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兴趣探讨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那么究竟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经过了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本文结合本人 所教音乐学科的实际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音乐 审美观 情感化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都说出了兴趣对求知的重要性。兴趣是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音乐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一个成功的音乐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烈火,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培养和发展他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这是保证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结合自己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音乐情感,发挥想象能力激发兴趣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不同歌曲的節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曲而产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当然,为学生创造自由的想象空间,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去想象,是要建立在音乐要素之间的基础上的。音乐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但并不等于所有的音乐都必须描述一个场面或着表现一个场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音乐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想象。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二、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 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三、运用优秀音乐作品激发兴趣
  不论古今中外哪一个时代的优秀音乐作品,都是极具艺术魅力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又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欲望。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音乐作品给学生,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中的欣赏课中选取了优秀的音乐作品,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接触优秀音乐作品的途径。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密切关系的。相反,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可见,利用优秀音乐作品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方法。如新疆民歌《我们新疆好地方》这是咱们非常熟悉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非常优秀的音乐作品。这首歌是一首描绘新疆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及新疆各族人民热爱自己家乡的真挚情感!在音乐欣赏课上欣赏这首歌,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歌的特点,还可以了解新疆地区的音乐特点,加上一些衬词和波音的使用,更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上歌曲难度小,学生就会对欣赏、学习这首歌产生兴趣,进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可见,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其本身就是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的。当然,最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对优秀音乐的表现。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现实,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教师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并自觉的向教师学习,有效的提到学习兴趣。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自然、美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运用多媒体的视听、运用语言艺术的描绘、师生实践活动的创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这种教学改变了以往刻板、机械的教学,只要教师遵循音乐作品的意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学生便会饶有趣味地学习音乐。真可谓:以境动情,情境交融,美在其中。
其他文献
【摘 要】音乐情境教学,能使初中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使抽象的艺术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接受与掌握。这既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力,也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在当今教育大改革的形势下,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将展现出富有魅力的前景。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 情境教育 教学方法  随着网络技术和音响媒体的普及,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越来越多,但大多数
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教好高中数学,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值得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好好思索。作为教师来说,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习效率呢?经过笔者多年的总结,认为,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在此,我谈一谈自己对课堂新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
期刊
【摘 要】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是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但是,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土地上,新课程理念吹来的风似乎给这片大地带来的影响残缺不全,学校或教师对学生问题发现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依旧停留在被动的处境。  【关键词】生物学 问题发现 现状  生物学的核心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观察、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寻求创新,善
睡莲是睡莲科(Nymphaeaceae)睡莲属(Nymphaea)多年生水生草本观赏植物,分为热带睡莲和耐寒睡莲两个生态型。睡莲因其花色艳丽,姿态优美、香气远溢,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以睡
梨是典型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植物,自花授粉座果率低。梨自交不亲和性由单一基因位点的S复等位基因所控制。在梨栽培中,必须配置S基因型不同的授粉品种才能保证正常的授粉受精
【摘 要】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改革,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初中化学是为高中化学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应该多注重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初中化学中的重点内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介绍,并分析其在初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以方便学生对其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关键词】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 解题 应用 分析  初中化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单质和化合物的化
【摘 要】本文依据美国学者布鲁姆所提出的学习理论,研究了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之中的应用,从而使初中英语教学做到既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又能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主动投入学习。  【关键词】初中英语 分层教学 个体差异  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然而,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依然存在忽视初中生实践运用能力与学习兴趣培养的现象,导致英语教学现状根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语文是对诗意的追求;语文是要呵护学生心底最柔软的东西;语文是要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可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爱上语文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不能不说是语文的悲哀。作为最有活力、最具灵性、最有趣味的学科,屡屡遭受学生的冷遇,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应是刻不容缓,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激活语
期刊
【摘 要】反思是对已有知识和方法的再次思考,也是对学习过程和教学思想的再探究。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新课改要求革新教学理念和模式,引入教学反思课模式,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模式是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基于创新、实践、探究与应用的数学学习目标,展开对学习过程的
【摘 要】本文主要从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学的主要特点入手,对乡土地理教学的必要性也就是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对于课堂的实际意义进行分析,并对于地理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也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乡土地理 资源利用  一、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学的主要特点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教学,也可以称为小地理教学。由于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区域的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也是各有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