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的途径及策略研究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当前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现状,分析影响小学体育教师技能培养的原因,提出对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并给出改进策略,希望通过优化活动来更好地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技能;途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6-1487.2019.03.024
  1 研究目的
  近年来,在体育教学一线,一个严重的问题逐步凸显:新一代体育教师,无论是运动技术掌握水平,还是体育教学技能水平,都在持续下降[1];经过研究发现大多数优秀的体育教师,其核心能力是他们具备实用性、艺术化的教学技能[2]。查阅文献发现前人对教学技能的研究都集中于职前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上,在培养方式上多采用微格教学,这种方式对于体育教师来说,由于受条件的限制,难于开展。所以,本文以新的视角来提出培养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通过了解当前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现状,分析影响小学体育教师技能培养的因素以及教学技能培养中的问题。探讨对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有效途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提高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策略。希望通过优化途径来更好地促进教学技能的目的。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在中国知网搜集有关“教学技能”、“技能培养”和“专业发展”等相关文献,查阅教学技能培养方面的书籍,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2.2专家访谈法
  2015年9月,对我同高校体育方面的专家、教研员以及特级教师就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的途径及策略进行访谈。
  2.3问卷调查法
  2.3.1问卷调查对象
  本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广州市海珠区小学体育教师。
  2.3.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采用整群抽样,以学校为单位,每间学校随机抽取一人,共发放85份问卷,回收8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为96.5%。
  2.3.3問卷的效度与信度
  邀请8位专家为问卷进行效度评价,结果均表明此问卷的有效程度较高。采用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重测时间与第一次问卷时间相隔10天,将问卷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到相关系数为0.88,可见此份问卷结果可信度较高。
  3 结果与分析
  3.1提高教学技能的活动分析
  3.1.1 相关概念
  体育教学技能:就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理论与教学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练习而逐渐形成的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 参考《体育教学技能训练》等相关文献,对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以及基层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调查和访谈,通过调查设计了微格、教学观摩、说课、模拟上课、微课、技能大赛、公开课、集体备课、跟岗培训、课题研究、师徒结对、学历进修等13个项目的活动。经过三轮筛选确定了对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排在前六位的活动,本文主要是对以下六个活动进行研究,表1是各个活动的概念。
  从集体备课和说课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教材,制定教学设计,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而公开课和模拟上课都是对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的呈现,所不同的是一个是有学生的课堂,一个是无生的课堂,但是都是基于真的课堂所展开的教学。教学观摩和课题研究都是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谋求改善和提高。
  3.1.2活动分类
  根据对提高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各种活动的概念内涵进行分析,本文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课的设计阶段、课的实施阶段、课的评析阶段。
  3.1.3各活动对技能培训的价值
  3.2教学技能培训活动的现状及分析
  3.2.1教学技能培训活动的现状
  参与问卷调查的xx区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如下表4所示:
  3.2.1.1教师对活动认识的现状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集体备课、公开课和教学观摩这三种活动对提高体育教学技能的程度比较高。说课对技能提高一般,模拟上课较好,课题研究相对比较好。
  3.2.1.2教师参与技能培训的现状
  调查显示,教师参与校级集体备课比例最高;区级的说课比例最大;校级和区级公开课比例相当;模拟上课区级最多;教学观摩的级别分布均匀;课题研究从校级到区级、市级递减。有24%的老师没有参与过模拟上课,有20%的老师没有做过课题,有17%的老师没有进行过说课。
  在活动的过程缺乏专家引领占66%;希望得到自我提高的老师最多,占71%;课时过多的教师占74%;训练任务重占56%。
  3.2.1.3教师在活动中的需求现状
  教师希望被派外出学习占74%;名师上课和提供重要资料占59%和54%;希望听专家讲座的占41%;其他占5%。
  在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中主要困难是选择缺少专家指导,占72%;
  对教师的技能培养情况,选择一般的占50%;选择比较充足的占34%;选择不充足的占12%;选择充足的占4%。
  在教师的技能培养中,希望专家参与研讨和亲自上课的分别占70%和66%;希望专家开设讲座的占34%;其他占4%。
  教师进行自我提升,选择参与团队学习的占93%;选择自我学习反思的占83%;选择参加学历进修的占38%;其他占10%。
  3.2.2 教学技能培养的现状分析
  3.2.2.1对活动目的认识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教师对每个活动的目的并不是很清楚,在问卷的答题过程中,很多老师对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活动的重点难于把握,对教学技能的分类及内容缺乏足够的认识。另外对六种具体的提高教学技能的活动认识也存在偏差。   3.2.2.2参与情况分析
  首先是参与的积极性分析。教师内在以及外在的动机都需要激发。其次是参与时间保证分析。体育教师课时多,训练任务较重,影响教学技能的培训。最后是个人学习深度分析。教师的学习深度不够,缺乏独立见解和教育主张,未能在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活动中独当一面。
  3.2.2.3对活动中的技能训练分析
