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大课堂助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证研究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ddddaa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文献研究、数理统计、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等方法,对广州市番禺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为期3年的足球大课堂教学实验,并对学生进行足球综合素质抽测。研究结果表明: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对缓解中小学校足球专业教师短缺;加快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的提升;完善学校体育科组建设;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打造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足球;大课堂;特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3.030
  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广州市番禺区专职体育教师有867名,足球专业教师仅有83名,占9.57%,足球专业教师严重短缺,对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非常不利。为了解决足球专业教师严重短缺,扭转上了十多年体育课却没有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的被动局面。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紧紧围绕“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强化体育学科本质”这个中心,在2014年率先提出“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以足球课堂教学为试点和抓手,充分挖掘足球运动的育人功能,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水平,增强学生体质,以帮助每一位学生至少掌握1项体育运动技能,并为其终身锻炼奠定坚实基础。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州市番禺区义务教育阶段14所中小学校(6所初中、8所小学)。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教育部办公厅、广东省教育厅和广州市教育局等部门的相关文件,以“体育教学”、“足球课堂”为关键词,阅读了相关论文32篇,认真研读和理解国家、省、市等相关的体育政策法规及前人的研究成果。
  1.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番禺区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足球大课堂教学问卷调查表》,并请15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效度检验,6位反馈意见为“非常合理”、8位反馈意见为“较合理”、1位意见为“一般”。
  1.2.2.1效度检验
  效度检验采用对问卷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作定性评价的方法,请专家及同行教师根据问卷的设计按:非常合理、较合理、一般、不合理等四个等级对问卷的结构有效性和内容有效性进行评定(见表1)。
  1.2.2.2信度检验
  调查问卷定稿后,在对所调查的具有丰富科研理论与教学经验的学术专家、资深教师发放问卷。两周后以重测法对部分专家及同行教师进行小范围的再填写测试,计算两次测验的相关系数为0.85,P<0.01可见调查结果的信度具有显著性意义(见表2)。
  1.2.3 实地考察法
  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课题组多次到番禺区各实验学校进行实地考察足球大课堂教学开展情况。
  1.2.4 访谈法
  访谈对象包括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等15名,从中了解目前中小学足球大课堂教学现状以及对体育大课堂的满意度。
  1.2.5 数据统计法
  对实验前后搜集的数据和问卷运用SSPS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以P>0.05表示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1.2.6 行动研究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为行动起点,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学生掌握足球运动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2 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2.1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的组织方式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高年级、初一、初二)同年级或同一水平(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的多个行政班每周安排一节课在同一课次中进行足球课堂教学。由1名足球专业的教师(或外聘足球教练)主导,多名教师辅助、配合授课所实施模块式的大班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把课堂教学、体育大课间、课外活动、随堂技能测试、校园足球班级联赛等有机结合,学以致用,有利学生足球专项技能的形成,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2.1.1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的時间安排
  通过实践,建议将足球大课堂安排在上午的最后一节、下午的第一节或最后一节进行,这样可以利用中午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班级足球联赛等活动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同时,把足球大课堂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便于学校更好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足球嘉年华活动。
  2.1.2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见表3)
  2.2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
  2.2.1采用“模块式”教学
  每学期按18周设计模块教学计划,每4周为一单元(共4个单元):第1周以传授新技术为主;第2周以改进技术为主;第3周提高、拓展技术为主;第4周以实战能力为主。
  2.2.2合理布置场地器材
  体育教师要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提前布置足球场地和器材。为便于区分和管理,各班可使用不同颜色的足球和标志物。
  2.2.3师生协同管好课堂
  由于足球运动项目的特性,场地大、器材多、人员分散,体育教师和学生骨干要协同配合,积极管控好课堂教学秩序。
  2.2.4强化练习密度和强度
  教师要把学生按技能层次进行分组,并进行分层指导。同时要发挥足球骨干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全员参与,提高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
  2.2.5积极推进“家校联动”
