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顶上的那棵老柳树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zh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乡下老家的高山顶上,生长着一棵老柳树。它虽然长得不是十分高大伟岸,但也躯干粗壮,大约两三个人才得以合抱;由若干枝杆绿叶组成的树冠,蓬蓬松松,像一把巨伞,苦苦撑起一片天空;远远望去,如哨兵一般,默默虔诚地守护着一方天地和天地间的黎民百姓。
  这棵老柳树是何时何人所栽,村人们都说不清楚。想必,一定是第一个涉足者抢先栽下的,分明在告诉世人,这里已经有了主人!有了树,就有了生机;有了生机,也就渐渐吸引来更多的人定居;最后竟演变成了一个村庄了,即我们村。
  村人们视这棵老柳树为全村的树,当然也看作是自己的树,十分敬畏,百般呵护。决不允许任何人、实际上也不会有人胆大妄为、肆意践踏这棵树!据老一辈人讲,这棵老柳树似乎与年景好坏、村人平安息息相关。老柳树生长茂盛蓊郁了,天年必然就好,人口自然也就平安无事了;反之,年景就不好,人口就不顺!所以,每逢村上重大祭祀活动,如天旱祈雨、正月二十三送“灶马爷”升天、二月二龙抬头等,村人们都要在这棵老柳树下烧纸、叩头,燃起柴火,祈求平安。即使村民们再缺柴烧、再需木料,不仅不可能在这棵老柳树身上打主意,而且倒祈福它能够健康生长,永不枯萎!
  就这样,这棵老柳树,历经酷暑严寒,饱受风雨沧桑,孑然不倒,蓬勃向上,见证着全村的发展和变化,庇佑着村人们的幸福与安康。
  年少时,我常常和村里的小伙伴们爬上山顶,在老柳树下割草、拾柴、打土仗、捉迷藏、编草帽、乘阴凉,有时竟调皮地爬上树,掏雀窝、捕鸟,那无忧无虑的欢快,有时竟忘记了“主业”,忘记了回家。
  山顶高耸,视野开阔。伫立在老柳树下极目远眺,四周涌涌不退的群山,如波浪般撲面而来,仿佛一下子要将人吞噬掉似的。可你冷不防打了一个激灵,那波浪便哗啦一下退回原处,你反倒又庆幸自己躲过了一劫,“我自岿然不动”!
  不知是人亲、村亲,还是山亲、这一老柳树亲。总之,从记事起,我就喜欢上这棵老柳树了。

  当年我在乡下上初中、高中时,因学校距家较远,必须住校上灶。通常情况下,每周才能回一次家。那时因年少无知,再加饥饿,十分想家、恋家。每到星期六下午,归心似箭的我,早早收拾好书包,向老师告了假,忍着饥渴,不顾疲劳,就迫不及待地向家中赶去。费尽力气,好不容易翻过两座大山,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村子山顶上那棵老柳树。此时此刻,我是多么地兴奋和激动呀!要知道,望见了那棵老柳树,就意味着马上就能够看到村子,进而也就能很快回到家中,与亲人们团聚。为此,浑身一下子就来了劲头,脚步也迈得更欢实了。可是星期天下午返校的时候,我又磨磨蹭蹭、迟迟不愿动身归校,总想在家中多待一会儿。直到日头快要落山了,这才很不情愿、无可奈何地背起口粮米,一步一回头地离开穷苦而温馨的家,无精打采,慢腾腾地走向学校。待爬上大山,越过几道崾岘,村子的轮廓,特别是村子山顶上那棵老柳树,即将从我的视线中消失的时候,我是一步也迈不动了,必然会回过头,痴痴地立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眺望着:亲爱的家人们,亲爱的生我养我的村子,亲爱的老柳树,我何时才能够归来,再见到您们,投入到您们亲切温暖的怀抱呢?顷刻,思念的泪水便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直到望个够,思个够,视线渐渐模糊时,这才狠下心,猛地回过头,疯疯癫癫,大步流星地赶往学校……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后来,我终究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离开了村子,离开了村子山顶上那棵老柳树,去外面闯荡世事。可是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亲爱的哺育我成长的故乡,亲爱的村子高山顶上那棵老柳树,一直在我脑际中萦绕,令我时时牵肠挂肚,难以释然!现在,我的父母早已作古;亲人们多数都弃村到城里谋生;其他村人们也纷纷离开村子,天南地北,各自干着各自的营生;而留下的只是些老弱病残之人;村子变得更加冷冷清清,死气沉沉。然而村子高山顶上那棵老柳树还在,仍在经受着酷暑严寒、风吹雨打的煎熬,竭尽所能地努力生长着,不断延续着它不愿衰老的生命,继续守望和呵护着已经凋零的村庄和这方天地,忠实的履行着它的神圣使命,并且声声呼唤着它的那些儿女们早日归来。
  但愿故乡高山顶上那棵老柳树蓬勃向上,长盛不衰!
  选自《延安日报》
其他文献
父亲走了,母亲更加多愁善感了。女儿要让母亲搬去同住,母亲拒绝了。她拍一拍卧室旧办公桌上的玻璃板,玻璃板下压着父母亲的结婚照,黑白照片已经泛黄了,母亲一双大眼睛,秋水盈盈,滋润光洁的脸上笑容明媚,齐耳短发,整整齐齐,父亲倒是显得严肃而清瘦,内在的纯真正直似乎没有在照片上体现出来。她又指了指餐桌旁父亲坐过的木椅,木椅擦得纤尘不染,座垫洗得干干净净,执拗的母亲说:满屋子都是老伴的气息,我走了,他怎么办?
