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地区叶菜类蔬菜水耕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feng1979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水耕栽培是无土栽培的一种。利用水耕栽培技术对海南热带地区的叶菜类蔬菜进行种植生产,不仅可以避免因土壤连作障碍造成叶菜类蔬菜减产,而且还能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量,使蔬菜无污染、安全、无农药残留。现从大棚覆盖材料、设备配备、播种育苗、移栽、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热带地区叶菜类蔬菜水耕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叶菜类蔬菜;水耕;栽培技术;热带地区
  中图分类号 S317;S6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066-02
  海南热带地区叶菜类蔬菜生产过程中,因复种指数高、耕作模式不合理,造成土壤连作障碍日益突出,且因环境适宜病虫害发生,使得农药使用过量,叶菜农药残留超标,影响蔬菜产业的发展。水耕栽培是无土栽培的一种,不需要土壤,作物根系直接在营养液中吸收养分、水分等,使作物正常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优势[1],避免土壤连作障碍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2]。水耕栽培蔬菜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使蔬菜无农药残留、安全高效生产,是目前解决海南蔬菜生产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其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1 大棚覆盖材料
  大棚棚型为GP-C5250A钢管塑料大棚,可抗13级台风[3]。棚顶覆盖纳米转光农膜,农膜外层覆盖遮阳率为30%的白色遮阳网,以提高有效光的利用率和降低棚内温度;四周围上60目的防虫网,防止外界环境中的害虫进入棚内;地面铺黑色地膜,防止杂草生长;棚外可安装喷水系统,进一步降低大棚温度。
  2 设备配备
  水耕栽培设备主要包括栽培床、营养液池、水泵、定时器、营养液进液管和回流管、EC值测量仪、pH测量仪等。
  2.1 栽培床
  栽培床骨架由4.0 cm×4.0 cm的金属方形管组成,整个栽培床坡度为100 m降低1.5 m(100.0∶1.5),栽培床长20.0 m、宽1.55 m,头部高0.9 m,尾部高0.6 m。栽培槽为长方形,宽8.0 cm,深5.0 cm;槽上有圆形定植孔,孔直径为5.0 cm,每条栽培槽之间的距离为4.0 cm,孔中心距为12.0 cm。定植孔大小与育苗盘口径相吻合,蔬菜幼苗定植时,根部刚好接触定植孔底部的营养液,植株上部露出槽外。
  2.2 营养液池
  营养液池可用水泥砌成或者用塑料桶代替,要做到营养液池不渗漏,且塑料桶要埋于地下与地面水平,以便营养液回流进池里。营养液池的容积依据栽培床的大小及数量进行设置,一般可按52.5~75.0 m3/hm2的容积进行配置。同时,营养液池要配一个过滤池,以便过滤回流营养液中的杂质,大小依据回流营养液量的多少而定。营养液池及过滤池要加上盖子并采取遮荫措施,防止外界灰尘污染营养液和营养液水分蒸发,同时也可以避免营养液中的微生物见光生长,消耗掉营养液养分。
  2.3 营养液供液系统
  由营养液池、母液桶、进液管与回流管、水泵、过滤网、定时器及部分管件组成。将母液桶中的营养液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营养液池中,配成叶菜所需浓度;再由水泵将营养液通过进液管输送到栽培槽,营养液流经栽培槽随着整个栽培床的坡度流入回流管,最后经过过滤池过滤后,进入营养液池。通过定时器定时,使营养液间歇循环,保证养分、水分、氧气能及时供给到叶菜根系,满足其生长需求。
  3 播种育苗
  3.1 品种选择
  水耕栽培叶菜种类应选适合在海南热带地区种植的品种,一般为耐热性好、采收时间早的品种。如小白菜、菜心、上海青、空心菜、木耳菜等是比较适合水耕栽培的品种。
  3.2 播种前准备
  采用基质育苗。在育苗前,所使用的椰糠必须先经过高温沤熟后再使用,椰糠和商品基质配比为1∶1(按体积配)。需到正规的农资店购买商品包装完好无损的种子。叶菜种子一般不用催芽,可直接播种。
  3.3 播种
