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观感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we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早春三月,虽然天气还有些阴冷,但南国已经是一片葱绿。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开过以后,广州这座城市仍旧保持了干净、有序,天空中的蓝色也没有褪去。
  亚运以及为亚运配套的建筑是广州人的骄傲,虽然对为什么要举国家和广东的财力举办亚运会仍存有争议。为什么我们中国总要借助大型国际性活动,来帮助中国城市规范管理,推动市政建设和改造?事实也确是这样:平时无论怎么努力,似乎都是收效甚微,只有涉及到国家荣誉时,才会引起全体市民的高度重视并予以配合,城市才会变得干净和有序得多。北京通过奥运会、上海通过世博会、广州通过亚运会,是如此。2014年,则是南京,那里将举办世界青奥会,南京已经承诺要给世界一个惊喜。
  我们登上了高达433米俗称“小蛮腰”的新的广州电视塔,近处举办亚运开幕式的海心沙、由远及近的珠江江景尽收眼底。新建的猎德桥两侧,一座座高楼正拔地而起。一个现代化的珠江新城就在脚下。
  新建的广州地铁在建设时参考了香港地铁模式,和上海的地铁很相似,很干净、很方便。坐进快捷舒适的车厢里,自然联想到每天上下班乘坐的纽约地铁,心中默默希望广州地铁能够在百年后,仍旧保持原样,不能像纽约地铁那样肮脏、破旧、任老鼠自由散步。
  “细节决定成败”,然而在人们引以为骄傲的广州大剧院,我们却看到这座建筑物外表大理石之间有些接头处明显地拼接不齐,有的地方还插着木楔,可见设计一流、投以数亿巨资兴建的大剧院上阵的仓促。只求速度忽視细节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做事的最大差别。
  在离亚运会举办地不远的广东省博物馆,展出了颇具传统的广东陶瓷、广东石雕、广东木雕以及漆木和端砚,这些艺术独显出南粤大地悠久的历史和积淀深厚的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广东历史人文资源丰厚,地面与地下遗留、蕴藏了各类文物。在我们尽情享受了这些丰富的文化盛宴出门后,看到博物馆正门建筑外表上布满了各种晚上可以莹莹闪动的霓虹灯,这和广东博物馆古朴的建筑风格以及展出的传统内容极不协调的装饰,让我们感到大煞风景。
  位于广州市内越秀区的西汉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越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多样、墓主人身份规格最高的一座汉墓,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绘壁画石室大墓。这座墓堪称地下宝库,共出土各类文物达1000多件(套),内涵非常丰富,尤以铜、铁、陶、玉四者所占比重最大。而“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皇帝”印玺,最为珍贵。我们惊叹两千年前中国古人的智慧,我要说他们的聪明才智绝对不在今人之下。被讲解员出色的解说深深吸引,站在这些造型丰富、制作精美的文物面前,我们似乎走进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之中而忘记了时空。走出这里时,看到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表现出了中国这个历史悠久、文物丰富的大国少有的慷慨大方,他们任游人自由进入狭窄的墓室参观,真担心天长日久古墓必会遭到践踏损坏。此墓如在美国,早就会被圈起来,游客只能远远观望。
  “吃在广州”,名不虚传。在广州的日子里我们每天享用的早茶、煲汤,体现了传统饮食文化特点。早茶具有会友、谈生意、凝聚家庭的功能。会友时有吃有说、举杯交谈轻松愉快;谈生意时一杯杯茶可冲淡紧张严肃气氛;而一到周末,总是老人先至,一杯茶一放,一张报纸铺开,老人从主要新闻看到夹缝里的每一个广告。数小时后,一群家人由孩子打头阵姗姗来迟,加入坐等已久的老人,大家庭开始点餐,其乐融融。正是这些原因使得早茶形式保持不衰,无处不在的早茶与反传统、追逐时髦的年轻白领更愿意去的星巴克咖啡店并存。但对于日日奔忙的中年人来说,喝早茶对他们则太耗时间。
