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青年之声”,让团青“触网可及”

来源 :中国共青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p2002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以来,团兰溪市委在团金华市委的指导下,结合兰溪本地实际,整合团内外资源,以打造“网络阵地+实体阵地”交汇融合平台为抓手,将“青年之声”作为青年反映诉求、团组织提供帮助的互联网O2O平台,在推进“青年之声”的平台搭建、服务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推进,做到线上线下联动,虚拟实体融合,当好青年的代言人、贴心人和知心人,为青年提供即时有效的“一站式”服务,让团青“触网可及”。具体做到两手抓:
  一手抓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运行机制,牢牢把握“青年之声”工作的规律和要求。“青年之声”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共青团工作的有效方式,是我们融入青年、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新阵地。团兰溪市委本着科学、高效的原则,扎实做好“青年之声”平台的搭建和运行,并以此为枢纽,全面真实地掌握青年诉求。一是构建“三员”工作队伍体系,形成有效的即时反应链条。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管理员+兼职管理员+基层联络员”的工作队伍。其中市本级配备1名专职人员担任“青年之声”工作管理人员,负责平台的搭建、维护和管理;入驻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9个社会组织志愿者轮流担任兼职管理员,负责接待与本团队服务专业相关的提问需求;各基层团组织负责人为基层联络员,负责引导所辖区域青年更多地加入“青年之声”。截至目前,共有基层联络员80人。二是“动静结合”,既坚持常态化运行机制又时变时新加强技术迭代。“青年之声”平台现已拥有下级组织22个,共搜集到青年之声提问1613条,回复了1454条,平台运作已渐入正轨。我们的各级管理员依据轮值制度做好平台的专兼职管理工作,做好每日“声音”的审核工作;同时,我们将“青年之声”工作列入团市委工作的“一周早鸟表”,做到每周一总结。针对青年对移动互联网的偏爱,我们还增设了移动客户端的导入口,在“兰溪新青年”微信公众平台上开辟了“青年之声”专栏,让“青年之声”成为青年随时能找得到和用得上的掌上平台。三是“众筹思维”,在整合力量中当好桥梁纽带。与各相关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紧密联系,借助外脑,通力合作,全面统筹创业、就业、法律、心理、健康、婚恋、公益等多领域的专家团队,提升“青年之声”专业化水平。到目前为止,已拥有各类专家3141人,包含兰溪市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团成员35名,浙师大法政学院和教育学院的学生教师60名,以及乡镇街道团委、青工团委、学校团委、青联、青企协、社会组织负责人在内的专家队伍。
  另一手抓线上线下的资源共享机制,全面加强“青年之声”平台服务能力建设。团兰溪市委以各基层团组织为依托,全面结合“双网互动”工作,将“青年之声”工作尽可能以最大范围覆盖各领域青年,增强服务青年和凝聚青年的综合实力。一是上下联动了解青年需求。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青年需求,团兰溪市委开展了“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大脚掌走基层调研活动,团市委机关干部带头,动员各基层团组织负责人积极参与,共走访青年1000余人,收集到青年需求212条(重复不计)。二是虚实结合打造青年阵地,“青年之声”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长在收集青年需求,短在满足青年需求的路径上相对有限,为此,团兰溪市委在对青年需求进行梳理归总后,以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作为“青年之声”实体阵地的核心,辐射出4个青年阵地,分别为青年智库空间、快乐周末秀场、“布织道”青创空间、“小青团”志愿服务亭,健全完善从线上向线下延伸的O2O机制。其中,青年智库空间设在兰溪市总部大楼企业服务中心24楼,主要为青年创客交流学习提供场地和师资力量,现已举办各类沙龙5场;快乐周末秀场设在市青少年宫,主要为满足节假日广大青少年的校外活动需求,2016年已举办了18场活动,参加的青少年达到了1万余人次;“布织道”青创空间设在黄店镇芝堰村,主要为青年创客免费提供产品展示和销售的平台,到目前为止已有3家企业入驻;“小青团”志愿服务亭设在兰溪的地标性公园——中洲公园内,主要为市民提供非贵重物品寄存、失物招领、急救小药箱、爱心雨伞、手机充电、婴儿手推车、漂流书屋等服務。三是尽心尽力设计活动载体。团兰溪市委结合从线上和线下收集到的青年需求,以婚恋交友、困难帮扶、创业创新为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青年活动。如以婚恋交友为主题的“很高兴遇见你”系列联系活动,现已举办3期;以困难帮扶为主题的“爱心杨梅”义卖活动,已连续开展4年;以创业创新为主题的青创大赛、青创英雄、青创联盟、青创论坛、青创空间等青创系列活动已全面开启并持续进行;以学习交流为主题的“我的青春故事会”系列活动和“三人行”—“归去兰溪”青年智库沙龙活动已分别开展2期,2016年还特别针对企业青年开办了外贸商务英语研修班,即时回应创业青年需求。
  “青年之声”大型社交互动平台是共青团打破“直接联系青年”最后一纳米的有效手段。同时,对于每一位团干部而言,通过“青年之声”直面青年,接受群众的工作检验,从键对键到面对面,最终实现心连心,无论从品牌塑造、运作模式、运营手段、客户粘度、平台体验等方面,我们仍任重道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团兰溪市委将继续保持昂扬的工作劲头为打造更受兰溪青年人欢迎的网上共青团——“青年之声”而求索、而奋斗!
