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粮为天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
  在“麦田王国”里攀登金字塔,
  成了继袁隆平之后,
  我国第二位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农学家。
  
  2007年2月27日,国家最高科技奖评选在北京揭晓,遗传专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胡锦涛总书记在隆重热烈的颁奖大会上,把奖状、证书颁发给李振声。他,在“麦田王国”里攀登金字塔,成了继袁隆平之后,我国第二位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农学家。
  
  “要吃面,种小偃!”
  
  1956年,在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下,13个中科院遗传选中试验馆的同志来到陕西杨陵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李振声就是其中一名。
  李振声刚到西北,就赶上西北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看着那一片片没了生机的麦地,当时只有25岁的李振声越看心情越沉重。
  1950年到1951年一年间,我国因为条锈病损失小麦60亿公斤,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二十分之一。对此,周恩来总理特别作出指示:“我们要像对付人的癌症一样抓小麦条锈病。”从此,李振声常常在患着条锈病的麦田里,一圈又一圈地转。蓝色的裤子走进去,出来时已经染成了黄色。
  要解决条锈病,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病菌变异的速度超过人工育种的速度。据当时25个国家的统计,一个新的病菌小种产生需5.5年时间,而人工培育出一个小麦新品种却要用8年时间。
  怎么攻克这道世界性难题呢?为了寻找对抗小麦病害的新抗原,李振声从搜集的800余种野生牧草种中,选定了抗病性很强的长穗偃麦草等12种牧草,与小麦杂交。他废寝忘食地开始了小麦远缘杂交的研究。终于有一天,有三种牧草与小麦杂交成功了,在三种杂交品种中,以长穗偃麦草和小麦的后代长势最好。
  李振声考虑到远缘杂交试验时间较长,一开始他就做了两手准备:即在进行远缘杂交试验的同时,又开展了技术成熟的小麦新品种——“生选5号”、“生选6号”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有一年,陕西遇到一个非常特殊的气候——小麦成熟之前接连下了40天阴雨。到了天气突然暴晴时,在烈日的烘烤下,仅仅一天,几乎所有的小麦被晒得青干了。但是,远远望去,在1000多份杂交品种中,唯独有一株没有青干,高高地昂着头,仍然保持着金黄颜色——它就是未来小偃6号的祖父——小偃55—6。内行人都知道,在非常严酷的条件下筛选出来的品种,才是远缘杂交里面真正最有用的东西。
  “这是个十分难得的材料啊!”望着小偃55—6迎着太阳发出灿烂的、金黄色的光芒,李振声一阵狂喜,成功的希望在向他招手了!
  李振声经过反复调研发现:当地的小麦平均亩产只有300多斤。而植物所试验场的小麦亩产竟达600多斤。
  李振声说:“生产队要想改变生产面貌,突破口就在于提高小麦的单产!”李振声和同事们与各个生产队队长一起考察小麦苗情,提出了对麦田实行分类管理,特别是对三类苗要实施“水肥齐攻”的建议。
  各生产队采纳了李振声的建议,结果,小麦获得了大丰收。
  此后,整个联合大队热火朝天地全面推广了“小麦丰产栽培经验”。第二年,全大队的小麦亩产量从原来的360斤,一下子提高到了500多斤,增长了近200斤!
  从那时起,李振声在百姓的心目中,变成了贴心人、朋友和老师。
  李振声一方面在生产队蹲点,另一方面抓研究所试验场的远缘杂交育种试验。到1979年,李振声的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培育的集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品质于一身的小偃6号,在大面积推广中获得成功。很快,陕西农村传开了一句顺口溜——“要吃面,种小偃!”
  小偃6号不仅是一个小麦良种,而且因为它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被各地的小麦育种专家作为亲本选用。现在,小偃6号成为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品种如郑麦9023、陕229、PH82—2—2、小偃22、小偃503、西农2611、旱优504等近50个。李振声在“麦田王国”里,从一颗麦粒上,攀上了举世震惊的“金字塔”,取得了累计推广种植3亿多亩,增产小麦150多亿斤的“赫赫战绩。”
  
  小麦遗传学创新“独领风骚”
  