  广州的食物很精细、花样繁多、清淡而不油腻。对于在美国过惯了简单饮食生活的我们,顿顿无异于吃大餐。无论走进哪一家餐馆,给我的感觉都是干净。出外旅游到任何一个地方,对就餐居住而言,干净总是前提。如果到处都太脏,旅游的兴趣会顿时大减。如果再加上交通混乱、管理无序,你顿时就想马上打道回府,从此游兴全无。
  地铁只用半个小时,就把我们带到了佛山。佛山的许许多多住宅区,已经形成了一个个的社区。社区内有银行、超市、健身中心、餐厅、甚至还有学校、幼儿园。我们下榻的碧桂花城,住有两万居民。社区内绿树成荫、地上干净得不见一片纸屑。这里出入检查严格、保安尽职,十分安全。社区提供的小客车在园内循环接送居民、有好几路市政公交车从这里通达市区和地铁站,交通十分方便。在我看来,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准不亚于美国,这里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绝不低于美国白领平均水准。
  去佛山,一定要看祖庙。佛山人的生活离不开祖庙。千年的祖庙内供奉的北帝神,传说是北方水神,所有兴风作浪的龙虾蟹将都由他统管。广东人有以水为财的观念,故而北帝崇拜就成了珠三角民俗的典型,其中更蕴含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佛山人把祖庙视为福庙,他们逢年过节总会朝拜祈福,许下良好心愿;平时会反思忏悔,净化心灵。佛山人将祖庙视为自己的根,自己的源,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在祖庙内我们参观了出生佛山的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黄飞鸿、武术巨星李小龙纪念馆。观看了武术和醒狮表演。
  祖庙内代表性的佛山“三雕两塑”作品(木雕、砖雕、石雕以及灰塑、泥塑),再次让我惊叹南方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心灵手巧。尤其是保存完好的以粤剧人物造型为主的明代陶瓷艺术作品,人物各异、栩栩如生,真是美不胜收。
  要了解中国南方陶瓷艺术的历史,也一定要去石湾的南风古灶。参观完明代的龙窑遗址,徜徉在保留完好的明代小巷,观赏陶艺大师的制作,在千年古树下留影,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小巷内人家大门上张贴的对联,针对现实而又风趣,让人忍俊不禁。顺手拈来几副:有一副上联是:一分钱一分闲一批散户套半年下联:一杯茶一包烟一只烂股盯半天横批:切忌炒股。又如一副:上联: 不做半点事朝也拜暮也拜叫我如何 下联:颇有几分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横批:我是财神。还有一副“孙红雷人小沈阳威”、“赵本山寨张艺谋财”,横批“闫妮大爷”,把时下娱乐名人和网络流行语结合起来,调侃意味十足。连厕所门口也有一对。上联:小坐片刻,便会放松意念; 下联:清闲一会,即成造化神仙。 横批:此即桃源。
  参观石湾的陶瓷博物馆对陶瓷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后,我不免产生了嫌富爱贫的心理。比较瓷器的精致、富人般雍容华贵,我似乎更喜欢多为贫民所拥有的陶器的古朴、实在、大气。不过现在一位陶瓷名师的作品,售价也达几十万元,已经难进寻常百姓家。
  从广州坐高铁回武汉。在最高时速350公里/小时、几乎是贴地面平稳飞行的高铁上,看到随高铁发展,沿途青山绿树的环境正在逐段消逝,变成待开发成房屋的黄土工地。黄土地上,一栋栋水泥桩似的房屋拔地而起。真不敢想象高铁沿线未来彻底被开发的情景。对比美国每年让大量土地休耕、让战略油井冻结,中国的过度开发后果严重。中国城市的人真的缺房子住吗?在我接触的人当中包括出租司机,都表示自己至少有两处以上的住房。我真希望人们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这影响子孙后代生活的过度开发。
  到处在开发。在中国的大地上行走,感到神州无处不在开发。但是,难道真没有人想到:过度开发要付出代价?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就像从潘多拉魔盒里放出的魔鬼,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到处肆虐。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时时刻刻腐蚀着每一寸土地,腐蚀着人们的灵魂。
  拿什么去降伏这只释放出来的恶魔呢?
