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顺利地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而,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提高学生识字的速度和质量,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改革课堂结构为主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以趣激学
根据识字教学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儿童心理及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充分挖掘以趣激学的因素,运用多种学生喜爱的、南观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资料、录像、配乐、学具、游戏等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采用“游拼音动物乐园”、“小旅客乘火车”、“快乐的邮递员”、“摘果子”、“走迷宫”等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识字3的学习中,采用“开火车识字”的方法,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组词、分析字形,说一句话或几句话,其他组学生配音,读错了就要把火车停下来,其他组学生给“修理”(纠正),“修理”后继续“开火车识字”游戏。
二、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也可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1 儿歌识字法
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半的儿歌,在反复诵读中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革;“一点一横长,一撇在左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
2 字谜识字法
儿童想象力非常丰富,根据汉字的特点,用字谜识记生字,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思维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义理解了字义,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一人走进门”——闪;“三人同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学生猜字谜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十分深刻。在进一步的识字过程中,学生会自发地编故事,编字谜。如学习“拔”字,学生编出了小故事:几位小朋友手握绳子在拔河,“友”字上而的点就是小朋友头上出的“汗”。多富有想象力呀!学习“金”字时,编出了谜语“一个人本姓王,腰里夹着两块糖”等等。
3 借助熟字,在自主学习中复习巩固
在识字过程中,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根据熟字换偏旁,尝试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换偏旁的字:“报”与“服”、“他”与“池”、“近”与“听”、“过”与“付”等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宁,而且在自主学习中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旧字,一举两得。
三、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如校园中的校训、班训、课程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学的姓名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发挥,久而久之,学生比以往善于观察了,识字的兴趣也更加浓厚。如《乌鸦喝水》中的生字“喝”和“渴”容易混,有的学生易把“喝水”写成“渴水”,把“口渴”写成“口喝”,这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为什么会口渴?”“喝水要用什么来喝?”在理解的同时,学生会悟出答案。学生会说,只有三滴水,才会口渴。有的说:“口渴了,要找水喝,所以渴的左边是三点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掌握字音,会用生字说话。这样从生活中尝试到识字的乐趣,才会更主动地识字。
四、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小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因此,要保护学生的热情,鼓励学生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树”字时,有的学生说“树”就是“木、又、寸”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树”就是“木、对”这两个字组成的;认识“司”字时,有的学生用“同”字去掉一笔“1”就变成“司”,有的学生用“词”去掉“{”就变成了“司”。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总之,识字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看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多和身边的人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趣味性,这样低年级识字教学效果会更好。
(责任编辑:符洁)
一、创设教学情境,以趣激学
根据识字教学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儿童心理及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充分挖掘以趣激学的因素,运用多种学生喜爱的、南观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资料、录像、配乐、学具、游戏等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采用“游拼音动物乐园”、“小旅客乘火车”、“快乐的邮递员”、“摘果子”、“走迷宫”等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识字3的学习中,采用“开火车识字”的方法,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组词、分析字形,说一句话或几句话,其他组学生配音,读错了就要把火车停下来,其他组学生给“修理”(纠正),“修理”后继续“开火车识字”游戏。
二、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也可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1 儿歌识字法
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半的儿歌,在反复诵读中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革;“一点一横长,一撇在左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
2 字谜识字法
儿童想象力非常丰富,根据汉字的特点,用字谜识记生字,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思维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义理解了字义,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一人走进门”——闪;“三人同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学生猜字谜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十分深刻。在进一步的识字过程中,学生会自发地编故事,编字谜。如学习“拔”字,学生编出了小故事:几位小朋友手握绳子在拔河,“友”字上而的点就是小朋友头上出的“汗”。多富有想象力呀!学习“金”字时,编出了谜语“一个人本姓王,腰里夹着两块糖”等等。
3 借助熟字,在自主学习中复习巩固
在识字过程中,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根据熟字换偏旁,尝试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换偏旁的字:“报”与“服”、“他”与“池”、“近”与“听”、“过”与“付”等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宁,而且在自主学习中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旧字,一举两得。
三、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如校园中的校训、班训、课程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学的姓名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发挥,久而久之,学生比以往善于观察了,识字的兴趣也更加浓厚。如《乌鸦喝水》中的生字“喝”和“渴”容易混,有的学生易把“喝水”写成“渴水”,把“口渴”写成“口喝”,这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为什么会口渴?”“喝水要用什么来喝?”在理解的同时,学生会悟出答案。学生会说,只有三滴水,才会口渴。有的说:“口渴了,要找水喝,所以渴的左边是三点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掌握字音,会用生字说话。这样从生活中尝试到识字的乐趣,才会更主动地识字。
四、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小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因此,要保护学生的热情,鼓励学生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树”字时,有的学生说“树”就是“木、又、寸”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树”就是“木、对”这两个字组成的;认识“司”字时,有的学生用“同”字去掉一笔“1”就变成“司”,有的学生用“词”去掉“{”就变成了“司”。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总之,识字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看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多和身边的人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趣味性,这样低年级识字教学效果会更好。
(责任编辑: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