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行动

来源 :中国共青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D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共青团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的一项重要品牌活动。这一行动以“帮助他人,完善自己,服务社会,弘扬新风”为宗旨,以青年自愿参加为基本特征,以义务服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性活动。2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各级共青团和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在西部开发、扶贫济困、大型赛会、抢险救灾、海外服务、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及助老助残等领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取得了许多具有开拓性、标志性意义的成果。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缘起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伟目标。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3年12月,团十三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跨世纪文明工程”和“跨世纪人才工程”。青年志愿者行动是“跨世纪文明工程”首先推出和实施的项目。1993年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的志愿服务,由此拉开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帷幕。接着,在1994年1月2日,团中央又组织广大青年学生掀起“中国大中学生志愿者94新春热心行动”的高潮。全国百万大中学生志愿者走上车站和街道,义务进行铁路春运服务和社区服务。2月中旬,团中央、全国青联实施“为科学家、教育家、老干部献爱心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亲自参加了这次活动。3月5日和6日是全国实行新工时制后的第一个休息日,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在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日”发起了“青年志愿者学雷锋奉献日”活动,并以此为开端,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始走上更加经常、更为规范的轨道。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向并轨的事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缘起提供了精神土壤;发达国家开展志愿服务的有益经验和我国持续几十年开展的“学雷锋活动”,为启动和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青年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与为社会服务实现人生价值成为青年的需求,志愿服务顺应了青年的特点和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困难群体需要政府和社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而志愿服务能够满足困难群体的需要。青年需求和社会需要的不断增长,助推了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不断发展。
  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的脉络
  回顾青年志愿者行动走过的20多个春秋,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以开展大型活动为主阶段(1993年底—1994年底)。这一阶段基本上以开展集中的、短期的大型活动为主,可以说是“学雷锋活动”的延续和经常化,组织化色彩还比较浓厚,参与人群来自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
  第二,以建立志愿者组织网络为主阶段(1994年底—1996年)。1994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同志向大会发来《时代呼唤千千万万青年志愿者》的贺信。此后,各地普遍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并将志愿服务组织向基层延伸,初步形成了全国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第三,以探索实施项目为主阶段(1996年8月—2001年初)。从1996年开始实施的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定期轮换的接力方式,动员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到贫困地区开展1-2年的支教志愿服务。1998年在全国推广后,服务内容逐步从基础教育扩展到医疗卫生、农技推广等。扶贫接力计划探索的“扶贫+接力”模式,对以后开展的长期志愿服务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2000年,启动实施“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以开展助老助残、维护治安、法律援助等专项行动为重点,为社区困难群众或家庭提供经常性帮助,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团中央还联合相关部委实施了“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积极组织志愿者参加“保护母亲河行动”等环保活动。
  第四,以实施注册制度为主阶段(2001年初-2003年初)。2000年,在全国首次提出“注册志愿者”概念,开始进行志愿者注册试点工作。2001年,团中央颁行《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范围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旨在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可以经常参加志愿服务的队伍,培养基层志愿服务骨干力量,并带动志愿服务的组织、项目和机制建设的整体发展。2006年,团中央又修订颁行了《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现在启用了“网上注册和管理信息系统”,志愿者注册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广泛推进。
  第五,以实施西部计划、海外计划等重点项目和开展大型赛会、重大突发事件志愿服务为主阶段(2003年5月至今)。从2003年起,团中央联合相关部委启动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此为标志,青年志愿者行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初步形成政府资助、团组织承办、社会化运作、项目化管理的工作格局。2002年5月,团中央启动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向老挝选派5名青年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者首次走出国门。2005年,团中央会同商务部,将海外服务计划纳入国家对外援助工作范畴。截至目前,已先后选派700名青年志愿者,到亚非拉2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圆满完成我国承诺的“3年内向非洲派遣300名青年志愿者”的光荣任务。
  在抢险救灾领域,各级团组织组织动员了超过491.4万名志愿者参加汶川特大地震、5900名青年志愿者参加玉树地震、3000名青年志愿者参加舟曲泥石流的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志愿服务。
  在各类国内外大型赛会中服务的青年志愿者已近千万,其中170万名志愿者为北京奥运会、218万名志愿者为上海世博会、60万名志愿者为广州亚运会提供了辛勤、周到、细致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第六,优化提升阶段(2008年至今)。2008年中央文明委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团中央根据新的志愿服务格局,提出了“把志愿者的精神、热情、专长、服务时间有机结合,通过团组织的制度化安排转化为长效服务机制”的要求,围绕社会需求,探索形成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重点实施了“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計划、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和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参与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芦山地震等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工作。积极运用新媒体推进青年志愿者工作。加强青年志愿者文化产品推广,选树大批优秀青年志愿者典型。部分地方探索建立了志愿服务基金会和具有枢纽功能的志愿者联合会。   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主要成效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不断开拓创新,通过数以万计青年的无私奉献,成效显著,服务内容、领域、范围和参与人次等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成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创新,引领汇聚广大中国青年的一面重要旗子。20多年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取得的重大成效,主要是:
  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经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人数达到5000万,初步建立了由领袖型志愿者、骨干志愿者、专业志愿者、普通志愿者组成的层次丰富、结构合理的志愿者队伍。
  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党政关注、社会急需、青年能为”为切入点,不断创新服务领域,目前已涵盖社区服务、扶贫济困、助老助残、大型活动、环境保护、抢险救灾、西部开发、海外服务等领域,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青年志愿者精神广泛传播。各级团组织引导青年在志愿服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成为广大青年普遍接受的主流价值和生活时尚。广大青年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也成为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的播种机、宣传队,参与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组织体系和服务平台不断健全。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广泛联系、吸纳、引导、培育社会志愿者组织和青年公益组织,形成了以团组织为核心的社会化组织体系。适应网络社会发展趋势,建立了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
  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形成了“党政支持、共青團承办、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以服务时间为标准的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了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建立了以“结对+接力”为基本模式的项目运行机制,保证了志愿服务项目实施的长效性;探索遵循市场机理的资源配置机制,搭建争取社会支持的市场化平台,将志愿者、项目、资源等要素有机整合。17个省(区、市)和11个城市颁布了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这为青年志愿者行动乃至整个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推动着志愿服务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青年志愿者工作创造了一种新的有效的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机制和方式;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变革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创造了一种为当代中国青年所喜爱和接受的新的精神时尚,是共青团组织在2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出的宝贵工作品牌和重要事业,是共青团的宝贵财富,也是共青团在特定历史发展时期作出的重要社会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
其他文献
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的重度污染天气,24个城市启动雾霾红色预警,日均深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71个,京津冀周边地区8个城市出现AQI(空气质量指数)小时值“爆表”情况。受雾霾天气影响,多地机场航班、高速公路受阻。  近几年来,雾霾已成为北方地区的“季节性”灾害,面对如此这般每年必有的“十面霾伏”,网民表现得愈发“淡定”,社交媒体充斥着各种戏谑段子,公众在层出不穷的段子中宣泄情
期刊
在党的群团改革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开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社会的变迁、青年的需求、我党的期望都推动着共青团组织不断实现自我变革。共青团如果不积极应对、不改革创新,就不仅是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而且可能失去组织存在的价值。  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共青团组织跳出“就团论团”的模式,在坚持政治功能和经济基础的前提下,
期刊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等教育领域,落实好上述要求,必须旗帜鲜明地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用立德树人统率改革发展、凝聚师生共识。  對共青团而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始终坚持的
期刊
三十岁一过,仿佛大限已至,按惯例已经很难被看作是青年,人生进入加速度,不受控制地开始一路向四十岁狂奔,有不断新生的少男少女作为参照物,谁还能从容漫步。尤其作为团干部,在一般人的眼里因为和青春距离太近,对其青春的标准也更加苛刻,而这种压力通常来自别人的眼光而不是时间的重力。好像是担心我没有年历、闹钟和手表,一路上总是不断有人提醒着我,上了年纪的长辈有些忧心忡忡,差了几岁的朋友带点倚小卖小。对他们的心
期刊
2016年以来,团兰溪市委在团金华市委的指导下,结合兰溪本地实际,整合团内外资源,以打造“网络阵地+实体阵地”交汇融合平台为抓手,将“青年之声”作为青年反映诉求、团组织提供帮助的互联网O2O平台,在推进“青年之声”的平台搭建、服务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推进,做到线上线下联动,虚拟实体融合,当好青年的代言人、贴心人和知心人,为青年提供即时有效的“一站式”服务,让团青“触网可及”。具体
期刊
秦宜智书记说:“共青团是青年人自己的组织,共青团改革需要青年的广泛参与。”在共青团改革的背景下,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如何成为神一样的队友?我以自身的工作经历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工作角色和工作领域的融入  2005年,我们几个青年人在网络上发起“呼吸联盟”,2007年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2008年我们获得了团中央“第七届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我于2010年正式受聘成为团
期刊
内蒙古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青年群体类型多样、思想多元、分布广泛,全面推进团干部常态化联系青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种情况,内蒙古提出了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3+1”制度体系,“3”为: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1+100”)、“团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8+4”)工作制度、团干部“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工作(“4+1”);“1”为“五级示范抓引领·常态化联系服务青年在基层”行动。四项制度
期刊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党员干部提出“八个不允许”,其中指出:“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 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百姓情怀。把这种百姓情怀转化为共青团的语言和行动就是要提高共青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切实解决脱离青年的问题。广大团干部要尊重青年主体地位,
期刊
高职院校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新时期党加强对青年学生的联系、引导、服务的重要途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贴高职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以学院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为重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提出的“六有”(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要求,努力推进第一课堂
期刊
自2016年5月份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工作启动以来,团宁波市北仑区委狠抓落实,周密安排,围绕提高“覆盖度、参与度、活跃度、认可度、满意度”的工作理念,推动“1+100”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切实见效。截至10月底,全区20名专职团干部、54名兼职团干部已联系服务青年3677人。  “系统整合”提高青年覆盖度。按照“系统”理念,将“1+100”工作作为事关共青团全局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推动“1+100”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