  选用长54 cm、宽28 cm、穴深4.5 cm、口径40 cm,孔数为72(6×12)孔的育苗盘。由于叶菜种子较小,人工播种速度慢,而且投放的种子量多,后期还需进行人工间苗;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叶菜播种机进行播种,其优点在于播种速度快,为人工播种速度的7~8倍,且每次每穴投放的种子量为1 粒,节约种子用量,且无需人工间苗,节约人工成本。
  3.4 苗期管理
  播种后第1次水要浇透,育苗盘要保持湿润,一般播种后2~3 d即可出苗。待幼苗第1片真叶长出后,可用复合肥(15-15-15)与水按1∶1 000的比例溶解后浇灌幼苗,次数为1 d浇2次,上午1次浇透,下午针对基质水分偏少的穴盘浇灌。苗龄为15 d左右即二叶一心期即可移栽。
  4 移栽
  4.1 移栽前准备工作
  新安装的栽培床、管道及营养液池要清洗至少3次以上,以便除去一些有害化學物质和杂质。如果营养液池是用水泥砌成,则要用清水浸泡2 d以上再清洗,以去除水泥里的碱性成分。若非首次使用,则将栽培床、管道及营养液池杂质清洗干净后,将水排干,并进行闷棚处理,时间为7~10 d。海南三亚热带地区温度较高,可利用高温及强光照进行消毒处理。消毒过后,对营养液供应系统进行测试,运行正常后再移栽。
  4.2 移栽
  如果是晴天,宜应选择在下午阳光较弱时进行幼苗移栽,避开高温期,可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如果是阴天,则全天候均可移栽。由于栽培槽是活动的,可视不同品种蔬菜的长势情况调整行间距。幼苗带基质栽培,优点在于不用对幼苗进行洗根,从而避免伤根,提高幼苗成活率;同时,基质可作为幼苗的天然固定物,不用特意制作幼苗固定装置,而且基质还能保持水分。移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关键问题:一是将幼苗从育苗盘取出时,应多带点基质,避免基质破裂伤根,根越多越容易成活;二是幼苗移栽期间应保持营养液不间断供应,直到幼苗移栽完成后,方可使用定时器间断供应营养液;三是由于水耕栽培使用浅液流技术,营养液量较少,移栽幼苗时应将幼苗底部对准有营养液流过的地方放入[4]。   5 栽培管理
  5.1 营养液管理
  营养液浓度的调节依据测量各营养液配方电导率EC值进行,营养液配方不同,其EC值也不同,但其调整规律在幼苗栽培管理过程中是一样的,都是随着幼苗生长时期不同而进行浓度调节。本次栽培使用的配方是山崎配方中的莴苣配方,营养液浓度EC值为1.3~1.8 ms/cm。幼苗在移栽5 d内,所用的营养液浓度为标准浓度,EC值为1.3 ms/cm;移栽5 d后,可将营养液浓度EC值在标准浓度和最高浓度EC值范围内变动。如棚内温度过高,可稍微偏低;浓度随着叶菜的生长一直往上调,在生长旺盛期调整到最高浓度EC值,为1.8 ms/cm;之后逐渐降低,到生长后期则调到标准浓度EC值。pH值应保持在6.0~7.0之间。营养液通过定时器定时循环流动供液,由于棚内温度高水分蒸发量大,营养液应每隔5 min循环1次,每次供液时间为10 min。随着幼苗的生长,水分和养分的消耗量逐渐增加,要注意查看营养液池溶液体积和养分浓度EC值变化情况,并及时补充水分和养分;pH值偏高或偏低,可通过向营养液池加清水调节,必要时适当加碱或酸调整;水耕蔬菜生长期间容易表现出缺铁症状,要适当向营养液中补充铁元素[5]。
  5.2 应急措施
  由于海南地区夏季耗电量大,电线负荷高,经常会有短暂停水停电的情况出现,所以要配备1台发电机或蓄电池及体积大的蓄水桶,以应对停水停电,避免造成损失。因叶菜在营养液停止供应后,叶菜根部所储蓄的水够菜苗使用4~5 h,在太阳曝晒的情况下时间会变短,所以应急措施是必要的。
  5.3 供液系统的管理及補苗
  幼苗移栽第2天上午天气较热时,应到棚内检查幼苗是否出现萎蔫,并及时将其调整到有营养液的位置。因为天气热时缺水的幼苗易表现缺水萎蔫现象,所以此时较易发现缺水的幼苗。由于幼苗在刚移栽的5 d内,幼苗正在长根,暂时不能完全固定住基质,所以管道内杂质较多,要及时清理掉过滤网上的杂质,避免堵塞进液孔和过滤池,导致营养液流失幼苗缺水死亡。发现死苗及时清理,并补苗。
  6 病虫害防治
  由于棚内是全封闭的环境,栽培床距离地面较高,土壤里的害虫很难危害到叶菜,且叶菜生长速度快,采收时间早,所以基本不会发生虫害。但叶菜在棚内生长期间难免会因棚内湿度大而基部长霉菌造成腐烂,应及时清除,防止病害扩散蔓延。因水耕栽培蔬菜连续种植生产,棚内难免会由于人为操作疏忽而导致出现蚜虫、菜青虫等危害,必要时可喷药防治。
  7 采收
  幼苗移栽后15~20 d便可采收上市,收割期间可以将营养液供液系统关闭。收割时,用小刀将带出棚外的蔬菜根部去掉,并去除黄叶、烂叶等无商品性或商品性差的叶片,同时也将病虫害带出棚外;避免在棚内操作,防止影响棚内卫生。由于水耕蔬菜无任何泥土和杂质,比较清洁干净,所以去掉根部后不需清洗即可直接包装好上市。
  8 参考文献
  [1] 温祥珍.从国外设施园艺看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J].中国蔬菜,1999(4):1-5.