  科组教师要通力合作,制作微视频、微课,让学生提前进行课前预习,并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体育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2.2.6课内课外“三维一体”
  课堂教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内容要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要让课堂教什么内容,大课间和课外活动就练什么内容、比什么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切实加快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的形成,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对学生(体育教师)问卷调查
  3.1.1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足球大课堂教学问卷调查(见表4)
  通过问卷调查:1.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组织班级足球联赛,对学生足球运动兴趣的培养、技能提升和体质体能的增强较明显,得到学生的认可。2.足球大課堂教学不会影响其他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因此,得到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与理解。3.关于教学环境的设计、场地布局、人际关系、指导效果等多项指标均得到学生认可。
  3.1.2对体育教师开展足球大课堂教学的问卷调查(见表5)
  通过调查:1.番禺区现有足球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只有83人,这对推广与普及校园足球带来不利影响。2.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不能满足校园足球开展。3.大课堂教学增加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但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理解与支持。4.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校体育组团队建设和教师足球专业技能的提升,因此,也愿意在今后足球课堂教学中继续采用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5. 解决了足球专业教练员没有教师资格证不能上课的难题,有利于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因此,学校领导都表示支持。
  3.2对学生足球专项技术提升效果分析
  足球专项技术测试内容和评价方法主要是参照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捷豹路虎”中国青少年梦想基金小球员发展计划足球技能测试与评估(英超青少年足球-捷豹路虎足球项目评估内容)的标准进行。
  3.2.1测试内容
  初中测试内容:6米间距传准(5足)、30秒控球(2×2米范围内)、带球绕杆(5杆,间距1.5米)、30秒带球来回转身跑(3×3米范围内)。
  小学测试内容:5米间距传准(5足)、30秒控球(3×3米范围内)、带球绕杆(5杆,间距2米)、30秒带球来回转身(3×3米范围内)。
  3.2.2测试方法
  (1)传准:在球门处放置5个球,让小球员踢球击打目标,踢中一个球得一分。
  (2)控球:在30秒内尽可能多的颠球,颠一次需让球落地一次,并且需要用到脚的不同部位来控球。
  (3)带球绕杆:尽自己最快的速度,不间断完成带球绕标一个来回。
  (4)带球来回转身:30秒之内在指定区域内带球来回转身 。
  3.2.3小学高年级前后数据对比分析(见表6)
  通过一个学期的足球大课堂教学与训练,带球绕杆、传准2项技术成绩实验前后出现较显著差异0.01﹤p﹤0.05;带球来回转身、30秒控球两项技术前后成绩差异非常显著0.01﹤p﹤0.05。
  3.2.2初中学生前后数据对比分析(见表7)
  通过一个学期的足球大课堂教学与训练,带球绕杆、30秒控球两项技术实验前后前后成绩存在差异非常显著0.01﹤p﹤0.05;带球来回转身技术前后成绩存在较显著差异0.01﹤p﹤0.05;传准技术前后成绩差异不显著p﹥0.05。3.3 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效果分析(见表8)
  学生通过体育大课堂足球教学在自信心水平、自我效能感,成就感和自我表现上均显著好于实验前,小学高级年学生实验前后,自信心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初中学生实验前后,自信心存在显著差异0.01  3.4对学生体能素质效果分析
  3.4.1 小学高年级50米、800米考核成绩对比(见表9)
  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验前后,50米短跑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0.05  3.4.2 初中女学生800米(男生1000米)考核成绩对比(见表10)
  初中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实验前后考核成绩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表明通过足球大课堂教学,初中学生足球技术得到提升,体能(耐力)素质得到提高。
  3.5大课堂模式助力校园足球学校建设成效显著
  在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推动下,经过3年的打造,目前,番禺区建成了16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9所广东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90所广州市校园足球推广学校。2017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校园足球试点区。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解决了足球专业教练员没有教师资格证不能上课的难题,缓解学校足球专业教师短缺的矛盾。
  4.1.2学生能接受更专业教练的指导与训练,加快足球运动技能的提升。
  4.1.3完善体育科组建设,促进体育教师足球运动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4.1.4强化“家校联动”,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体质。
  4.1.5有利于班级足球联赛和足球特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创造条件。
  4.2建议
  4.2.1足球大课堂教学要有足够的场地和器材。
  4.2.2加强宣传和沟通工作。争取校长、学校领导的支持以及班主任和其它科任教师的配合,确保足球大课堂顺利实施。
  4.2.3体育科组教师必须团结协作,集体备课。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EB/OL].[2015-03-06].http://sports sina.com.cn/c/.
  [2] 龚波,陶然成等.当前我国校园足球若干重大问题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1):61-67.
  [3] 汪勰斯.对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3(8).
  [4] 弯江伟.校园足球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体育时空,2013(20).
  [5] 孙鹏.校园足球背景下足球大课间的发展及对策[J].体育大视野,2015(23).
  [6] 董翠香.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案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1).
  [7] 俞东寿,等.上海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环境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1):74-78.
