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与速度 飞车雪野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ror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雪不止意味着温度,也意味着难度和速度越野翻越,听其险、睹其难,“单骑踏雪行”轧出难度的车辙;
  雪地飞车,也可弛、也可张,“赛车疾速冰雪地带”带出速度的气息。
  
  难度 单骑踏雪行
  关山飞渡
  
  翻越冰雪坝头
  
  3月份初听说车友几人要一起去翻越河北丰宁坝上的坝头,而我守着一辆还趴在修理厂里的越野车急得头顶直蹿火。结果,提前从医院出来的爱车让我精神一振再振,加上北方突降的暴雪,我忽然想:我要是真提前他们一天单独进行此次翻越,那可能会有两种结果。
  第一种,我没到坝底就陷在沟中深雪,然后在车中过夜。第二天,队友阿嚎经过,我在车中不好意思地用睡袋蒙住头,就听阿嚎用对讲跟其他队友说:头车发现陷车一辆;另 队友986接着说:车里人的形状看着眼熟;曹哥又说:咦,看着像关山呀!最后有人急了:那还等啥呀,快救援呀!
  第二种结果: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爬到坝顶,在雪墙面前止步,给自己想一千个不能退回去的理由,然后开挖。第二天,四好汉上来,看见一个人举着铁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像个雕塑。然后过去一拍我肩膀,我轰然倒地,四好汉齐声说:冰雕。然后低老师又补了一句:也可以理解成行为艺术。
  产生这段遐想并不是我脑细胞过于活跃的原因,而是越野的车友都知道,在这种天气单人单车穿越这条路线要面临花样繁多的“可能”与“不可能”。
  
  还是上路了。16号清晨,挥别八达岭高速清河收费站,我和我的吉普车出发。我选择的路线是延庆——白河堡——蒋家堡——112国道至白草。这条路是去坝头最近的路,白河堡段头文字D山路,过张家窑后还有一段25KM的砂石 硬土路,开起来颇有挑战。中午时分,出黑龙山村进沟,到此时一切都顺利。一路上的雪都化了,路面已经很干了。但接近白草的时候向北望,坝头一带的山顶上依然闪着耀眼的雪光。进沟后,积雪逐渐变厚。五天前,队友阿嚎在雪最大的时候进山,他们遇到的最大挑战来自于阻力,因为雪太厚了。五天后,有些地方雪依然很厚,但正午时分,积雪下面,雪融水开始汇成小溪,泥地开始反浆。我的车没锁,能倚仗的只有两件武器:百路驰MT、六缸切的低速四驱系统,当然,还应该加上绞盘。我的战术指导方针是:胆大心细,选择路线上要像手术刀一样精确。我告诉自己,越野是一细活,动脑子比动手要勤、要快。
  我面前的这条雪胡同才是真正的挑战。一条30米长的凹形路,也就是说中间低,两侧路肩高出1米,路面自然形成了雪窝子。看车辙,阿嚎他们上次选择了左侧上坡,生开了一条路。现在雪层没那么厚了,我试图硬闯。然而几米后,车遇阻无法前进。下车看,右侧雪深,没过半个车轮,左侧好一些。低四扭力虽大,但无能为力。将左侧车轮开上左侧路肩,成走单边之势,或者叫骑墙,右侧车轮压在浅雪区。十米后有一巨石拦路,下墙绕过,回来继续骑墙,最终通过这一困难路段。
  距坝头还有二百余米的时候,一个更大的弯道出现了。通过观察车辙和清净重现式的判断,我上了一个貌似可以通行的外倾的斜坡,右高左低,我用低四三开到一半,怕上坡的时候扭力过剩车打滑,中途换了个低四四。事实证明,这是个致命错误。20公分厚的雪,又是上坡,换挡的间隙就跟踩刹车没什么两样。车没上去,降挡再冲,原地打滑,后退再冲,车从此开始向左侧低处漂移,最后,几经挣扎,车头已经跟坡底的河沟垂直了,距离仅剩三米左右。无论怎么努力,车只是向下走。
  单人单车最先遇到的雪地自救开始了。
  
  雪地自救
  
  第一步,制止下滑,将车头拉向右侧,与河沟平行。实施方法利用绞盘,以车身右侧垂直方向20米外一棵树为锚点。经过奋战,车被拖到离树两米远,身后是三十多公分深的两道雪沟。
  第二步,在斜上方坡顶,路的另一侧再选棵树做锚点。选了最近的一个枯树根,挂上抱树带,钢缆拉出20米,搭上军大衣。经过几次“纠缠”,终于从雪沟里挣脱,继续上坝。上坝的路是积雪,冰层、融水。泥地、碎石混合,完全是六缸切的低四扭力 百路驰MT的表演舞台,一气呵成,中途下车拍了几张照片。
  最激动人心的是到坝顶。刚从山神庙处往上看,坝顶的那堆雪块就像一个小型冰川。等到了近前,我抑制不住地想乐,面前的一米多高的雪胡同,整个就是一后现代冰川遗址。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可是这个“死里逃生”又“笑傲巅峰”的兴奋时刻,我却只想用二锅头来表达一下心情。没人可以推杯换盏,只好一个人把酒言乐。冰天雪地的这么一刻,手里的小二却烧着了天边的落日。折腾了一整天的疲惫开始随着酒精慢慢爬上腰背,爱越野的人倒不喜欢说个征服,就算是喧闹的一日体验吧。
  酒气弥漫,天地晶莹。
  
