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运用 追求实效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qian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语文知识无明显的序列性,教材没有直接呈现明确的语文知识,语文教师教学素养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普遍低下。新课标修订稿把语文课程的特质聚焦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这就为阅读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语言运用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
  语文教学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而我们的语文教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想的不是凭借这篇课文“教什么”,而是这篇课文我该“怎么教”。不知道“教什么”的语文教学常常是注重课文的内容,课文内容讲完了,教学也就结束了。我们的学生学完了一篇课文,仅仅知道课文的内容,但语文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水平低下。
  我们认为,语文教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要思考的是“教什么”,明确了“教什么”,然后再考虑“怎么教”。 一篇文章成为了教材,就应该发挥它的教学作用。要注意的是,教材内容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学时要进行取舍。王荣生提出了两个最起码的要求: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意识,即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二是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编者在设计课文的习题时,往往体现了文本的语文教学价值,这要引起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的重视,能从课后习题出发,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例如,四年级课文《三顾茅庐》,我们通过研讨,认为要凭借这篇课文,教给学生以下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1)理解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2)学会比喻句(课文中有三个贴切的比喻);(3)用“来到……,只见……” 的句式写一处景色。明确了《三顾茅庐》一课“教什么”,然后再考虑“怎么教”。比如,理解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 “蜿蜒起伏”中的“蜿蜒”,要让学生查词典去理解,而“茅塞顿开”中的“顿”,则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二、听说读写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方法
  陶行知说过,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时的方法,去收获最大的效果。教学方法很多,教师也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但是我们知道,听、说、读、写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根本之法。
  长期以来,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忽视了朗读,没有充分的时间指导孩子朗读,时间都用去做习题了。其实,我们都知道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培养孩子语言的需求,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需求,是帮助学生识记的需求。于永正老师执教《“番茄太阳”》一课时,用了近一节课的时间来指导孩子读书,读好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去菜场差不多总是中午,这时摊上没什么人,那一位年轻的父亲拉着小女孩的手,在面前各种蔬菜上来回抚摸,耐心地说:“这是黄瓜,长长的,皮上有刺;豆角呢,扁扁的,光滑点;番茄很好看,圆圆的……”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孩子初读这段话时,很是一般。于老师便让孩子用心读,想一想爸爸说话的语速是快一些还是慢一些,为什么。在反复的朗读中,在教师精彩的范读中,学生自然理解了,因为明明失明,爸爸每介绍一样蔬菜,明明都要用手摸,去感受一下,这需要时间,因此读的时候要慢一些,要注意停顿。另外,学生还从爸爸的语言里,感受到父亲对女儿的爱,所以读的语气要亲切一些。(下转第31页)
  (上接第29页)
  三、课后习题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源
  我们都知道,课后习题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好多课后习题设计简单,理解层面上的问题比较多,缺少一定的教学价值。在教材中,好多文本的语言非常优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学习这样的课文,我们应在品味语言、运用语言上着力。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生动记叙了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既表现了阿炳苦难的一生,又形象地阐释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达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文中的一些句子很有特点,如“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排比句读来,乐曲的旋律仿佛回想耳畔,对阿炳和乐曲的理解不仅有感官上的触动,更有抵达心灵深处的震撼。再如“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中的两个对仗句也具有这样的表达效果。那么,可以将课后习题3“读一读,体会下面句子表达的情感”改成“读一读,看看下面的句子有什么特点,体会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原题强调的体会情感,而后者则是学习句式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会语言表达。
  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课后的习题去了解文本的文体知识,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运用文本的练笔题材。
其他文献
萧伯纳曾有过这样一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都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种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小学数学涉及的数学思想有很多,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用数学思想引领数学课堂,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必将有质的提升。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要站在数
所谓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本质意义上就是希望老师能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最恰当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但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日趋成熟的境况下,我们的课程指导老师在当下的教学活动中是否也顾及了学生的基础、情感和生命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实现每一个孩子成功的梦想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出,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其中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互动探究,包括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从而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知识的迁移和内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以苏教版第十册《数字与信息》一课为案例,分析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
在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过程中,书法教育是一个重要载体,它让我们共同恪守它的审美和书写规范标准。同时,注重传统书法教育,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上也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古以来,道德、文章、书法密不可分。书法教人求真、求善、求美,非发自于心,不能抒之于笔端。书法独特的审美文化杜绝了一切描摹,一切伪善,必须是性情的真实流露。因此,传世书法作品中,才有了王羲之《兰亭集序》的飘逸俊秀,与天地自然的和谐
教材解读:  《我是独生女(子)》是苏教版·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中的第四课。本课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知道人口无限制增长给地球、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问题,从而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同时让他们明白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能够正视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问题,懂得可以通过努力克服不足,成长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活动目标:  1.了解社会方方面面
教师的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既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学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爱玩、好动等思维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变抽象为直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由表象到认识的探索过程,从而逐步提高学
片段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特别想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参加?好!请5位同学到这来,这里有4个凳子,当老师说开始,你们5位同学都要坐在凳子上,好吗?(好)  师(背对5位同学):准备,开始!  师:大家帮老师看看,他们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老师不用看就知道,一定有一个凳子上至少坐了两位同学,是这样吗?  生:是!  师:那我们来看看(转过身来),果真如此
用明艷多彩的马赛克图案装点,自成风格。目之所及,斑斓绚丽。   摄影:KOSUKE NISHIMURA   造型: REGINA CHAN
有一天我到仰慕已久的一位老师那里听随堂课。我们是好朋友,没有任何的客套,就是纯粹的交流,准确地说,我是向他学习。那一天他上的课是《大作家的小老师》,是三年级的课文。上完课以后,我们就这堂课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话题的中心自然离不开“高效课堂”。“这是教学的主旋律!”朋友略带调侃地开始了我们的谈话。下面是我整理的谈话记录。  我:今天听了你的课感觉很清爽,没有通常那样听课以后还很费脑子去想人家的路数、人
《中括号》这节课的数学本质是什么呢?就是任何一个数学符号的产生都不是凭空的,都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正是为了确定运算的顺序才产生了这个符号——中括号。因此,教师在设计本节课时,要创设改变运算顺序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的产生过程:符号化。正因为教师把握了本节课的数学本质,所以才使得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且易于操作。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18÷2×(3 6)=81,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