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作文竞赛辅导 全面提高写作水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hanxi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任务可以分为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阅读是吸收,写作是释放,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口語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所以,作文教学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又存在着少慢差费的弊端,耗时多,见效慢,以致在学生中造成一写作文就头痛的厌写症。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作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多写,多练,作文的量上去了,作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除了按教材安排的作文训练目标,强化训练和分类指导相结合,让学生写规范文,掌握最基本的写作技巧,还积极开展作文竞赛辅导,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中央教科所培训中心、华中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联合举办的“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是一项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波及面最广、组织最严密、评奖最公正、颁奖仪式最隆重的全国性作文赛事,从2005年开始至今,我校已经组织参加了五届,虽然我们把每年的参赛范围限定在高一年级,可高二、高三年级的许多同学也踊跃参加。五年来,我们共有五千多人次参加大赛,共获得了三个一等奖、五十个二等奖,一百五十三个三等奖,五十二个优秀奖,学校连年被授予“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许多语文老师获得了指导奖,丰富了作文辅导方面的经验。
  参赛过程中,我们的原则是:及早着手,全面辅导,规范格式,立足创新,注重修改,写出精品。具体做法是:每年放寒假时,教师将高中阶段的六个题目以寒假作文的形式布置给所任课班级的学生,布置作文时,教师先从命题的角度引导学生逐一审题,明确写作范围,确立写作文体,开发创新思路。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由写作。下学期开学后的第一次作文,就让学生将六篇作文中自己最满意的一篇抄上来,指导教师认真批阅,提出修改意见,再进行典型讲评后,将作文返还给学生,学生自己修改后,重新誊写上来,教师进行第二次修改,侧重于消灭错别字、规范书写格式,对于一些问题作文,再进行个别辅导后,将作文返还给学生。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辅导与练习相结合,真正做到了讲练结合,稳扎稳打,既有教师的辅导,又有学生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再将学校统一印制的参赛作文稿纸发给学生,按参赛作文的格式抄写上来。学校组织以全体语文教师为主体的初评小组,对参赛作文进行初评,按10%的比例,选拔出复赛作品,统一寄送大赛组委会,参加复评。
  通过组织参加作文大赛,教师加强了竞赛前的作文辅导,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且,也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这不但体现在平时的作文速度和质量上,而且许多学生的习作见诸省级以上报刊。例如:李芸德同学的《经典·时尚》、戴芸霞同学的《留一份清澈给经典》、苏琰同学的《“梧桐”遍高原》、鲁丹同学的《我的一次太空旅行》、李学芳同学的《水的自述》等习作发表在《作文指导报》上,祁晓阳同学的《站在起跑线上》、杨阳同学的《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等习作发表在《德育报》上。李永华同学的《班主任二三事》、贾云飞同学的《师娘》、邸立云同学的《回唐代去看一位诗人》被选入《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出版的《优秀作文集》。王淑莉同学的《孔夫子一游》发表在《心之声》杂志上。宋淑琴同学的《活着》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
  在辅导大赛作文的同时,还注意将高考“新材料”作文辅导相结合,全面提高高考作文的成绩。大家知道,“新材料”作文是介于“话题作文”和旧材料作文之间的一种新型的高考作文文体,其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话题,却又在材料中隐含着写作话题,而材料中隐含的话题,又不是材料的真正内涵,这样,对考生就有了一种误导作用,增加了审题的难度。所以“新材料”作文的辅导,关键是教给学生审题立意的方法,也就是找准所给材料的内涵,这样,才能找到一个切入的话题,这样,自然又与“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所给的命题相衔接,将两种形式的作文从审题立意的角度合二为一,起到了一石双鸟的效果。经过这样的辅导和训练,学生作文水平有了大面积提高。2006年,曾获得过“新世纪”杯作文大赛一等奖的李永华同学以691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建筑系录取,其中,语文成绩是131分。还有许多同学也分别被有名的重点大学录取。
  总之,我校通过参加“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令人欣慰的是大面积提高了全校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国卿,教师,现居甘肃古浪。
