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教育作为我们现阶段中学教育的重点,其教育任务是极其繁重的。而高中阶段由于受教育者特定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造成了其因应试教育任务繁重造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上高一学生刚从义务教育的模式中脱离,还不能够完全胜任高中的教学任务,故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业内的研究重点,本门即从互动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对提升高一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点自己的建议。
   一.互动教学的相关界定
   1.互动教学的概念
   所谓互动,“互”表相互,即作用双方的互有影响力;“动”表使动,即使受作用,使受影响。总体而言,互动即是指两者或以上主体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而在教育领域,互动一词的历史就由来已久了,早在西方苏格拉底和我国的春秋时期,就诞生了这一思想的雏形——启发式教学。经过教育学界上千年的不断发展与延伸,互动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已经较为成熟地发展起来。
   目前,互动教学的概念在综合了科学的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后可理解为:以提高高中生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的能力为教育起点,以增强其在这一过程中的知识应用与情感提升为发展目标,同时以兼顾师生间情境创设为契机的多维教学模式。
   2.互动教学的特征
   (1)系统性
   由于课堂教学属于整个学科教育体系之中,因此这一教学体系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加上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的教师、教室、教育和受教育者等因素,这就构成了这一教学体系的子系统。在这一体例严明的周密系统中,通过各系统间的交互作用才能够将整个课堂的运作形成一个严密的主体,并透过这样的方式将全体学生纳入其中,使其充分体会到互动教学的乐趣。
   (2)活动性
   在我们的社会实践中,各种理论的践行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客观实际中,互动式教学同样也不例外。而在语文课堂教育的互动教学中,这样的活动更要融入老师自身的思考,加上高中生这一特定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喜动不喜静,要迎合其心理特征,保证互动教学的有效性,就必然要通过课堂活动这一有效途径。
   二.现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困境
   由于现在互动式教学方式新课标的要求中仍属于建议性宏观约束,并未从具体的操作性微观层面进行约束,所以这样的互动式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现实中的不足:
   1.活动形式化
   由于在语文课堂中互动的教学模式存在时间过短,这一教学模式在很多的老师观念中仍是一种较为新潮的教学模式,加上在具体的教学规范中未能对这一模式加以阐释,许多教师在应用中往往采取向名师学习,通过示范课的规范来进行互动模式的应用。因为过度迷信权威,而没有加入自身对于互动的理解,这样就使得互动教学模式显得相当的形式,类同作秀。
   2.互动笼统化
   所谓互动笼统化即在互动模式的运用中过度泛化,及互动行为的无针对性。本来互动模式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通过情境创设进行的互动来达到提升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往往由于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掌握不好这一互动行为的度,使其外延超出了语文教学任务自身,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的障碍。
   3.互动模式混乱
   由于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应用中的失序和失范,给这一教学方式的推广展开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即缺乏统一规范的途径将这一教学模式固定化,这给教师在教学上提出了困惑,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给出了不同的发展途径。这样混乱的现况对于其展开同样是极其不利的。
   三.通过互动教学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点建议
   针对我国高一语文互动式教学现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个人的思考提出几点建议:
   1.互动教学模式规范化
   通过我们对现存的教育困境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产生困境的本源是这一教学模式的失序与失范。通过教学大纲和更加具体的教学规范文件将这一教学模式的手段规范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互动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同时减少混论状态下互动教育模式的教育投入。
   2.教育观念时新化
   在互动教育的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模式的应用不甚成功,相当数量教师的不重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由于在教育过程中仅注重文本本身,在教学方法对学习促进作用方面保留着相当固执的传统,想要发挥互动教学模式的效率优势,就必然要在教师观念改革的方面下大工夫。
   3.教育目标的去应试化
   由于高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高考,这就像是压在高中生脖子上的枷锁,这样的应试化使得学校在教学中往往抽不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故去应试化必然是我国未来高中课堂教育发展的重点。
  
   朱开红,教师,现居甘肃金昌。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感悟及共同发展。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由此可见,构建新型有效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的师生互动呢?最近,我们观摩了省特级教师李建邡先生开设的一堂高效的师生互动课——《论厄运》。他的课堂民主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塑造了众多内蕴丰富,深刻感人的文学形象。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那么,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就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本文从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等方面来探究林黛玉这一悲剧人物。   一.
一.核心概念及界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独立设置的课程领域。作为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接
随意翻看论坛帖子,看到一句话:《猫和老鼠》到底要反映一个什么主题?登时无语。“主题”,这是个极富中国特色的词语。我无意于否定作品主题的重要性,在阅读中一定要给文章打上一个“与时俱进”的主题烙印,这是否就是我们阅读教学所必须遵从的“准则”?   山东省荣成市第五中学语文组尝试的“三板块四环节”的教学模式应该说是一种比较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所谓的“三板块”,就是指基础知识板块、能力提升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