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法律翻译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d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法律翻译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本文从德国功能主义理论出发,结合法律文本中的语言特点,在对比中西方法律文化的不同特点基础上初步探索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法律文本翻译的指导和适用性。
  【关键词】德国功能主义 法律语言特点 法律文本翻译
  法律语言学从广义上来说是包含一切跟语言及法律交叉领域的研究,属于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司法领域的语言研究。国内外对法律翻译的研究多集中于译文与原文的一种等值翻译。但事实上,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文化的相互渗透,法律翻译的价值也日渐凸显,不仅仅是单一的语言层面的转换,在交际功能上也要实现其价值。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为法律翻译开辟了新的视野,本文试图结合实例来探析法律条文的翻译,探索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法律翻译实践的合理指导作用。
  一、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阐释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 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及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na Nord)。功能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在翻译时必须考虑目标读者。由于原语读者与目标读者在语言、文化、习俗、思维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原语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表达方式与目标读者的接受能力必定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失衡。而功能翻译理论着眼于目标读者与译语文化,优先考虑译文的译语文化中的预期交际功能,并以此确定译文的表达形式以更好的实现译文的文本功能。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法则是目的论。根据此法则,任何文本的翻译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而译文的目标读者才是决定译者翻译目的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译者在翻译文本时充分考虑到目标读者,根据译文的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来调整自己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功能主义理论改变了等值论观点,使翻译标准变得多元化,同时更具有理论包容性。德国功能派的理论实现了翻译界的一个重大转向,即由原来的以语言学为基础并以语言形式对等为标准的翻译理论逐步转向为以功能对等及社会交际和文化因素为关注点的翻译导向。
  因此,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自提出起就被赋予了较高的实用价值,在翻译实践中也显示出了极大的操作性和科学性。
  二、法律语言的特点
  法律语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其历史可谓悠久,其语言多是规范术语之类的。从词汇实用层面上来讲,英语的法律词汇随着时代的演变与发展,大多已是现代通用的正式语言,但也有一小部分法律文本中借用了外来词汇,目的是要延续法律传统,体现其庄重感和正式性。而相比中文法律基本没有外来词汇,因其语言与欧美语言不属于同一语系,所以也不能借用。从句式特点来说汉语句子简短,多个动词并列使用,形成同一主语下的多个动词短语结构,符合汉语的意合语言特点。而英语的法律语言多使用长句,结构严密,由多个限定成分组成的复合长句,语言精确完整。从语篇结构来说,中英法律文本从结构上大致相同,即高度程式化,是由话语或长句构成的语言整体,结构层次清晰,都是采用的由大到小,由总到次的语篇结构。鉴于不同的语言体系以及法律文本体系,译者在进行法律翻译时要考虑不同的社会形态,文化背景,读者等等,因此,在语际转换过程中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一般来说,好的法律文本的翻译应该是结合交际功能,运用准确的法律专有语言形成的较为完善的法律文本。根据法律文本的专属语言特点和文本类型的不同,译者在进行法律文本翻译时应考虑译文的实效政策性,目标群体接受和目标语文化。首先,法律文本的翻译应该基于原语语言及文体风格,法律翻译是实现原语文本与目标读者之间交际的桥梁,译文的语言是否与目标语在语体文体规范上保持一致会直接影响到目标群体的理解与接受,进而能够充分实现原语文本的各种功能。其次,法律翻译需以目标读者为导向,法律条文的翻译最终是通过目标读者对法律文本的充分理解及认可实现其法律效力的过程。最后,法律文本的翻译需充分考虑译语文化,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选择更适合译语文化的译文,这就需要译者在原语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以更好的体现译语文化。
  三、功能翻译理论在法律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法律文本的撰写者和译者是不同的人,因此如何准确传达立法人或法律文本的原意及如何让目标读者充分理解就成了译者重要的权衡点。在目的论中,文本发起者是翻译的前提,决定着翻译目的,而翻译目的又指导着译者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例一:
  省,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宪法》第97条
  Deputies to the people’s congresses of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cities divided into districts are elected by the people’s congresses at the next lower level; deputies to the people’s congresses of counties, cities not divided into districts, municipal districts, townships, nationality townships, and towns are elected directly by the citizens or the villagers.
  ———(chen,2000:280)
  根据我国宪法,所谓的民主平等原则是不分群体的所有人民。在此条文中,各级代表大会分别由各级选民选举产生,这里的选民应包括县市级别的城镇居民,也包括乡镇级别的村民。因此,译者在翻译具体法律条文前首先要弄清翻译行为过程中的各个参与者,包括发起人,即立法机构;文本发送者,即立法者,法律起草者和译者。再分析翻译目的,中国宪法的翻译主要是让国外人了解中国宪法及法律效力,同时也要接受国外法律专家对我国法律草案的审核。   译者在翻译此类法律条文时,遵循了功能翻译理论中的忠诚原则,对照原文进行直译,使翻译出来的目标语清晰易懂,即目标语应当符合英语法律文本的特点。
  例二: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
  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宪法》第36条
  Land shall be used sparingly for non-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purposes. Whereas wasteland can be used, no cultivated land should be occupied; whereas poor land can be used, no good land should be occupied.