  
  2
  武汉,是我的故乡,从出生到工作,我在这里度过了几十年的漫漫时光。这里有我的亲人和朋友,有我太多的回忆。时隔一年,我又回来了。
  回国的路经纽约飞上海,再从上海飞武汉。飞机抵达浦东后已经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出机场,不难感受到上海的现代化。行驶在浦东通往市区的高速公路上,路面平稳、车流通畅,和在美国的感觉没有两样。热情的小吴为我们安排的住处十分舒适,晚上为我们接风的上海小吃清清爽爽,也感受了在纽约根本没有的服务员的热情。一杯绍兴黄酒驱散了初春的寒意,师生相见交谈甚欢。
  第二天飞到武汉,感觉大不一样。进入天河机场候机厅,在这个现代化的候机厅内,不用指示牌,凭借味道指引方向,很轻易地就知道了卫生间的方位。机场通往市区的一段路走完后,便马上和武汉的“光灰”融为一体。城市的乱象近在眼前,从上海获得的对中国的印象顿时彻底消失。城市到处在建设,江城无处不拥堵,垃圾处处,灰尘满天。在我的印象中,武汉人民面对城市的“光灰”景象,默默奉献充当着“吸尘器”,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已经远远不止二十年。去年见到的那句口号还在:“今天的不便是为了明天的更方便。”政府承诺一旦地铁、高架桥修好,武汉顿时会改观。
  武汉,已经牺牲掉一代人健康的武汉,明天是否会更美好?
  武漢的小吃多,在老城区,满街都是餐馆。但是卫生极为堪忧。来往的车辆尽情地为一家接一家的小吃餐馆“撒上胡椒”。地面上更是痰迹斑斑,不得不低头绕着走。乱糟糟灰蒙蒙之中,很难找到一小块能席地而坐的“绿洲”。
  武汉很多地方过马路没有灯,路人只能在车辆中穿行。与来车争路,危险可想而知。即使有灯的地方,因为指示灯时间短,过马路动作要快不能有半点犹豫(可怜老人们即使作出平生最大努力,最多只能跑到中间);二是要防止根本不看灯的摩托车的突然来袭。
  上下武汉的公交车,需要在跑动中进行,武汉的公交车从来不会停稳后让你从容上下。所以习惯了在这座城市乘车的人、即使是老人也大体具备反应灵敏、平衡能力强的特点。在公交车上,我就亲眼见到一幕:在“车开了请扶好”的亲切声音中,一位老年妇女刚上车,就被车猛地摇到一边,就在即将倒下之际,她迅速地抓住上车处的扶手,另一手还在掏钱买票。真让我佩服。恶劣的环境会造就出生存能力强的人。如果是美国老人,由于缺乏这种训练,早就趴在地上了。这就看出了中美两国老人在身体灵活性和平衡能力方面的差距。
  车上和窗外的广告声不绝于眼耳:“治疗肛肠病请到……”“防止意外怀孕请到……”“治疗痔疮还是……”“治疗妇科病还是……”“鼻炎狐臭……”这广告就像我们武汉人的性格:直白、爽快、不会含蓄、绝不转弯绕圈子。
  在母亲居住的闹市区,半夜三更我被一阵阵打麻将的吆喝声惊醒,据说每天晚上都是这样。
  在新建的武昌火车站等车。在“创一流服务”和“禁止吸烟”的标语下,几杆大烟枪旁若无人同时开火。我这个多事之人只好找到车站值班人员制止,但值班人员的劝说丝毫不起作用,我只得亲自上阵,引来周围怪异的眼光。
  哎,武汉,我时常牵挂的故乡!