  速度 赛车疾速冰雪地带
  保力
  
  WRC的冰雪拉力赛
  
  碧蓝的天空、皑皑的白雪,涂抹艳丽的WRC赛车以超过100公里/小时的平均时速疾驰而过——这是法国电影《疯狂的士》中一闪而过的镜头,这是瑞典拉力赛的惊鸿一瞥,这是冰天雪地中的高速赛事。2007赛季瑞典拉力赛的总部设在瑞典中部的卡尔斯塔德市,维修区则设在附近的哈格福斯小镇。卡尔斯塔德在维纳恩湖的北面,位于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之间,据说这里最低气温可以降到零下27摄氏度。
  瑞典拉力赛从1973年进入世界拉力锦标赛的赛历,是WRC中惟一一个完全在雪地上进行的拉力赛事,甚至有的赛段设置在冰封的湖面上(要求冰层厚度最小80厘米)。它是一站难以预料结果的极端赛事,是最为艰苦难缠却又最具诗意传奇色彩的赛段。在瑞典拉力赛中,获胜最多的是本土瑞典车手,其次是芬兰车手,之后是挪威车手,几乎是清一色的北欧人。这条“北欧定律”保持了31年,直到2004赛季法国人塞巴斯蒂安·洛伯勇夺冠军才被打破。
  瑞典拉力赛有点像是将芬兰的高速柏油路和法国科西嘉拉力赛以及西班牙拉力赛中的一些柏油路混合在起,只是时空转换换到了冬季的瑞典。
  要在这站比赛中胜出,车手们需要足够的信心,指尖的灵敏感觉和快如闪电的反应速度。如果能在这里赢得比赛,差不多就可以成为WRC历史上真正的拉力英雄了。
  
  
  踩着“高跟鞋”
  