  在小学体育教研中,并没有明确提出针对教学技能的培训。如,教学观摩中、平时教研培训中所涉及问题比较泛化不能聚焦;公开课中表演成分重,存在形式化等现象,而看课教师最想看到的教师各个方面的教学技能问题反而得到弱化等。
  3.3改进和提高教学技能培训的策略
  3.3.1形成新的体育教学思维
  面对当前体育学科概念混乱的状态,在对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的初始,需要通过适宜的方式更新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对“体育是什么”形成一定的认知,在明确与体育教学相关的概念基础之上,形成“为发展学生身体的教育内容,通过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让学生提高体育学习的认知能力,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人格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4]。
  3.3.2激发教学技能培训动机
  首先,动机激发对教师学习行为具有始动作用。第二,影响体育教师学习行为的选择。第三,能够强化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意识,促进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通过设置合理而具体的体育教学技能学习目标;强化体育教学技能的主观感知,提高教学胜任能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技能展和竞赛活动,增强教学活动愉悦体验;及时反馈,开展建设性评价,获得满足感。
  3.3.3灵活处理优化活动方案
  3.3.3.1设计环节集备说课相结合
  说课使集体备课隐性内容显性化,而集体备课又使说课内容进一步透明化、科学化。说课可以使教师个体真正介入对教学设计的思考,而集体备课可以弥补说课的过渡理想化设计。两者取长补短,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备课技能水平。
  3.3.3.2上课环节模拟实操相结合 模拟上课和公开课结合可淡化其展示作用,强化其研究的效果。使教师的理性思考和设计放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能够发现在备课环节所发现不到的问题,并且通过实践可以摸索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3.3.3.3评析环节观摩课题相结合
  教学观摩和课题研究的有效结合,这恰恰是“问题即课题”的科研方式,不仅会加深教师钻研的深度,还可以拓展教师研究的广度[5]。在进行教学观摩时会从更深的层面上去分析课堂,从而达到“内行看门道”的效果。
  3.3.4加强学习提高活动效率
  第一,加強日常自我学习。小学体育教师可以订阅教育类、体育类的期刊杂志,或者通过网络搜索下载文献,增加阅读量。还可以通过观看优秀教学视频,参与教研活动,撰写教学反思,进行学历进修等来进行自我学习。第二,加入学术团队学习。团结合作才能更好地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各成员的特长和优势。体育教师不仅可以和同学科的老师组成团队,还可以和跨学科老师组成学习团队[6]。第三,外出参观培训学习。通过外出参观和培训学习,可以学习到发达地区教师先进的教学技能。从优秀的教师专业发展来看,三者结合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技能更快更好地提升。
  3.3.5关注活动过程专业指导
  第一,一线名师指导。体育名师的经验是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既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对实践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具有极强的示范性。第二,文献资料指导。在活动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阅读。例如,在进行备课阶段,就要查阅有关《教学设计》方面的文献,还要学习《课程论》和《教学论》方面的知识。第三,教育专家指导。专家型教师在教学中能采用更多的策略和技巧,不仅高效率,而且具有创作性的洞察力[7]。
  3.3.6重视技能训练形成风格
  3.3.6.1模仿是技能形成的基础
  技能性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它是掌握技能所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模仿有利于建立完整、正确的运动表象,因为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运动表象是否正确、完备,是在反复模仿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另外模仿还有利于运动条件反射的形成,能促进视觉控制向动觉控制的转化。
  3.3.6.2融合是技能形成的关键
  教师进行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发展自我的长处,在学习各种教学技能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个人的风格、个性、特长,来进行创造性学习。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师其意而不泥其迹。
  3.3.6.3创新是技能学习的超越
  对教学技能学习而言,创造性绝不限于在教学方法上的个别发现,要对每项技能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突破,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技能,开创技能学习的新的局面。教师如果在技能学习中没有创新的思维,是无法在实践中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的。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 教师对活动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有待加强。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老师对体育教学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没有清晰的认识,并且是被动参与,不是以追求学习提升自我为目的。对此,提出了“形成新的体育教学思维”、“激发教学技能培训动机”的对策,并给出了动机激发的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可持续发展。
  4.1.2参与活动的时间和个体学习的深度不够。针对小学体育教师课时多、任务重、学习不够深入等难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学习提高活动效率”、“巧妙处理优化活动方案”的对策。去掉形式上的限制,采取核心内容上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活动的深度,避免了低级重复,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4.1.3活动中专业指导和技能训练的缺乏。小学体育教师相关的理论知识缺乏,希望得到专家对自己的教科研进行有效指导。提出“关注活动过程专业指导”、“重视技能训练形成风格”的对策。提出技能模仿、技能融合、技能创新的训练途径,力求使教师形成自己的技能风格。
  4.2建议
  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方面应该重点提出,加强培养。把教学技能培养常态化,明确教学技能的内涵,加强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技能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使各活动与相应的教学技能有效结合起来,去除形式化的内容,切实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 吴键.教学技能:体育教师的立身之本[J].运动,2012(03):1-2.