  在东湖听涛,与分别多年的同事学生见面,是最令人难忘的一幕。当年在大学里,我们曾是那样意气风发:到山东扶贫、兴校园文化、呼唤改革振兴国家,那是人生这部书中最富有理想、最活跃的一个章节。那时师生同事的情感是真诚的,那时的人总是怀有希望的,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如今大家生活得更加现实。酒桌上有人谈当官之道、有人谈喝酒规则、有人谈子女留学。无论怎样,回忆过去都是愉快而难忘的。
  在华中师大五栋学生宿舍前,我久久伫立。当年作为学生和后来留校工作,我曾经在这里度过了数年时光。因为学校住房拥挤,我们三个同事留校工作后还和学生们挤住在一起。三家出生的都是女孩。当年的咫尺女孩,如今早已个个亭亭玉立,她们分别去了香港、澳大利亚和美国。三个同事再相见,感叹的只是人生的转瞬即逝。
  和曾经一起上山下乡的难友聚在一起,更是感慨万千。回顾当年在乡下将烟叶当青菜的经历,我们是多么单纯可爱。蹉跎岁月,情深似海,患难之交、情同弟兄。不幸的是,我们当中颇有性格的峰儿已经永远不在人间。知青哥们聚会时,我们倒上一杯酒,含泪祭奠峰儿。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城市日新月异,故人日渐苍老。故乡的朋友们没有不忙的:忙于工作、忙于生意、忙于晋升、忙于生活。大学生忙就业、出国,中学生忙高考。老人们忙打牌、忙健身。
  生活在不断继续。
  清晨,电视里不停地播放着日本大地震的新闻。一对地震废墟中相互依偎的老人的照片让我的心一阵颤栗:这对老人顷刻之间失去了他们一生的全部所有,孤立无援,像一对难民在等待救助。此刻他们的相互依偎让人们看到生命的脆弱、生活的无奈,看到从富裕和贫穷仅只是一步之遥!
  我们侥幸活着的人还有什么不为活着本身而心存感激呢?已有的都会失去,最大的财富就在头脑和心灵之中。
  日夜奔忙的人们啊,你们为什么就不明白呢?
  
  3
  回国最痛苦的是与老人的分别。为盼着我们回家熬过多少不眠之夜的老人们,又会因为我们的离开而失眠多日。老人们,心理最难调适。
  父母一辈的亲人,都已经进入迟暮之年。分居在外地,在回国有限的时间内,很难满足一一相见的愿望,每次只好推到来年——不知道他们还有多少个来年。还有我敬重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老师,也总希望在他们的风烛残年之际,能有机会一一看望。
  回去正好赶上初春的倒春寒,武汉天气阴冷。穿上冬天的衣服也不觉得很暖。家里有空调机可以取暖,但是辛苦节俭了一辈子的老人怎么也不肯用。这样的天气,不说老人,就是我们也感到阴冷难受。老人们说:冬天还可以穿多层衣服坐在家里,但是武汉的夏天,更是酷热难耐。每年水深火热的生活对他们就是一场场的考验。
  交通混乱,不能过马路,不敢乘公车,增加了老人单独出行的困难;年老多病,生病看病需要照料,对医院不放心,只好对儿女过分依赖。更主要的是,人老了心态容易发生变化。对死亡的恐惧、缺乏精神生活,加重了儿女们的精神负担、强化着家庭的矛盾,无形地拖累着下一代。社会保障体系,对此却无能为力。
  我眼前浮现出身边美国的老人。他们有社会福利作为保障,有精神生活作为依托,性格开朗、健康快乐,真正在安享晚年的生活。朋友路易斯的父亲老汤姆九十岁了,还开车好几天从北卡的夏洛特到阿拉斯加看女儿。久经儿女劝说,才依依不舍地放弃了驾了一辈子的心爱的坐骑;朋友帕蒂和先生查理八十高龄,每年还要去做一次环球旅行;朋友多露西老人退休后一直从事美中友协的工作,八十岁依然十分活跃;朋友凯西患癌症不治,弥留之际十分坦然。她说要去彼岸世界参加已故朋友准备好的派对,丝毫没有半点对死的恐惧。
  退休对于美国人来说,是新的生活的开始。记得在我就读的美国学校的一位秘书,在欢送会上表现得异常兴奋:一辈子的努力为的就是这一天,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了。中国老人问题尚没有解决,而一批批早早退休的人整天似乎无所事事,在麻将声声中等待迟暮时刻的最后到来。
  又回到纽约每天如一的工作生活环境。虽说这里的生活平淡无奇无太多刺激,虽说这里的食物烹制简单没太多滋味,但是懂得了简单生活就是最健康生活的道理,远离“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酸)的环境,不担心食物安全、每天为能够幸存下来而心怀感激、衣食无忧又有时间丰富心灵,享有这样宁静平和的生活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汤伟,学者,现居美国纽约。本文编校:晓 苏
其他文献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事关高考成败,故不可等闲视之。笔者现根据多年高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思考,谈谈对一些基本策略的认识,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  高考作文有效教学应首先重视训练的科学性,而科学的训练应该是系统有序的。缺乏系统有序的训练,过于盲目随意的写作乃是稳步提升高考写作能力的大忌。系统有序的训练应以写作能力训练为经,文体训练为纬,纵横交织,从而构成一个既有助于发展思维,又能提升和
