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两种测定方法比较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oy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用酸度计法和比色法对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酸度计法操作快捷简便,适用于小批次检验,比色法测得数据更加准确、精密,更适合严要求、大批量的检验.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武汉市常青花园小区在售淡水鱼产品的孔雀石绿污染情况.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常青花园周边地区的3个菜市场和3个超市所售卖的常见淡水鱼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组织样本39份,其中检测出孔雀石绿的样本有21份,孔雀石绿检出率为53.8%;超出国家标准的样本有13份,不合格率为33.3%.结论:该区域在售淡水鱼中孔雀石绿的残留情况比较突出.由于试验样本的来源难以进一步追溯,确定孔雀石绿违规添加的环节难度较大,亟需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售淡水鱼产品从养殖、运输到售卖全链条建立起清晰可查的溯源体系,以便更好
天然苯甲酸是植物生长期次级代谢产物,本文采集普通居民日常消费渠道中的蓝莓、杨梅、蔓越莓、树莓等32份小浆果,采用GB 5009.28—2016测定样本中苯甲酸含量.结果显示,17份蔓越莓样品中苯甲酸检出率为100%,苯甲酸均值为0.053 g/kg,含量范围为0.011~0.200 g/kg,标准值为0.041 g/kg.15份非蔓越莓样品中苯甲酸检出率为20%,检出苯甲酸的浆果分别为杨梅、树莓、黑加仑,苯甲酸均值为0.006 g/kg,含量范围为0.003~0.029 g/kg,标准值为0.009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