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初中生写好作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la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写作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条理清楚,适当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意思。我认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那么,如何引导初中生写好作文呢?
  1.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从模仿入手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当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时,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优秀习作,教师可在班上念,可出墙报,可编成集子传阅,可推荐到报刊发表,等等,以此激励学生,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从而逐步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模仿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是通过模仿他人的作品,从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模仿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性。仿写是作文的必由之路。模仿离不开“现成的样子”。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曰:“摩体是以定习,因性以练才。”实践告诉我们,课文是最佳的模仿对象。教材所选课文体裁、题材丰富多彩,文情并茂,例子现成,俯拾即是。因此,只要因材施教,引导得法,就定能立竿见影,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我在教学《背影》等文之后,引导学生阅读《一件珍贵的衬衫》、《这不是一颗流星》,以这些文章共同的“现实—回忆—现实”的“总—分—总”三段式结构作为学生的训练目标。由于学生学有范例,写可参照,讲练密切结合,动起笔来得心应手,很快掌握了类似题材记叙文的结构方式。《我的老师》一文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围绕中心选材、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学生课后仿写的《我的邻居》等皆可算佳作。读了《背影》,领悟到了文中父子之间的真挚的情感后,同学们仿写了《我的妈妈》,读来催人泪下。学生在仿写中真正懂得了“文以情动人”的道理。
  长期以来,我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的训练中,坚持从仿句作起,由单项到综合,由局部到整体地进行,做到每次练笔都目的明确,方法得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在草稿上下功夫
  学生作文喜欢一锤定音,草稿写完即完成作文,不愿认真修改,因而作文水平提高不快。
  对此,我把指导作文的主要力量放在评改学生的作文草稿上。为了培养他们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我一是向他们介绍古人名家锤字炼句的故事,讲述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道理,提高他们认真修改草稿的自觉性。二是具体指导,提高他们鉴赏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作文命题后,根据题目的难易,我只简单地提示题目的要求范围,可写哪些材料,注意点,指定交文章的时间,就让学生写。学生或观察,或搜集素材,或构思、打腹稿,写草稿,无需在一两节课内完成一篇作文。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养成他们认真作文的良好习惯。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好、中、差各选一篇,在课堂上评改。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改作文,写得不好的还要重写。具体修改方法如下: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有几个错别字;四看有几个病句;五看标点符号有几处错误;六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七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九看表达方式是否符合老师作文指导时提的要求;十看语言是否简练、流畅、深刻,语言简练就是不重复、啰唆、简要、精炼,流畅是指文章读起来很顺口,不疙里疙瘩,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精辟,能抓住事情或问题的本质。最后誊清上交的作文,教师再认真批改、讲评。教师虽然辛苦,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种加强作文指导的做法,更加切合学生实际。
  3.进行拓展写作专题训练
  拓展指的是在原有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针对不同文体设置不同专题进行科学训练。如记叙文就可以划分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等。专题确定之后,具体训练分两步完成:
  (1)示范讲解:作文有法,但无定法。教师按教学专题精心备好课,根据课时安排给学生进行示范讲解,让学生清楚专题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及基本技巧。教师可以在讲解中借助课文范文进行分析,重在讲清系统知识、材料剪裁,在谋篇布局、开头结尾等方面进行方法指导,使学生作文有章可循,训练有“文”可依。
  (2)讲评再练:讲评作文应集中在本专题训练的情况上。可以把学生优秀的作文与个别不足的作文进行比较,选择适当的文章印发给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寻找范文提供给学生,教师通过点拨让学生明确作文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在哪里和问题出现的原因。这样不断地模仿、借鉴,逐步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勇于冲破思维定势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创新意识自然就越来越强,从而写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可读性高、感染力强的文章。同时,讲评绝不是一次作文的结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讲评之后再次作文,让学生充分掌握该专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产生新的认识。
  4.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发挥学生写作潜力
  作文教学,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有效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寓教于乐,寓乐于教,寓趣于教,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认识水平、认知实际,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在乐趣中各抒己见,在竞争中锻炼思维,充分发挥写作潜力。一次作文课上,我对学生说,春天到了,你们都感受到自然界有了什么新的变化;能看到什么?嗅到什么?想到什么?未及说完,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麦苗绿了”,“桃花开了,燕子飞回来了”,“小草儿刚露出一点芽儿”,“小蚂蚁们,小蝴蝶们都开始活动了”,“风吹到脸上不冷了,孩子们也开始放风筝了”……
  听完后,我说,同学们都说得不错,发言很热烈,说明你们能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感受到了春天。下面就你们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感觉到的自然界的变化,用简洁的语言连成一段话,看谁说得最好,评出优胜者。
  两分钟后,一个同学说: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大地春回,冬婆婆拖着疲惫的身子蹒跚而去,春姑娘唱着优美动听的歌,跳着跑着来到千家万户。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激情更高了。一同学抢着说:春天,田园里望去,一片绿色,恰似绿色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微风轻轻地吹着,孩子们跑着,跳着,尖声地打着忽哨,有的捉迷藏,有的放风筝。老人呢?站在墙根下晒着太阳,谈笑着。中年人忙里忙外,谋划着今年怎么过,畅想美好的未来。
  又一同学说:看啊,春天的色彩是五彩缤纷的,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一切都是那样新鲜。
  春天真的来了,不信吗?踏一下脚下的土地吧!多少生命在这里萌发!
  我给了他们鼓励,学生们热情更高了。我说今天的作文题目是《我眼中的春天》,学生们马上拿起笔来,用自己的心灵描绘更加美好的春天。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性差异和能力不均衡等实际,灵活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参与覆盖面、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整体提高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分层教学模式,作用较为明显。我主要针对分层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开展论述。  一、初中语文实施分层教学的背景  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面,分别进行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和活动组织,以此满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还有许多专家学者对情绪和态度作了精辟的阐述,不难看出情绪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深研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在课堂上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就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呢?在作文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阅读欣赏,培养兴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朗读训练是语感培养的必由之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也是朗读训练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学生口、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小学阶段语文作业该如何处理呢?我认为应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适时适量地布置形式多样的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作业。  一、因材施教,分层作业  设计和
牛轮状病毒(BRV)、冠状病毒(BCV)、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毒(BVDV)是引起犊牛传染性腹泻的三种主要病毒,犊牛感染后不仅引起严重腹泻及大批死亡而且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继发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