  [2] 杨敬研,李颖卓,张平,李松哲体育教师职业的趋同性危机及其对策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03):235-236.
  [3] 余立峰.实证研究体育单元教学,丰富体育教研活动形式——对体育模拟上课形式的研讨感悟[J].中国学校体育,2012(10):49-50.
  [4]邓若锋.身体练习体验探索[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36.
  [5]徐云福.教师研究中“问题即课题”的实践解读与理性思考[J].浙江教育科学,2012(02):20-22.
  [6] 徐继锋.当前体育集体备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9(11):94.
  [7](美)RobertJ Stemberg.Wendy M Williams教育心理学[M],张厚粲,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我们都在说学生喜欢体育活动却不喜欢体育课,可我们只是叹息而没有反思。阳光体育实施以后,体育常规课堂教学思想受到冲击,体育教师只有与时俱进,积极地创新常规课堂,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才能让自己的体育梦想和学生练习欲望一起放飞,翱翔于广阔的天空中。  关键词:放风筝;阳光体育;常规课堂;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
摘 要:深化小学体育改革,夯实体育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趣味性为导向,将智能设备应用于体育课堂,提升体育教学效果。我国羽毛球群众基础好,小学羽毛球课程开展较早,课程改革接受度相对较高。研究以小学羽毛球课程为例,探讨构建智能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旨在为推动小学羽毛球教学智能化进程,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趣味性;羽毛球;智能化;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
摘 要:通过走访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15所中小学,对这些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功能和作用应该是舒展身体、调节身心,而不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 活动场地受限;2. 组织形式异化;3. 运行机制不合理。最后提出三条建议,希望大课间体育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  关键词: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思考  中图分类号
非常有幸能成为宁波团队的一员参加浙江省五区(县)同课异构以足球(正脚背踢球)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除了再次感受教研活动高效、实效外,活动后有些思考想与同行们交流。  一、同课异构教学过程分析  1、从五位上课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分析:五位教师设置的目标都体现了体育教学中技能教学的重要价值,他们或从认识脚的部位入手,或直接进行正脚背踢球的技术教学,通过认识正脚背或正脚背踢球时支撑脚的站位及脚与球的接触部位
摘 要:运用文献研究、数理统计、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等方法,对广州市番禺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为期3年的足球大课堂教学实验,并对学生进行足球综合素质抽测。研究结果表明: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对缓解中小学校足球专业教师短缺;加快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的提升;完善学校体育科组建设;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打造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足球;大课堂;特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  中图分
“我亦飘零久”。四月梨花如雨,片片随风,落入江流浮沉入水向远方去。岸上花影绰约,满山是叩首祭祖的人。父亲穿行其中走走停停,叹息着感慨着。  每一个离开故乡的人,都是飘零的人。思念着故乡,感恩着故乡。  父亲年少时跟随祖父母离乡入城,离开了家乡也离开了祖辈的基业。一切从零开始,如浮萍的异乡客只有夜深时在梦里勾画描摹故乡的一草一木,那条故乡绕村的小河,温柔地流淌过梦境,抚慰着少年游子的心。  慢慢开始
摘 要:在体育教学单元设计时,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主线,往往容易出现单元内课时之间关联性不强以及层次性不明显的问题。以“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单元设计为例,提出体育教学单元的设计以“动作(技术)组合”为方向构建主线,能简化单元构建难度,加强单元内课时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层次性,拓宽思路,开阔教学视野。  关键词:单元主线;动作组合;设计;优点  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献标识码:A  DOI:
【知人论世】  郑板桥(1693-1765年),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因为官清明、心系百姓著称于世。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摘 要:泰勒课程评价模式是通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步形成的,在世界课程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以泰勒课程评价模式为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泰勒课程评价模式以及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大学体育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评价本末倒置;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价值异化;评价方式单一等,为深化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改革,需要从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评价标准
摘 要: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通过对传统体育课堂有效性的评价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问题,指出有效体育课堂应是立足学生长远发展的创新课堂,并结合教学实际对创新课堂教学实施进行了探讨,指明了创新课堂有效性实施策略,以期促进学校体育科学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堂;体育教学;有效性;创新;实施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