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语文课堂首先从确定核心目标开始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xby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积极倡导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算是焕发生命活力呢?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得好,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样的描述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从课堂的表象入手揭示出了有效课堂的深刻内涵,即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自主地进行智力挑战,实现自身的充分发展。这样的课堂不仅是有效的,甚至可以说是高效的,这也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谈到理想课堂,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它的出发点到底在哪里?不搞清楚这一点,我们就无从下手,即便做了很大的努力,也深入不到理想课堂的本质,到头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是无效、有效还是高效,也无法作出准确的评价。其实,任何一节理想的课堂,均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目标来展开教学活动的,只不过为了达成这样的核心目标而采取的策略不同而已。因而,我们把这样的核心目标视为理想课堂的灵魂,是打造有效及高效课堂的出发点。只有准确地制订了一堂课的核心目标,再辅之以恰当的教学策略,我们的课堂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
  明白了理想课堂的出发点还不够,紧接着得搞清楚如何才能制订出一堂语文课的核心目标。下面,本人就以《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教学为例,来具体地谈一谈核心目标的制订过程。
  一、研读文本,探寻阅读价值——指向《埃及的金字塔》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它还未被选作教材时,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信息,接受情感感染和人文熏陶,这是文章的原生价值,我们称之为阅读价值。对文本阅读价值的探寻,是我们制订核心教学目标的第一步。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作为文本的阅读价值,我们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知道埃及的金字塔有多高,占地面积有多大,由多少块巨石砌成的,每一块巨石有多重,要运输这些巨石需要多大的工作量……在此基础上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壮观,产生心灵上的震撼。
  对于这样的原生价值,作为文本所固有的信息资源,我们一味地置之不理,或者一味地以它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都是极端的做法。对它置之不理,那是脱离文本的教学,后面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直接以它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则失去了文本作为教材的价值,就会陷入就教材教教材的死胡同。我们对文本阅读价值的探寻,主要是为了借助这一具体的“材料”创设我们所需要的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好发展的教学价值。
  二、利用文本,挖掘教学价值——指向《埃及的金字塔》
  文本的教学价值不像阅读价值那样直观,而是隐含在语文课文之中,需要我们教师像在超市里选购商品一样精心挑选。那什么是文本的教学价值呢?简单地说,语文课文的教学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即获得文本表达的方法与艺术。
  仍以上面所提到的《埃及的金字塔》中的那段话为例,我们来看一段教学实录,体会一下教者是怎样挖掘它的教学价值的。
  课件出示这段话。
  师:同学们发现这段话有什么特点吗?(把这段话中的数字全都用红色突出)
  生:运用了许多数字。
  师:对呀,这就是一种说明方法,知道叫什么吗?
  (在学生讨论后作出小结:这种说明方法就叫做“列数字”,是我们写作文时经常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说明方法。板书:列数字)
  师:这些数字都是鲜活的,有生命的,只要我们仔细地读一读,一定会有所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数字的旁边,好吗?
  (学生默读这段话,并围绕数字进行批注)
  生:我读出了这座金字塔很高大。
  师:你读出了高大,说说看,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读“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课件单独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现在40层高的摩天大厦。(把“146米”和“40层”仍然用红色突出)
  师:40层的摩天大厦,我们来想象一下有多高,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是4层,那么金字塔相当于我们多少幢教学楼叠加在一起?
  生:10幢。(有很多同学同时发出了惊叹声)
  师:老师听到同学们的惊叹声了,谁来把这种惊叹的语气读出来?
  (有两名同学站起来读这句话,读得都很好。)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金字塔的宏伟壮观。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把这句话的后半句去掉会怎么样?
  生:那我们就很难形象地感受到金字塔有多高了。
  师:知道这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
  (在学生讨论后小结:这里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说明方法。)
  师:同学们能说一句话,用上“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一个物体吗?
