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和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现象探析——基于全国抽样调查的混合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流动是义务教育政策和实践中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主要聚焦政策驱动下的教师交流和城乡之间的教师流动,而对公办和民办学校之间的教师流动研究较少。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和来自四个省份的调研资料分析公办和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频率、方向以及可能的原因,统计分析发现,超过半数的样本教师有过校际流动,且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率显著高于公办学校教师;尽管存在着在公办和民办学校之间的双向教师流动,但同性质学校之间的教师流动仍是主要趋势。混合研究表明,影响教师流动的因素是多元且复杂的,但公办和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主要原因有所不
其他文献
学校教学秩序是师生共同建构并维护,植根于一定教育情境之中的有序状态。它存在于教学场域的全时空,深刻影响着教学效能的发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我国学校教学秩序受现代技术手段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双重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价值虚无乃至混乱无序的状态。如此状态在疫情得以控制、学校教学恢复常态后,亦未能完全消除。为此,本文主张通过创建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融合共通的协同育人机制、重申历史传统与理性主义在教育场域的价值、探索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且充满活力的在线教学模式,来抵抗后现代主义和现代技术手段造成的冲击,为后疫情时
摘要:在中国经典阐释话语系统中,文章气象是指造艺者以天赋的生命力为基础,辅之后天学养的涵养充盈,藉由语言文字等为文技巧而呈现出的文章整体风貌与精神品相,并在读者的阅读鉴赏中得以辉映生色,开出自我理解的新意。其间蕴含了本体性的消融、整体性的烘托、意会性的感知等多重意蕴。  关键词:气类;气象;象喻  古人论文,看重文章气象。清人姚鼐认为文章有气象,百世之后,读其文,仍然栩栩如生,如见其人;文章无气象
2021年8月12日,“碳达峰碳中和——气候适应性设计下的风景园林”2021风景园林国际学术论坛在线上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中农业大学、国际风景园林学会亚太气候工作组和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联合主办,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承办。国内外1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1000多位师生参会,《中国园林》《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湖北风景园林》等学术期刊予以媒体支持。
摘要: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说本不是“论诗”而是讲如何“尚友”,但在从汉代到当代的理解和阐释中逐渐成了一个重要的诗学命题,特别是近年来,诸多论者赋予这个命题以崇高的地位,并认为它“构建了中国诗学的千年阐释传统”。由于孟子“知人论世”说表达的模糊性具有差异性理解的诠释学空间,论者们做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和阐释。各种不同的理解都有其合理性,使这个命题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但也存在不少可以深入探讨的问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