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食品中16种β-受体激动剂高灵敏检测与膳食暴露评估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les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有效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对β-受体激动剂(瘦肉精)进行有效监管,本研究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法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中16种痕量β-受体激动剂的检测方法.经酶解、提取、固相萃取净化,采用多反应监测(MRM)同时捕集16种目标分子母离子-子离子离子对,7.5 min内实现高效、准确分离测定.16种目标物加标回收率为64.5%~112.3%,日间精密度0.62%~1.37%,保留时间偏差为0.010~0.042,检出限为0.05~0.84μg/kg,定量限为0.17~2.76μg/kg.应用本方法完成261批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风险监测,实现快速准确的批量筛选,发现21批样品中残留11种β-受体激动剂.依据风险监测研究结果对β-受体激动剂进行膳食暴露评估,发现当同一动物组织中同时含有多种受体激动剂,总含量超过1.08μg/kg时将增加健康风险.
其他文献
天然苯甲酸是植物生长期次级代谢产物,本文采集普通居民日常消费渠道中的蓝莓、杨梅、蔓越莓、树莓等32份小浆果,采用GB 5009.28—2016测定样本中苯甲酸含量.结果显示,17份蔓越莓样品中苯甲酸检出率为100%,苯甲酸均值为0.053 g/kg,含量范围为0.011~0.200 g/kg,标准值为0.041 g/kg.15份非蔓越莓样品中苯甲酸检出率为20%,检出苯甲酸的浆果分别为杨梅、树莓、黑加仑,苯甲酸均值为0.006 g/kg,含量范围为0.003~0.029 g/kg,标准值为0.009 g/
本文通过用酸度计法和比色法对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酸度计法操作快捷简便,适用于小批次检验,比色法测得数据更加准确、精密,更适合严要求、大批量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