单位一女职工不幸患上乳腺癌,前来请病假,满脸愁容,含泪拨弄着自己一头浓密乌黑的头发,自言自语,我怎么患上这种病,我的天都塌下来了……我忙安慰她,快别想那么多,治病要紧,心情放宽些,你发现此病及时,治疗起来肯定很顺利,单位等着你早日康复前来上班……她擦干眼泪,连声对我说,谢谢,真如你说的就好了!女职工再来续假时,脸色蜡黄得像一张苍白萧条的树叶,她头戴一顶深色的帽子,步履蹒跚,说话显得十分吃力。看她羸
周末加班到很晚,打算送同事回家,她却说去看妈妈,听她说出地址,知道那里深夜少车,担心她的安全,就还是要送她去。车上夸赞同事孝顺,她说,都习惯了,多累多晚,周末这一天都要到妈妈家去陪她住,否則妈妈睡不着她也睡不好。她说,只是不好意思连累你。二十分钟后,到达那个小区,同事指着一栋楼二楼亮灯的窗口说,看,我母亲还没睡,一定在等我。她眼睛里满是笑意,又感慨又开心的样子。车子停下,暗影里闪出一个矮小的身影,
“石曼卿,好酒不醉人亦侠气,也是位兵法家,奈何皇帝不爱听战事,郁郁然告老归隐。住隐山,常酒后拿起弓来,把数千个桃核儿当弹子,射入谷间。几年后,满谷桃花。‘月如无恨月长圆’,那满谷的旖旎当真衬得起石曼卿的倜傥?”朋友圈里看到这段文字,心中不禁怦然。一谷美不胜收的桃花,绚烂出了满谷的诗情画意!桃花,究竟在我们的古人心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让他们赋予她那么多美好情感,也给中国传统文学留下那么多的至美诗篇
1978年,25岁的我参加了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8月,“绿色天使”给我送来了录取通知书,作为家中的长子,能够考上普通高校的中文系,也算是百里挑一了,爸爸妈妈自然非常高兴,临行前,妈妈带我上街,在一家百貨公司给我买了两样东西。一只行李箱,还有把伞。这是一把上海出产的黑布雨伞。弯曲的伞把手,像高级手杖,外镶着皮套,既华贵,又舒适,伞杆是不锈钢做的,伞尖有10厘米长,铮明瓦亮。伞把上
立秋时节,一场小雨悄无声息地降临在我居住的这座小城。雨下的如丝入扣,轻柔的像一挽细纱在脸颊掠过,只是凉意渐起,弥散在我的全身,舒适而又不知所措,原来秋天真的来了。秋天这个季节就像走过而立之年迈入不惑的人一样,由青涩蜕变成了成熟,由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老气横秋,季节越变越像流水越没有痕迹,人越活越明白越像戏剧越能看清结局。季节总是轮回,人的光阴却再也回不到从前。谁会刻意地在乎流逝的岁月?只是那或
有一张照片,是黑白的。上面有四个人:父亲,母亲,我,弟弟。父亲穿着军装,戴着军帽,目光里流露坚毅,母亲充满喜悦,我的头有点歪,弟弟懵懵懂懂。我们背后,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很巍峨。那是1975年,我们从兰州的一个县来,在北京中转,目的地是东北。我们不是去东北旅游,那个年代没有旅游。那个年代,人出一趟远门是大事情;举家迁移,是天大的事情。离开家乡的那个下午,亲人来站台送别,母亲抱着外婆哭得稀里哗啦,仿佛
每个来到世界的孩子都是天使,中途的不幸让天使折断了羽翼,但天使依旧圣洁,美丽!———题记爷爷曾说过,我是正月初八正午十二时生的,生辰八字太硬,要不是三岁时遇上一次车祸,可能将来会有大出息。爷爷说完带着遗憾的口气,像是抱怨生活为什么不按照他所预想的轨道行驶,中途出了差错。未来,一个飘渺不定的不可预知和不敢想象。在每个清晨,看到弟弟努力撕扯着衣服、书包去上学的疲惫不堪的苦瓜脸,我多么希望这就是我自己。
每当街灯亮起,昏黄的光晕里,市工商银行门前的空坪上,总有一个中年女人如期出现。支起一块小三合板,薄薄的,肯定是从哪里捡来的边角废料,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几个字:修自行车。字是黑色的,在发黄的三合板上,像一道道凝重的眉头,带着几分莫可名状的酸涩。一个锈迹斑斑的脸盆里装了半盆多水,一动不动的水面隐现女人靠近时皱褶的脸庞。周边横七竖八地散落着扳手、起子、刀片、橡皮等修车用具,唯一享受站立待遇的是打气筒,身
不知不覺,我靠近了岳阳楼旁的怀甫亭。那会儿,夕阳与树上的枫叶一个颜色,风一吹,“哗啦啦”落下来,像一种叹息。一片叶子落在我的肩上,停泊了一会儿,画出一个弧,掉在地下。那一刹,我疑心这不止是一种生命的坠落,也是季节的归属。但,不管怎样,都是过程,让生命处于停泊状态的过程。其实,从石级到怀甫亭不过几十步的路程,但我走得很慢很慢,生怕时间加快脚步的速度,会将十多个世纪浓缩成一瞬。我知道,那掩在树林中的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