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探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o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鉴赏,作为高考试题的必考题型,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解题头疼的焦点。其实,诗歌鉴赏连篇目加题目,字数并不多,篇幅也不大,只要我们在答题时,仔细推敲,诗歌鉴赏也有诸多突破口和暗示点。在此,本文作简要分析,希望对学生和老师有点帮助。诗歌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引起我们注意呢?
   1、关注题干。诗歌鉴赏题,总有一句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或“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这些题干,我们往往忽略,但是其中暗含不少可用信息。例如,从题干中我们可以得知,您要做的是唐诗还是宋词,了解这些就等于知道诗歌创作的总体背景。另外,也告诉您要做的是诗还是词,诗词是两个不同的题材,在答题思路上也稍有不同,利于调动我们答题思维的方向。甚至有的题干会告诉我们更多关键的信息,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卷的题干是“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这些信息告诉我们我们要解答的是一首唐诗,题材是边塞诗。了解这些。我们就可以用大脑中储藏的边塞诗的知识来答题,确保答案不会有太大的偏差。所以,题干不容忽视。
   2、标题和作者不容小视。我们所接触的诗词大体有送别诗,咏物诗,怀古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题材。而这些题材在标题中有所暗示。例如:2007年江苏卷诗歌鉴赏的标题《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仔细分析这个标题,“金陵”是南京的别名,“凤凰台”一个南京的古迹,“登”是动词,登上。标题合在一起:登南京的凤凰台。由此可知,该诗应该是一首怀古诗。再结合我们所熟悉的诗人李白的经历,可以得知,本诗李白借登临南京凤凰台这一历史古迹,来抒发自己感情,了解这些后,我们自然会想到怀古诗的相关知识,例如,对比手法的使用,抒发昔盛今衰之情等。
   3、诗歌中景物描写。古代大多数诗词中,多数都有景色描写,诗中的景即我们所说的意象,抓住这些意象,作者感情基调便有了很好的把握,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对这些意象的积累和识记。例如:见到“柳”我们会想到送别,见到“酒”我们会想到忧愁,见到“南浦”我们会想到送别等等。另外,如果景物多,就考虑到诸多景物放在一起营造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就是诗歌的感情基调,往往也是作者的感情。例如2004年江苏卷诗歌鉴赏题:《征人怨·柳中庸》原诗: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其中“马策与刀环、黄河和黑山”等都是暗示战争的词语,在解题中它们就应该引起师生关注。
   4、诗词中注释不能忽略。有的诗歌鉴赏题中有注释,这是解题的很重要的突破口。我们可以设想:为什么命题人要加注释?如果没有这个注释是不是就影响学生答题?可见注释的重要性,而且这些注释内容并不固定,有的注释是介绍作者或是本诗写作的背景,了解这些就了解到写作本诗的动机,利于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有的注释是对诗句中部分词语的解释,了解这些至少对该诗句的答题意思有了解,利于解题。例如:2005年江苏卷注释: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如果不注意这个注释,我们或许不知道何为“苗发”,但是通过注释,再结合标题,我们知道,诗人开始怀念朋友了,下面的题目是不是做起来就容易许多?
   5、命题人设置的题目,往往也有很多暗示。题目是考察学生,也是命题人认为这首诗的核心所在,了解这些题目对理解诗歌内容是有很大作用的。例如2010年江苏卷第三问“(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通过这一问中“代为之思,其情更远。”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即可。所以,诗歌鉴赏中的题目不能单纯当做问题出现,或许里面也有答题的暗示。
   总之,只要我们能细心观察,总是能从诗歌中寻找突破口,把握命题人命题思路和考察方向,让貌似极难的诗歌鉴赏也变的容易和简单。
  
   张明亮,教师,现居江苏赣榆。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感悟及共同发展。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由此可见,构建新型有效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的师生互动呢?最近,我们观摩了省特级教师李建邡先生开设的一堂高效的师生互动课——《论厄运》。他的课堂民主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塑造了众多内蕴丰富,深刻感人的文学形象。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那么,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就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本文从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等方面来探究林黛玉这一悲剧人物。   一.
一.核心概念及界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独立设置的课程领域。作为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接
随意翻看论坛帖子,看到一句话:《猫和老鼠》到底要反映一个什么主题?登时无语。“主题”,这是个极富中国特色的词语。我无意于否定作品主题的重要性,在阅读中一定要给文章打上一个“与时俱进”的主题烙印,这是否就是我们阅读教学所必须遵从的“准则”?   山东省荣成市第五中学语文组尝试的“三板块四环节”的教学模式应该说是一种比较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所谓的“三板块”,就是指基础知识板块、能力提升板块、
高中教育作为我们现阶段中学教育的重点,其教育任务是极其繁重的。而高中阶段由于受教育者特定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造成了其因应试教育任务繁重造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上高一学生刚从义务教育的模式中脱离,还不能够完全胜任高中的教学任务,故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业内的研究重点,本门即从互动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对提升高一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
利用线圈互感原理,实行多互感方式并结合其他硬件电路设计一种地下位移测量系统,对地下岩土形变量进行实时检测.设计了实验平台对数据进行采集,通过所得数据进行数学模型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