卵,然后孵化,掉在地上,钻入高原肥沃的土层之中,历经数年,小虫变成大虫,结茧成蛹,化蛹成蛾。  高原不缺菌,菌类成熟分裂,形成孢子。孢子找到适合生存的朽木,又生成新的菌。就这样,某种菌遇到小蛾幼虫之后,从此这种菌就寄生于幼虫身上,接下来便是孢子发育,幼虫被菌蚕食,几年之后,合二为一。
·名著点读·  《勇敢的船长》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的一部冒险小说。写美国大富翁的儿子哈维由于抽了劣性雪茄和晕船,被海浪卷入海中,为一艘渔船救起。船长屈劳帕不信哈维的话,强迫哈维在船上干活。哈维生活在渔船上受到格罗萨斯脱渔民帮助,逐步适应了严峻而丰富多彩的自然条件,锻炼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渔民。后来他回到家人身边,他父亲又惊又喜,发现自己的儿子完全变了样。本文节选自哈维从海里被救起的片段。  “你
2019年4月20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三)》特种邮票,全套4枚,小型张1枚。图案分别为“三打白骨精”“智斗红孩儿”“斗法车迟国”和“情阻女儿国”,小型张“众神收青牛”。  《西游记》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神话色彩浓郁的长篇神话小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邮政
施远方,云南省作协会员,普洱市作协理事。在《中国边防警察》《边疆文学》等多家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200多万字。出版《煮熟的冰》《路过岁月》《茶海墨涛》等作品7部。  我喜欢透明澄澈的文字,苏娜旺姆的诗歌有这样的质感。《关于树的答案》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像极了阳光。  诗的第一节,作者写了一棵冬天的树。她把一棵树称之为“终年漂泊的树”,很快就进入了诗境,这让人惊讶。多年前我曾写过《
潘云贵:温和如植物的90后学长,又如海底孤独的鲸,常在旧时光中与从前的自己碰面。对于未来,心存光亮,觉得时间会眷顾愚笨但努力的人。  任何地方一旦热闹起来,就无法免俗。  生而为人,我们或多或少带着点俗气,它是我们骨子里无法剔除的部分。但我们可以选择雅的志趣,以此中和,让人生的底色浓淡相宜。  相比游客如织的景区,我喜欢去清静的地方小坐,赏花、看云、听泉,顿觉余生漫长,岁月无恙。  去台南的时候,
稻草人的衣服一年换一次  我现在穿短袖了  他还穿着棉袄  我现在拿着一把蒲扇一根竹竿  等會儿它们将出现在稻草人的手上  热风推着热浪  稻田青,麦田黄  稻草人身子前倾  歪斜的手臂上停着一只麻雀  大地安静,没有人  在午后像我一样不安地走动  没有人相信我  能把一件少年的海魂衫套进他的肩膀  蜻蜓在我身前飞  更多的蜻蜓飞在我左右  我看见稻草人立定在田头  他一定听见我的脚步声  分开
诗歌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首先在于定义之难。  究竟什么是诗?把文章分成一行一行就是诗吗?似乎不是。押韵就是诗吗?似乎也不是,而且现代诗可以完全不押韵。诗歌必须抒情吗?似乎也不是,很多诗读起来很恬静,很温和。  如果我们连什么是诗都不清楚,就更别提理解诗歌含义的高度朦胧了,往往一首诗读下来,每个字都认得,但是不晓得诗人在写什么。  确实,这些问题都存在,但倘若我们只是因为这些小阻碍就不敢涉足诗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