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体会点滴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q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习作教学一直困扰着我们。提到作文,教师怕教,学生怕学。学生作文成为敷衍老师的一种学业负担,教师苦口婆心,口干舌燥,劝说的语言车载船装也难引起孩子的作文兴趣。学生不知所云,两眼茫然,习作仍是假话连篇,语言干巴,令人沮丧。也许是我们教师指导习作时,让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我是一名在农村待过的小学语文教师,多年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做了一些探索,有几点体会写出来,以求教于大家。
  一、引导观察,顺“手”牵“羊”
  要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仅靠每学期的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自经历的事情,用生动流畅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作文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多练笔,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动手。
  在农村,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回到家里要做很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些直接的生活实践活动,是写作的好材料,我就指导他们把这些生活片断描写出来。像《炉灶灭了以后》《补胎》《妈妈夸我懂事了》一篇篇好的作文就写出来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争胜心,鼓励学生搞小制作、小实验,然后要求他们把制作或实验的过程写出来。利用春游,让学生描写田园风光,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还利用天气变化情况,写出优美的短文。如暴风雨来临前天空有什么变化?开始怎样?下雨时怎样?春雨、秋雨有什么特点?下雪的情景是怎样的?什么是“大雨倾盆”,什么是“牛毛细雨”?学生在写作中既陶冶了情操,又增强了分析、比较、认识事物的能力。善于观察,搞好多种形式的小练笔,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方法。
  二、抓住时机,就“汤”下“面”
  班内、学校内外随时都能听到或看到发生的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事情,一旦听到或者看到,我决不放过,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把握最佳写作时机,就“汤”下“面”。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我捧着《语文》书大步流星地往教室走去。教室里,同学们正在班长的组织下引吭高歌,井然有序。突然,我的视线被讲台前一把损坏的板凳吸引住了。“这又是哪个学生弄坏的呢?天天强调要爱护公物,怎么还是这样?”我按捺住内心的怒火问。突然,我灵机一动,何不把这节课临时改上作文课呢?就地取材,题目就叫“板凳在哭泣”。
  于是,我冷静地走上讲台,把那把“受伤”的板凳小心放到讲桌上。我拿起板凳放到讲台桌上的那一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面对学生的笑声,我极力控制自己的怒火,指着板凳沉重地说:“同学们,好笑吗?”“不好笑!”“为什么不好笑?”全班同学都摇头。“老师看着这把板凳,心里非常难过,非常伤心,我实在笑不出来。为什么呢?要知道没有它们,我们就得站着上课,它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可你们却如此伤害它,我们难道不觉得惭愧吗?此时板凳正在伤心哭泣,你们听见了吗?同学们!你们还笑得出来吗?”此时的教室鸦雀无声,全在听我叙述。随后,全班同学纷纷举起小手。有的说:“我听到了板凳的哭泣声,我想对板凳说,‘别难过,相信损坏你的人此时正在自责呢!他一定会帮你治好创伤的!’”有的说:“我们是板凳的主人,我们没有理由不爱护。”……之后,我顺势引导他们把今天课堂上发生的事写下来。
  作文交上来了,效果出奇的好,连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学生也洋洋洒洒写出了500多字,感情真挚,认识深刻。就这样,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作文,既教育了学生,又训练了他们的习作能力。
  三、整合学科,借“鸡”下“蛋”
  注重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的联系,熟悉相关学科的内容,加以正确引导,借“鸡”下“蛋”,也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写出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文章来。如劳动课中的制作,科学课中的实验,美术课中的制作或图画欣赏。只要我认为时间适当,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就主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一次,科学课老师让学生搞“风向袋”的制作,我就主动深入课堂,协助科学课老师作具体指导,熟悉“风向袋”的制作过程,了解“风向袋”的作用。课结束后,我就不失时机指导学生写作。由于学生亲自操作了整个制作过程,写起文章来也就得心应手了,一篇篇描写小制作的作文就很快完成了。
  总之,作文如做人,正如著名主持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一样,要让每个孩子写出自己独立的个性,重心是教师如何把写作的方法教给学生,激发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给孩子一片肥沃的土壤,让他自己去播种、收获,在正确的引导中让孩子彰显个性,那么孩子们也一定会绽放出瑰丽的习作之花。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昌市第二小学 )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多半要靠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去摸索并逐渐形成,教学语言可谓是画龙点睛之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中,我尝到了甜头,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 立足现实,不说教  学习四年级下册《说到就做到》这节课,我们从课题中的“就”字,就可以感觉到这是一节说教味很浓的课。如何让学生自觉接受这样的一种道德约束,而不说教呢?执教者在教材处理上,花了一番工夫。  说到就做到  ↓  不轻易许诺  ↓  记住承诺  ↓  及时补救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清晰的教学脉络。从耳熟能详的《拉钩》儿歌到家喻户晓的故事《曾参杀猪》,从不易许诺到让学生明白了“一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提及习作,学生是“横眉冷对习作题,俯首狠咬钢笔头”,教师也是摇头叹气,无可奈何。习作教学陷入如此困境,不由得广大师生疾呼:“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也正是这种困境促使笔者去思考:如何化“难”为“易”,让学生高高兴兴学习,快快乐乐落笔,轻轻松松作文呢?为了突破难点,把理念性的目标变成可操作性的目标,需要理论和实
一、抓住契机,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编排的人教版实验教材装帧美观,编排思路清晰、明快,导语、标题、图文框的形式活泼,图文并茂。教材的编排系统性强、更具科学性。其中的语言不仅体现了与孩子们平等交流的特点,还富有激励性。这些特点都深深吸引了对什么都好奇,不论学什么都感到新鲜的低年级孩子们。因此,我们要抓住契机,更新教法,使他们喜爱语文学习。  以第三册第四单元课文《酸的和甜
所谓高效:从成本观念上看,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从全面发展的观念上看,其高效体现在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落实,教学过程是否民主、和谐,教学对象的知识和能力是否
在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还应注重培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及血液透析 (HD)过程中多肽生长因子及凋亡因子的含量变化及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 CRF及 HD前后外周血
本文我们应用有理混合吸引子条件去证明具非唯一不动点的映射Ciric型的若干不动点定理.结果推广并改进已知的一些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