其他文献
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加强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青春正能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紧密围绕党、团教育方针、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凝聚广大团员学生力量的时尚载体。  自2012年起,在团绍兴市委的指导支持下,绍兴中专志愿服务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新常态”下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发展需求,深化志愿服务路径领域,构建了以《绍兴中专志愿服务管理细则》为蓝本的“一套制度、两个平台、三项
期刊
聚齐鲁英才论道明志,扬稷下遗风辩理修身。6月18日上午,由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组委会主办,团山东理工大学委员会承办的山东省大学生辩论赛圆满落幕。此次辩论赛选题紧紧围绕“争做‘六有’大学生”主题设计,设置了“做网红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校园贷是否应该被限制”“青春应该多元尝试还是目标聚集”“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王者归来’还是‘昙花一现’”四个辩题,旨在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
期刊
“波普”起源于西方,具有使用现成品、运用夸张的色彩和造型、强调与大众传媒的结合、诠释社会现象和风气等特点。 近年,在微信朋友圈流行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宣传画并配以文字。文字使用了具有大众文艺特点的句式,糅杂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表述。此类作品具有鲜明的波普特征,在网络广泛传播,并经由网民不断创作充实。青年作为新鲜事物的追捧者,在此类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此类作品
期刊
按照团海南省委第四批“常态化下沉基层”工作要求,我从3月6日至7月7日,下沉到团海南省琼中县委帮助指导工作,进村入户,面对面了解青情团情,征求意见和建议,记录工作日志,搜集青年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下沉期间,走进117个村庄,联系909名团员青年,撰写日志75篇共计4.1万字。  走出机关下得去,进村入户接地气  大家会问,“下沉是什么,下沉干什么?”通过4个月的下沉,我以实际行动
期刊
共青團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学校共青团工作在全团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源头性、战略性地位。学校共青团改革是全团改革的关键领域,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正本清源,强基培元,着力解决组织和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切实保持和增强学校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改革的路线图已经绘就,当前最重要的是全体团学干部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施工作业”,真抓实干,
期刊
2017年是实现鞍钢集团“保生存、求发展”工作目标的关键之年,更是全面打胜扭亏脱困攻坚战,实现鞍钢新的振兴发展的决战之年。鞍钢共青团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着力推进鞍钢共青团“三大品牌工作”,凝聚企业青春力量、提升组织价值创造、巩固企业改革基础、打造一支钢铁之团,全面提升团组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力,在推进集团公司“四项重点工作”中实现有效作为,在破解企业改革发展难题中体现青春担当,在实现
期刊
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的重度污染天气,24个城市启动雾霾红色预警,日均深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71个,京津冀周边地区8个城市出现AQI(空气质量指数)小时值“爆表”情况。受雾霾天气影响,多地机场航班、高速公路受阻。  近几年来,雾霾已成为北方地区的“季节性”灾害,面对如此这般每年必有的“十面霾伏”,网民表现得愈发“淡定”,社交媒体充斥着各种戏谑段子,公众在层出不穷的段子中宣泄情
期刊
在党的群团改革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开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社会的变迁、青年的需求、我党的期望都推动着共青团组织不断实现自我变革。共青团如果不积极应对、不改革创新,就不仅是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而且可能失去组织存在的价值。  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共青团组织跳出“就团论团”的模式,在坚持政治功能和经济基础的前提下,
期刊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等教育领域,落实好上述要求,必须旗帜鲜明地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用立德树人统率改革发展、凝聚师生共识。  對共青团而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始终坚持的
期刊
三十岁一过,仿佛大限已至,按惯例已经很难被看作是青年,人生进入加速度,不受控制地开始一路向四十岁狂奔,有不断新生的少男少女作为参照物,谁还能从容漫步。尤其作为团干部,在一般人的眼里因为和青春距离太近,对其青春的标准也更加苛刻,而这种压力通常来自别人的眼光而不是时间的重力。好像是担心我没有年历、闹钟和手表,一路上总是不断有人提醒着我,上了年纪的长辈有些忧心忡忡,差了几岁的朋友带点倚小卖小。对他们的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