  [8] 周丛改.体育课场地器材利用效果的多维评价[J].体育学刊,2014(5):101-105.
  [9] 黎涌明,等.德国足球训练科学研究现状与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9):14-23.
  [10] 陈华荣.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政策法规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7(4):74-86.
  [11] 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12] 吴振东,郭敬丹.踢球需要好头脑——专家把脉中国校园足球发展[N].新华日报,2016-07-19.
其他文献
摘 要: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是时代的产物,适应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要求。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的升级,体育教育的深入改革势在必行。借鉴国外先进的体育教育观念,势必要先搭起相对应的实验操作平台,文章简要梳理了中国现代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的演变过程,着力阐述运动对人体更为震撼的秘密,让运动改造大脑的新科学理念能够深入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中,促进当代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2020,一个不平静的开始。爆竹声中,冬雪渐渐消融,病秽却没有像传说中那般,随之散尽。人们没有像往年那般,走街串巷,寻亲访友,只能宅在家中,迎接新年。一切就是这般宁静无味,却又不同寻常。  身处疫情严重的湖北,我却无暇自怜。因为在这抗疫一线,有太多的事迹震撼着我,感动着我。在这场无声的战“疫”中,老师依旧坚守在网上为我们授课,我们依旧同往常一般,孜孜不倦,汲取知识。生在中国,国人团结一心,共同抗疫
摘 要:针对“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与游戏”教学研讨活动中提出的“一定要确定有力脚吗?”这个问题,查阅文献、研读教材和论证,得出水平二跳跃类教学不需要过分强调有力脚的结论。尝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体验不同脚的起跳。结合教学实际,探索立足单元,基于学情的多维度、多形式游戏类和素质类练习方法。  关键词:发展视角 ;跳跃能力;教学思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基于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共性,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从教师传授到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从传播学视角看,这个过程存在着多变的信息传递:既有教师对学生的传递,也有学生对教师的信息反馈,更有学生之间显性与隐性的信息传播。同时,体育课堂教学体现出与其他学科教学本质的区别,其中最显著的区别是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媒介,多在室外进行。因此,体育课堂教学的信息传播更具复杂性、特殊性。运用传播学理论对体育课堂教学这一
摘 要:为合理确定小学体育活动伤害中校方的监管责任,分析近年来相关司法判决结果,并利用汉德公式对当前校方监管责任的边界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当今小学所承担的体育活动监管责任较大,给学校体育活动开展造成负担。因此,应通过制度性建设、提升小学软硬件水平、建立以保险为核心的风险分摊机制,以及建立多渠道纠纷解决机制等措施,将小学体育活动伤害中校方监管责任控制在合同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小学体育;伤害;监管
摘 要:根据体育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的五个特点和教学经验积累,从案例出发,阐述了体育教师教学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培养策略:练就扎实的文化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训练思维和语言的逻辑性、敏捷性;善于挖掘课堂教学中可教育的资源;关爱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采用各种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为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学语言运用水平提供方法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语言;能力;培养  中
摘 要:我们都在说学生喜欢体育活动却不喜欢体育课,可我们只是叹息而没有反思。阳光体育实施以后,体育常规课堂教学思想受到冲击,体育教师只有与时俱进,积极地创新常规课堂,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才能让自己的体育梦想和学生练习欲望一起放飞,翱翔于广阔的天空中。  关键词:放风筝;阳光体育;常规课堂;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
摘 要:深化小学体育改革,夯实体育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趣味性为导向,将智能设备应用于体育课堂,提升体育教学效果。我国羽毛球群众基础好,小学羽毛球课程开展较早,课程改革接受度相对较高。研究以小学羽毛球课程为例,探讨构建智能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旨在为推动小学羽毛球教学智能化进程,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趣味性;羽毛球;智能化;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
摘 要:通过走访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15所中小学,对这些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功能和作用应该是舒展身体、调节身心,而不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 活动场地受限;2. 组织形式异化;3. 运行机制不合理。最后提出三条建议,希望大课间体育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  关键词: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思考  中图分类号
非常有幸能成为宁波团队的一员参加浙江省五区(县)同课异构以足球(正脚背踢球)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除了再次感受教研活动高效、实效外,活动后有些思考想与同行们交流。  一、同课异构教学过程分析  1、从五位上课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分析:五位教师设置的目标都体现了体育教学中技能教学的重要价值,他们或从认识脚的部位入手,或直接进行正脚背踢球的技术教学,通过认识正脚背或正脚背踢球时支撑脚的站位及脚与球的接触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