其他文献
压锅哐哐哐地启动了  仿佛一支队伍正在急行军  他们步伐整齐,脚步声铿锵有力  偶尔,它会突然顿一下,从排气阀  噗地激射出一股气流  这证明它,已真的不再年轻  需要释放一些过度的压力  如同那个中年男人,经常偷偷背过身  对着远方狠狠吐出一口闷气  可是,然后呢? 真的如释重负了吗?  NO,“赶路”声还将继续  顶着越来越足的压力,直到  一锅白米饭的香气灌满整间屋子  .  当一盘雪白雪白
一次教研活动,在最后评课环节,特级教师周学东点评道:“我教书从来不让学生完全都懂……”初听似乎不以为然,可事后想想,能够将学生教得“不完全懂”的老师,也许更令人钦佩,这种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不谋而合,恰恰指出了当下教育的弊端和不完善性,值得我们深思。  老子讲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核心就是“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如果将此理付之于教学,教师深入理解后付诸实践,处理好了,教师的无为便是巧为,教师
湖北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编写了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初中三年六册共设计了16次活动。每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都有一个情境话题,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强化了学习与探究的价值。这说明教材编排非常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加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TIPS:  1.用几句话清楚说明你发现目前市场中存在一个什么空白点,或者存在一个什么问题,以及这个问题有多严重,几句话就够了。很多人写了三百张纸,抄上一些报告。投资人天天看这个,还需要你教育他吗?比如,现在网游市场里盗号严重,你有一个产品能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一句话说清楚就可以。  2.你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或者什么样的产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你的方案或者产品是什么,提供了怎样的功能?  3.你
叶文秋北京理工大学  大年三十晚上,我突然接到公司的多人会议邀请,公司全员紧急开会商讨,要做疫情期间的免费直播课程。公司规定我们课程开发部必须定出课程大纲,做出完整的课程内容,想出宣传语等。这些事情必须在短短几小时内做完,因为次日的大年初一,这些信息就需要形成完整的课程介绍,打出广告,发布给学生和家长们。  按照预计,我们的线上课程在年初六开课,那么从年初一到初六,我要完成所有课程的开发、课程组装
一  大约在2000年左右,我写过一些痛苦不堪的诗,其中有一首叫《银币》的,开头是这样:  必须穿过隧道回家的人并不理会冰块  在热水中的爆裂声……  其间的诗,大多用了类似的长句,决意要一气道尽心头事般的。当时我还在报馆做财经编辑。每天下午四点要到九龙湾,直到晚上十二点半,发完稿,下班到家通常是凌晨一点半。那种昼夜颠倒,上半夜公司,下半夜失眠的日子,竟持续了三年之久。换算下来,大约就是我的一千零
一.“朱门酒肉臭”的“臭”作何解释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中的“臭”字历来被人们读作“chòu”第四声,理解为腐烂发臭的意思。结合这首诗的前后具体内容,我认为,这儿的“臭”应该读作“xiù”,作“香味、香气”理解。其理由如下。  第一、从词义上看,古代的“臭”具有嗅气味的意思,又有香气的意思,《辞海》解释“臭”为“气通于鼻皆曰臭,无香秽之别”。如《送
诗歌,作为我们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不仅值得我们用心学习、继承,而且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更值得我们用心揣摩,进一步挖掘其内涵。那么怎样鉴赏诗歌呢?鉴赏诗歌要抓住诗歌的意境,着重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联想与想象,品味意境    联想与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诗歌鉴赏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可心认为联想是思维的初级阶段,想象是思维的高级阶段,借助诗歌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山区语文教师往往将充满人文之美、自然之灵的课文教得毫无生机。课堂教学鲜有互动,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语文素养被无情扼杀。除了山区教学设备滞后的客观原因外,还在于教师对“新课标”的理念把握不准,对“以能为本”认识不足,教师成了知识的“信息源”,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没
曾经看过北京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上的《皇帝的新装》的课堂实录,真是朴素又精彩。第一课时,只有三步。第一是“打开书,准备读课文”,于是抽几位学生连接起来把课文读了一遍;第二是在第一步时就提出的,要学生边听边思考“一个……的皇帝”的问题,把省略号部分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第三步也是以第一步为基础,要学生用一个字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宁老师以“读”为前提的三个步骤,看起来毫无特色,但却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