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量体外冲击波对家兔阴茎组织损伤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alz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低能量体外冲击波对家兔阴茎组织的损伤及修复,探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在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中的安全性。

方法

成年雄性家兔35只,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5组,对照组1组),采用E100型体外冲击波治疗阴茎组织,E=0.09 mJ/m2,频率为60击/分。观察实验动物阴茎组织是否存在相应宏观上的损伤。阴茎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Masson染色,电镜观察。阴茎组织匀浆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含量(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家兔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宏观损伤。HE染色镜下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外无红细胞溢出,所有实验组阴茎海绵体内毛细血管扩张,实验组间无明显异常。Masson染色镜下未见明显胶原纤维改变。电镜:D组平滑肌细胞肿胀,细胞间胶原明显增多,毛细血管结构少许不完整。阴茎组织匀浆MDA含量分别为(5.63±2.48)、(5.46±0.99)、(4.25±0.89)、(7.63±1.10)、(6.73±1.51)、(4.24±0.54) U/mg prot;SOD含量分别为(310.12±18.95)、(321.26±32.58)、(336.17±39.65)、(287.13±35.56)、(309.56±19.50)、(358.43±45.80) U/mg prot。D组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MDA含量明显高于F组,D组SOD含量明显低于F组,A、B、C、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能促进阴茎组织血管内皮扩张,无明显胶原纤维沉积,冲击波对阴茎组织间隔1周连续治疗对阴茎组织无明显损伤,间隔3 d连续治疗对阴茎组织的损伤不能完全修复。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NNAS)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取MG患者及对照组胸腺组织,提取总RNA,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亚型(α1、α2、α3、α4、α5、α6、α7、α9、α10、β1、β2、β3、β4、γ)、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以及毒荨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亚型(m1、m2、m3、m
目的观察人类白细胞抗原F介导转录因子10(FAT10)的碳末端双甘酸缺失突变体对甲状腺癌TP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甲状腺原位癌组织标本和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各10例,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FAT10蛋白的表达。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pcDNA3.0-flag-FAT10ΔGG质粒,分别将野生型FAT10、FAT10ΔGG及空载体(阴性对照)瞬时转染至TPC-1细胞中,以野生型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清除剂提高大鼠扩张皮瓣成活率的作用及血管保护机制。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16只。于各组大鼠背部均埋入30 ml软组织扩张器1个,术后定期注水扩张至32 ml。再次手术取出软组织扩张器,并于背部扩张区形成蒂部位于尾侧的2.0 cm×6.0 cm的任意皮瓣。皮瓣形成后即刻开始,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大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
目的观察静脉性溃疡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探讨静脉性溃疡血管再生障碍机制。方法采集我院64例静脉性溃疡患者溃疡创面标本,其中男52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27±5.12)岁,按病程分为2周组、3周组、4周组、5周组,以创伤性溃疡5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4.42±6.87)岁,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溃疡创面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多态性的转录活性差异与乳房肥大的关系。方法选取乳房肥大女性患者28例为乳房肥大组,以乳房大小形态正常的健康女性6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报告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对基因突变进行转录调节能力研究。结果(1)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乳房肥大组(3.13±1.1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66±1.41,P<0.05)。(2)结合ERα XbaI多态性的基因
目的观察端粒酶抑制剂(BIBR1532)对含有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突变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表达KRAS第12外显子突变(所编码的氨基酸由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即G12D突变)的肺癌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G12D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噻唑蓝(MTT)法、划痕实验检测端粒酶抑制剂对表达G12D的肺癌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肝部分切除术(PH)后小鼠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PH组和UTI组,每组15只。UTI组小鼠术毕苏醒即刻经腹腔注射UTI 50 000 U/(kg·d),C组和PH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30 d。3组小鼠于末次给药后24 h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线拴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2 h,再灌注24 h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4 mg/kg),对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并检测大鼠再灌注后脑组织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
目的探讨B细胞转位基因-1(BT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197例胃腺癌组织及6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BT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TG-1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及癌组织中mRNA表达率分别为81.5%(53/65)及23.9%(47/1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联合顺铂对荷膀胱癌T24细胞裸鼠免疫功能及血管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荷膀胱癌T24细胞小鼠模型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联合组各6只,分别腹腔注射5 d 0.9%氯化钠溶液、顺铂、雷公藤内酯醇+顺铂。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右旋糖酐(dexran)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IL-1)、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