  [2] 范双喜.蔬菜无土栽培的主要生理障碍及对策[J].北方园艺,2002(3):20-22.
  [3] 杨小锋,刘建,曹明,等.热区经济型抗台风钢管塑料大棚结构优化设计[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37(12):48-52.
  [4] 吴敬才,郑回勇,吴燕,等.叶菜类蔬菜营养液膜无土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5(10):48-50.
  [5] 李芳.无土栽培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6(10):190.
其他文献
摘要 红芭拉多是极早熟欧亚种葡萄品种,2013年初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引种试栽,经过近几年的观察,该品种树体长势健壮、果穗较大、皮薄肉脆、品质优良、成花好、不掉粒,但抗病性较差,在东莞地区不抗白粉病和灰霉病。本文介绍了红芭拉多的引种表现,总结了其主要栽培技术,以供当地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葡萄;红芭拉多;引种表现;栽培技术;广东东莞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
摘要 介绍了桂圆菊、荷兰菊、麦秆菊、凤仙花、美女樱、桂竹香、紫罗兰7种常见园林花卉植物的生长习性、繁殖技术、栽培管理和园林应用,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园林花卉;生长习性;繁殖技术;栽培管理;园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74-01  1 桂圆菊  1.1 生长习性  不耐寒,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忌干旱,栽植土壤要求疏松
摘要 泛玉298是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以自选系D0005-3为母本,自选系F335为父本,于2010年育成的紧凑型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表明,该品种表现高产、优质、多抗、易机收和适应性广等特点,2015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6年参加黄淮海生产试验。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泛玉298;选育;特征特性;优质高产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
摘要 “红茶及控量富硒红茶研制推广”是“十二·五”期间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代表性科研成果,本报告系统总结5年来本项目取得的成效。该项目成果使陕南茶区红茶生产从无到有,形成了红茶产业,并在控量富硒红茶技术上有突破。2012年荣获第十九届农高会后稷奖一等奖,2013年度荣获汉中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研制技术推广应用几年来,仅陕南汉中市就累计带来3亿元以上的新增产值,并带动陕南安康、商洛红茶生产的发展,促进陕
摘要 为了探讨红外灯和紫外灯照射萎凋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以水仙茶树鲜叶为试材,研究不同照射时间、不同照射距离萎凋处理对武夷岩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灯萎凋时间为40 min时,鲜叶减重率达到萎凋适度标准,茶多酚含量降低,苦涩味减弱,青气消失,清香显露;红外灯照射距离为30 cm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与日光萎凋接近,香气表现出清香,滋味鲜爽、醇和;紫外灯萎凋无法达到减重率标准。  
摘要 在冬春持续干旱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大麦作物的生产安全,提高产量,必须进行耕作制度改革,改变常规的生产方式。通过多年探索研究集成大麦早播抗旱减灾栽培技术,包括选择良种、种子处理、整地、适期早播、科学施肥、病虫草鼠害防治、适时收获、储藏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大麦;早播;抗旱减灾;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
摘要 采用不同药剂,研究小麦田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结果表明,秋播期采用芸天力 四冠拌种,生长期单独喷施芸天力150、300 mL/hm2,分别较对照增产8.54%、10.59%;芸天力与杀菌剂足量喷施的小区较对照增产11.88%;芸天力与农药减量20%喷施的小区较对照增产17.58%。喷施芸天力对小麦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达8.54%~17.58%,在农药减量20%的情况下,产量提高5.7个百
摘要 介绍了鲁山县蚕业生产现状,分析了制约柞蚕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柞蚕产业化发展进程提供科学参考。  關键词 柞蚕业;产业化;生产现状;制约因素;发展建议;河南鲁山  中图分类号 [S8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5-0239-02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tatus of ser
摘要 为筛选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早熟马铃薯引种与筛选试验,结果表明:9个引进早熟马铃薯品种中,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的是费乌瑞它、中薯4号、大西洋,产量表现为费乌瑞它>中薯4号>大西洋。3个品种平均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好、适应性强,适宜在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早熟马铃薯;品种引进;筛选;农艺性状;产量;西藏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 S532.03
摘要 本文首先对固原市原州区农业基本情况、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对服务需求的满意程度以及农民对气象服务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深入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原州区气象为农服务中存在的气象预报准确率有待提高、气象宣传工作力度不够、气象服务针对性有待增强、气象服务支撑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必要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以后原州区更好地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