  It is forbidden to build kilns, graves or houses on cultivated land or to dig sand, collect stones, do mining and carry soil away from cultivated land.
  It is forbidden to occupy basic farmland to develop horticulture or dig ponds to breed fish. ———(chen,2000:95)
  中英文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中文句子短,并列成分多。英文的典型结构是树状结构,限定成分多,句子长且复杂,所以在中英文翻译转换时需要调整句子结构并进行适当的整合,这也遵循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中的连贯法则。在此基础上,译者也忠实于法律文本的权威严肃性,从词句的选择安排到条文的整合,既实现语内的连贯,也要实现语际的连贯,所以这种体现法律文本的规范性和准确传达信息的功能性就使得法律翻译行为成为了一种集所涉及的参与者互动的社会行为,同时保证了在法律权威面前的译文准确性的交际目的。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功能主义理论从确定翻译行为目的,所有参与者的协商互动,翻译决策,到最后的语言组织都实现了一种宏观指导。
  综上所述,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把核心放在了目标语在译语文化语境中的理解和接受,相比于之前的等值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的不是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或意义对等,而是在充分理解原文文本的基础上以译文的预期功能为目的,结合翻译目的和目标读者的接受进行选择性的处理和安排。译者作为翻译行为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充分发挥着搭建桥梁,实现各个参与者之间协商交流的作用。因此,用功能翻译理论来研究法律翻译是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实用性的。
  参考文献:
  [1]Nord.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Mellinkoff.The Language of the Law[M].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63.
  [3]陈忠诚.法苑译谭[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4]卢敏.英语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5]仲伟合,钟钰.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系统功能视角下的语篇纯理功能来分析李白的汉乐府诗歌《将进酒》及Stephen Owen和Witter Bynner的两个译本。如此,即可从语篇纯理功能的角度检验诗歌文本翻译的准确性与语篇纯理功能的应用性。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将进酒》及英译本 语篇纯理功能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poem “Qiangjinjiu” a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创作的露西组诗是英国抒情诗的经典,“填补了英国文学史上最令人喜悦的篇章中的一页”。(G.M.Harper)200多年来,许多学者从研究露西组诗入手探讨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及其派生的诗学理念。露西组诗,是桂冠诗人华兹华斯在1978年到1801年中写的五首短诗。对于这组诗集的国内翻译版本,流传较广的两个版本为
【摘要】随着高职韩语专业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改革与发展问题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高职韩语专业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韩语专业在授课中学习方法等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就韩语专业改革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个人看法。  【关键词】高职 韩语专业 问题 改革 途径 策略  一、前言  作为一项重要的高职专业,韩语专业的教学在近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韩语专业教学改革发
【摘要】伴随着国际化发展,各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在国际间传播。我国有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非常出名,同样也被翻译成为外国语言的版本在国际市场当中传播。但是,对于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而言,主要存在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方式,归化是倾向于目的语,尽量将语言翻译得更加容易被本地人所理解;异化主要是倾向于作者,尽量保持“原汁原味”。归化与异化一直都是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难题。对此,为了更好的翻译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本文详细
【摘要】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中,许多种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其中交际法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主流。交际法体现了学习外语的实质,即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语言和别人进行交流。但交际法强调语用规则,淡化语法的特点使其不能满足我国英语教学中的应试要求。在这样一种现状中,英语教师只有把语法教学法与交际法这两种教学思路结合起来,综合应用,才能获得英语教学改革的突破与成功。  【关键词】交际法 交际能力 语法教学法 综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本文通过阐述高职的班级文化内涵,分析高职的班级文化要素与功能,结合重庆工商职业
教学内容  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 Unit2 A new student (Storytime部分)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小学英语五年级 Unit2的第一课时,在 Unit1里我们已经初步了解There be结构句式的陈述的形式  这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There be结构句式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形式以及它们答语,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与部分内容是很难的,学生不易接受,为此我要从分挖掘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日益提高,英语在学校中的重要性也愈发明显,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对我国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而英语在我们整个人生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又要注重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了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重点讨论
【摘要】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战场。而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是高效课堂教学的生命。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成为我们每一位小学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基于此,作为当下一名小学阶段英语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认识,构建优质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育教学 高效课堂 关系 欢快 方法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