  生:我们学校的报告厅能容得下1000多名同学,足有半个操场那么大。
  生:我家门前的白杨树有十几米高,它的枝头远远地超出了周围的小洋楼。
  ……
  课件再次出示开始的那段话,继续对这段话的教学。
  透过这样的教学片段,我们不难发现教者所挖掘的教学价值,那就是引领学生充分领悟作者是如何采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的,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这两种说明方法。这样的教学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语言的智慧,习得文章表达的方法与艺术,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整合资源,制订核心目标——指向“理想课堂”
  在充分钻研教材,对文本的阅读价值和教学价值心领神会的基础上,再兼顾一下文本所在单元的编排目的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就能较为准确地制订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把《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与《秦兵马俑》《音乐之都维也纳》等课文编为一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这几篇说明文的学习,掌握说明文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综合这些因素,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下面的A、B、C三类:
  A类目标:
  学会7个生字:埃、坟、廊、砌、吨、宏,正确认读两个二类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一些关于埃及金字塔的知识。
  B类目标:
  细读文本,领悟作者是怎样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描述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的。
  C类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懂得热爱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
  其中,A类目标主要侧重于文本内容和相关知识点,C类目标主要侧重于文本对学生人文性的感染,而B类目标则是教学这篇课文的核心目标,是学生由知识到语文能力的生长点,是统领整个课堂的灵魂。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征途上,理想课堂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我们在感叹于名家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他们在课前对文本核心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所下的工夫。因为一篇课文的核心目标,就是课堂的出发点,决定着课堂是否有语文味,指引着课堂的方向,也是我们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高效的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教师的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既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学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爱玩、好动等思维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变抽象为直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由表象到认识的探索过程,从而逐步提高学
片段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特别想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参加?好!请5位同学到这来,这里有4个凳子,当老师说开始,你们5位同学都要坐在凳子上,好吗?(好)  师(背对5位同学):准备,开始!  师:大家帮老师看看,他们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老师不用看就知道,一定有一个凳子上至少坐了两位同学,是这样吗?  生:是!  师:那我们来看看(转过身来),果真如此
用明艷多彩的马赛克图案装点,自成风格。目之所及,斑斓绚丽。   摄影:KOSUKE NISHIMURA   造型: REGINA CHAN
有一天我到仰慕已久的一位老师那里听随堂课。我们是好朋友,没有任何的客套,就是纯粹的交流,准确地说,我是向他学习。那一天他上的课是《大作家的小老师》,是三年级的课文。上完课以后,我们就这堂课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话题的中心自然离不开“高效课堂”。“这是教学的主旋律!”朋友略带调侃地开始了我们的谈话。下面是我整理的谈话记录。  我:今天听了你的课感觉很清爽,没有通常那样听课以后还很费脑子去想人家的路数、人
《中括号》这节课的数学本质是什么呢?就是任何一个数学符号的产生都不是凭空的,都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正是为了确定运算的顺序才产生了这个符号——中括号。因此,教师在设计本节课时,要创设改变运算顺序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的产生过程:符号化。正因为教师把握了本节课的数学本质,所以才使得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且易于操作。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18÷2×(3 6)=81,这
由于语文知识无明显的序列性,教材没有直接呈现明确的语文知识,语文教师教学素养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普遍低下。新课标修订稿把语文课程的特质聚焦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这就为阅读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语言运用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  语文教学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而我们的语文教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想的不是凭借这篇课文“教什么”,而是这篇课文我该“怎么教”。不知
肖川教授说得好:“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寻求真理的过程。”是啊,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践行新理念、完成教学任务的主战场,是教师展示创造才华的场所,是智慧挥洒、情感流淌、充满生命活力、充满生成与未知的生命场。关注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就可以增加学生和教师生命体验的深度和宽度,教师和学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一、心中有“标”“本”  教师要熟读语文
在一次数学研讨活动中,两位老师先后执教了苏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一课。这部分内容继续教学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与学生以往解答的两步计算不同的是:这里要求学生解答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都只含两个已知条件,这对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来说,难度有所增加。所以本节课除了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外,还要突出画线段图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
一款古典氣息十足的怀表也可以是当下的创作,它带着过去的情怀、经典的外形和不惧时光考验的精确性能,冲破时间的阻碍走向未来。金色怀表Patek Philippe 复古的鞍形腕表和小巧的金属腕表,经典的白色衬衫与优雅的软呢夹克,哪款来自过去?哪款又源于当下?正是这样的难分难辨印证了一个真理:好的设计拥有抵御时光变迁的力量。棕色鳄鱼皮表带腕表Hermes;Vintage金色圆形表盘腕表Omega;白色衬衫
课堂上,优秀的教师关心的不仅是教材的内容,更是学生的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自身的特点,下面就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特点一:学生的思维热情高涨,与数学思维需要的安静氛围有距离  在小学课堂上,经常看到小手如林、小脸通红的热闹场面,尤其是平常的数学课,往往你这边的问题刚提出来,那边的答案已经脱口而出,这不仅影响了课堂纪律,更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思维。更让老师头痛的是,往往这些答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