  当我乘坐的飞机抵达斯德哥尔摩机场,迎接我的是跑道上的冰。飞行员着陆后,拒绝滑行到候机楼,为此我不得不在跑道边上等候拖车。看来在冰雪上行驶,对于一名驾驶者,首先需要的就是足够的信心。
  今天最低温度零下11摄氏度,最高温度零下4摄氏度,降水概率15%。这个温度车手们乐于接受,“干冷”正是典型的瑞典拉力赛的天气。对于适应这里气候的瑞典人和芬兰人,无疑是最有可能在这里夺得冠军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今年的瑞典拉力赛增加了一个全新的超级赛段,距离卡尔斯塔德市几公里的Farjestad跑马场搭建了一个长度为1886米的超级赛段,其中还包括一个30米长的飞车区,预计赛车在这里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160公里/小时。瑞典拉力赛是WRC赛历上速度第二快的一站赛事,上赛季瑞典拉力赛的冠军得主格隆霍姆在这里的平均时速是110.78公里。
  瑞典拉力赛道,路面覆盖着一层松软的积雪,积雪下面是坚硬的冻土带,赛道的两旁遍布着雪堤,车手们的爱车不得不踩着“高跟鞋”——雪地轮胎(很窄的钉子轮胎)参赛。雪地轮胎与普通轮胎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外层表面还附着超过400个由钨铝混合而成的雪钉,具体数量为前胎420个雪钉,后胎588个雪钉。正是这“高跟鞋”可以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穿透积雪深入冻土带,获得强大的抓地力,从而保证赛车的高速行驶。而雪堤可以在复杂的弯道中帮助车手们指引方向。当然,如果以错误的速度撞上雪堤,面临的就不仅是赛车被吞没,还有可能是赛车上的雷达系统被损坏。要在冰雪路面上疾驰而过,可不是看起来那么容易的。
  车手喜欢不喜欢这站的比赛,我不知道,但瑞典人喜欢不喜欢这一站的比赛,拉力赛沿途说明了一切。一个个瑞典人可称得上有备而来,他们背着折叠凳、防潮垫、食品和饮料,还有木柴、方便烤炉, 边吃着烤香肠、喝着冰啤酒,边看着比赛,俨然一个巨大的室外烧烤节。火热的气氛与激烈的角逐让我几乎忘记了寒冷。
其他文献
曾有漂流者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在漂,  只有漂之中,才知道人是如何的紧张、孤独和无助,  只有漂过了,才知道一个停靠的岸是何等重要。  长江源漂流虽然留下一些遗憾,但有些遗憾是可以弥补的,也不算遗憾了。我两次游历长江源,代价不小。太多的深思熟虑,苦思冥想并没有开启人生智慧的大门。看流云飞逝,急流淙淙,大千世界沧海桑田。山川依然如旧,人面桃花仅在陈旧模糊的记忆之中,长江源漂
翟墨,山东人,1968年生。艺术家,航海探险家。旅居法国,新西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2000年2月~2001年8月,自驾帆船环绕新西兰一周,并在奥克兰艺术中心举办画展。2001年9月自新西兰跨南太平洋马德克和汤加两大海沟,历时28天到达斐济首都苏瓦港。2003年3月自驾帆船从大连启航,途经青岛、连云港、上海、温州、宁波、福州、廈门、台北、深圳、香港、海口、三亚、西沙、南沙等海域,经55昼夜实现“中
婺剧,作为乡土文化的戏曲,不会因为生存困境而消失,总会用她那草昧的气息行走在乡村和城市之间,伴随着一批忠实的婺剧戏迷的拥护,随行着、传承着……对于童年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或多或少淡化了一些。可每当行走在某处,闻到那熟悉的锣鼓声时,总会循声而去,去寻找一直陪我长大,深藏在记忆深处的乡戏——婺剧。看到那齐刷刷趴在戏台子前的小不点儿,就怀念自己小时候穿着开裆裤在台上台下疯玩的样子。乡野百姓是剧团的忠
海拔表从154米迅速攀升至4200米。我们的目标是世界最高的热带山脉布兰卡山。随着海拔的升高,我们的热情也迅速高涨起来。目标是6000米,不过也许能更高。要知道这里可是安第斯山,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它沿南美洲西海岸一路向南绵延九千多公里,其地质结构甚至延续到南极半岛。这里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各种各样的山地景观,从巴塔哥尼亚的石塔与冰盖到智利北部完全贫瘠的火山群,从波利维
本年度的班夫山地文化电影节的图书评奖共有九个类别的113本图书入围,其中33本获得提名进入决赛,这些图书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虽然,史蒂夫·乔布斯说过人们已经不再阅读,40%的美国人一年读书不超过一本。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读书”已经失去了它的精神,仅剩的躯壳也淹没在快速消费的潮流中。但是,如果你看了以下这些书的介绍——从讲述越野赛运动快乐致死的《致命浪潮的生动教训》,到关注北极生态环境的《北极
镇远是明清时期的水早码头,西南一大会都,东西南北商贾的会集地。静谧蜿蜒的潕阳河源自西部大山,自西向东穿流过镇远,在城中绕了一个巨大的“S”形太极图,将镇远一分为二,自明至清,更是府(州)卫(县)同城,县置南岸“鱼眼”称卫城,府设北岸“鱼眼”称府城,如此阴阳合一的太极城镇形态,堪称得天独厚。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天人台一的独特的太极图古城风貌。正因为如此特殊的形态使得这个古
这个世界没有主宰,只要勇于挑战,世界就在你脚下……2005年4月30日,朴英硕抵达北极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探险大满贯的终极英雄。  今年47岁的朴英硕外表并不粗犷,登山生涯颇具戏剧性。高中偶然看到东国大学登山队登顶马纳斯鲁峰的庆祝会,就如同1880年4月24日,年方15岁的斯文·赫定看见斯德哥尔摩倾城欢迎成功打通北极东北航道的维加号探险英雄载誉归国,被热烈的狂喜与兴奋所感染,在这一天决定了他的人生
旅行地    兰溪市位于金华市西部,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部边缘。千年古城兰溪隶属金华,  “溪以兰名,邑以溪名”,是中国兰花之多。兰溪最有名的就是全国最大诸葛亮后裔聚居地——诸葛八卦村。其次为水陆兼有,长达千余米的“地下长河”——六洞山。兰溪古城多藏龙卧虎的古村落,新近被开发的千年微派古村“长乐福地”和芝堰村已渐渐吸引喜欢深度游的驴友的目光。而最吸引我的,是山上帐篷里住着的养蜂人。    当地人
Andrew McLean。美国人,48岁,户外装备设计师。四岁开始滑雪,20岁开始登山,30岁开始登山滑雪,世界最为知名最有成就的登山滑雪者之一,先后在遍布七大洲的超过100座山峰进行过首次登山滑雪探险,完成过数条世界级的阿尔卑斯攀登路线首登,荣获《粉雪》杂志时代最佳滑雪人提名。并出演经典滑雪影片《Steep》。其设计的数款户外装备在市场上都广受关注,撰写第一本从专业角度介绍高海拔登山滑雪的书籍
几个月前,随着河南安阳曹操墓的热挖或是真伪曹操墓之争网络上随之又爆出一条新闻说某几个地方在争西门庆故里,当时连点进去八卦的兴趣都没有了。无论时代怎样变化西门庆作为反面角色的形象绝不会改变  更何况,这难道不是个虚构人物吗?又何来故里之说?!这条让人“理解不能”的新闻之影响力绝对可媲美稍后上映的《新红楼梦》。  紧接着,当初争夺‘西门庆故里’的三地:山东阳谷县,距离阳谷约八十公里的临清市及安徽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