陆建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2—2009年任《外国文学动态》主编,现为《外国文学评论》主编。著有《麻雀啁啾》(1996年)、《破碎思想体系的残编——英美文学与思想史论稿》(2001年)、《思想背后的利益——文化与政治评论集》(2005年)、《潜行乌贼》(2008年),与朱虹、文美惠、黄梅共同主编《英国小说研究》四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997年);译有《考德威尔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以《背影》《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问的真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其中《背影》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文章语言洗练朴素,文笔平易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这篇散文以“背影”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父子车站送别的图画。文中用朴实的文字描写了父亲爬上站台的背影,通过滑稽、笨拙的动作,传达出父子间的至爱亲情。文章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
自山东省实行新课程改革后,教育新理念深入人心。从2008年秋季开始,语文课时每周改为四节课,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呢?语文教师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及时,很有宽度、深度和高度。毋庸讳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程开放性必然空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势必引发教学手法最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最高化的连锁反应。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策略应该是:树立大语文理念。积极构建大语文框架,做扬弃的继承者、宁
新学期办公室大调整,我们的办公室被调到三楼。办公室从四楼调到三楼,我们每天少爬一层楼本来没什么不好的,可没有想到的是校长的办公室也从二楼调到了三楼,而且就在我们的对面,我们突然感到有点不好了。  跟校长做邻居,首先是说话不自由了,大嗓门讲话不行,闲聊不行,说校长坏话更不行,我们只好每天关起门鬼鬼祟祟地说话。哪一天忘了关门,我们会绞尽脑汁地共同翻检刚才讲的话,没发现什么问题,便会长长地舒一口气;若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其实大家都清楚我们的语文课堂为什么不能贴近学生的心,为什么得到最多的骂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对语文材料反映的多元性,忽视了对学习主体——学生的个性习得的保护、培植和开发。当然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课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语文课堂上逐渐给
2010年江苏省初中语文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刚刚落下帷幕,作为一个全程参与者,不禁感慨道:好课真是层出不穷呀。罗丹说:“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美的。”套用这句话就是,有风格的课堂教学才是美的。有幸连续几年去各级各类的语文优质课比赛现场观摩,一直在思考那些优秀的老师到底好在哪里?在历经几届语文教学优秀课评比观摩活动后,我有些恍悟,发现这些课堂虽然各有各的风格,但我们也能找出共性。在笔者看来,好的语
周荐,1957年生,天津市人。南开大学文学学士(1982.1)、文学硕士(1988.7),日本关西大学文学博士(2005.3)。1996年始任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2003年始任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另兼任南开大学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南开大学词汇学与词典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汉语语汇分会主任委员等职,2008年起任澳门理工学院教授,澳门语言学
新课程教学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当这门艺术真正走进新课程的时候,一种幽默轻松、快乐和谐的新型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可以用渊博睿智的学识、幽默风趣的语言营造活跃快乐的课堂景象,让学生体味到语文“妙趣横生、其乐无穷”的学习乐趣,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一 幽默,激发兴趣的趵突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舟”作为一种寄寓情感的审美意象,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一叶小舟,或泊于江或泛于湖,融入了诗人故国之思、身世之感。下面就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第三册几首诗词中的“舟”意象略作分析。  首先是柳永的《雨霖铃》。这是触怒了仁宗皇帝的“奉旨填词”的专业词人柳永,离开汴京辞别恋人南下之作。离别之际,正是最能牵动愁绪的秋天。举目四顾,秋景萧瑟,暮色阴沉,滂沱的骤雨刚刚停止;侧耳倾听,寒蝉一声声叫得凄切。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