  李振声培育成功的小偃6号,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
  然而,这位科学家,在远缘杂交获得成功的同时,又提出了另一个新问题:远缘杂交虽好,但耗费时间太长。为了实现有计划、有目的、快速地将外源优良基因导入小麦,李振声又开始了一项新的研究计划,即“小偃蓝粒”。
  “小偃蓝粒”是由一对携带蓝粒基因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4Ag)代换了一对小麦染色体(4D)后形成的。通过重组从蓝粒小麦中去掉一条带蓝粒基因的染色体,使其变成了只有一条4Ag染色体的蓝粒单体小麦。
  蓝粒单体小麦可以在一个麦穗上长出深蓝、中蓝、浅蓝、白粒四种颜色种子,根据当代种子的颜色就可知道染色体数目。蓝粒单体解决了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中获得缺体和保存缺体两大难题。通过蓝粒单体获得了大量的自花结实的缺体小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快速选育小麦异代换系的新方法——缺体回交法。
  经过反复试验,李振声终于梦想成真:他利用缺体回交法,只花了三年半时间就育成小麦——黑麦异代换系——“代96”等材料。后来,陕西长武农技站以“代96”为亲体杂交,育成了“长武134”,累计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并获得大丰收!
  蓝粒小麦单体系统这项独领风骚的世界首创成果,得到了美国遗传学会主席、小麦染色体工程研究的奠基人——E.R.Sears的高度评价,经他建议,1986年在中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植物染色体工程学术会议”,地点就在中国西安。李振声作为地方组织委员会主席,主持了这次会议。
  会上,李振声发明的蓝粒小麦单体系统,受到包括美国、英国、瑞典、日本等15个国家的遗传学会主席及100多位专家的充分肯定。1993年,李振声又在北京主持了第八届国际小麦遗传学会议,不仅扩大了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为植物细胞和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李振声大名鹊起,各种奖励接踵而来。但他最热衷的仍然是到田间地头去看小麦。
  为了满足生产不断发展的需要,李振声又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目光聚焦到提高小麦对磷、氮营养和日光能的高效利用研究上。
  他在北京昌平建立了一个育种基地。就是在这个基地,李振声开创了小麦磷、氮营养高效利用的育种新途径,发现了一批“磷高效”和“氮高效”小麦种质资源,揭示了其生理机制与遗传基础。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偃54,被列入农业部跨越计划,在河南、陕西等省累计推广了700多万亩。
  随后,李振声又通过多学科交叉与合作,开展了提高小麦个体和群体的光合效率以及光合作用产物的优化分配研究。育成的小偃81品种,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5.53%,最高达18.81%;湿面筋含量34.4%,最高46.9%。2004年在河北省试验中平均亩产1130斤,位居10个参试品种的第一名,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
  李振声在50多年的农业科学生涯中,培育了小偃系列小麦新品种,推广面积近1.5亿亩,增产小麦80亿斤;小偃麦衍生品种50多个,推广面积3亿多亩,增产粮食150多亿斤,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小麦育种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著有专著2部,主编论文集5卷,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共被引用589次。
  李振声的杰出研究成果,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1990年,李振声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应国际著名植物研究《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Sciences》杂志和第二届国际植物染色体工程学术会议组委会邀请,李振声专门论述了中国小麦染色体工程研究与发展。李振声开创的小麦营养高效育种新方向,也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世界著名的洛桑实验站多次派代表团前来访问交流,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一个大国要以粮为天!”
  
  1987年,李振声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从此,他把目光转到了关注我国宏观农业的战略发展上。
  1985年到1987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三年徘徊,但我国的人口却一下子增加了近5000万。
  针对三年粮食徘徊问题,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召开了一次座谈会。李振声代表中国科学院参加了这次会议。
  “一个大国,怎么寅吃卯粮?‘国以粮为天’啊!”会后,李振声与科学院的一些农业专家一起边调查、边寻找出路。在河南封丘县实验站他们看到,这个每年要吃国家7000万斤救济粮的贫困县,经过对中低产田的治理,1987年却给国家贡献了1.3亿斤粮食。这一负一正,等于增产粮食2亿斤,那么,仅我国黄淮海地区的500个县进行低产田治理,便可增产500亿斤粮食!
  专家组的同志们兴奋无比。时任中科院周光召院长带领副院长孙鸿烈、胡启恒和李振声,向当时主管农业的田纪云副总理作了汇报。田副总理听后高兴地说:“很好啊,你们写个报告上来!”
  在国务院的支持下,中科院与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省政府签订了《联合承包综合治理低产田协议》。接着,李振声带领中科院25个研究所的400多名科技人员,投入到了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主战场。
  经过各级政府和有关科研教学单位的共同努力,治理工作产生了良好效果。1987年至1993年,全国粮食产量从8000亿斤增长到了9000亿斤,净增产1000亿斤,其中,黄淮海地区增产504.8亿斤,与专家组原来预计的该区有500亿斤的增产潜力十分吻合。
  1999年至2003年,我国粮食生产又出现了5年连续减产。李振声应“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的邀请,于2004年4月22日发表了题为《粮食恢复性生产,时不我待》的演讲。他认真分析了减产的原因,发现70%以上的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不到30%因素是粮食单产下降。于是,李振声提出了争取三年实现粮食恢复性增长的一系列建议,引起了有关部门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由于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支农措施,我国连续三年实现粮食恢复性增长:2004年恢复到9389.4亿斤,2005年恢复到9680.0亿斤,2006年达到9949.0亿斤,接近1万亿斤。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总额为500万元,其中,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另外50万元属获奖人个人所得。
  然而,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颁奖大会刚结束,李振声立即表示,所获奖金500万元中的个人部分——50万元,全部捐给他所在的研究所,作为困难学生的助学基金。
  李振声说:“国家每月给我的工资够花了。”“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别无所求,一生的愿望只有一个,就是为农民做点实事。”
其他文献
2005年是新科技层出不穷的一年,美国《时代》周刊评出了年度“最迷人”的发明,本刊节选部分,与读者分享新鲜的科技带给我们的惊奇和期待。    机器人    会盯人的ApriAlpha   球形机器人ApriAlpha可以利用先进的声音识别技术区别不同位置发出的声音。一旦听到声音,ApriAlpha数码相机“眼睛”就会紧盯着说话的人。身材更高的ApriAlpha能根据一个人的衣服颜色、身形从人群中将
“我们必须抱着希望和积极的态度处事。我希望我的当选,对其他的中国人是一种鼓励。”  ——赵小兰    踏进白宫大门    1983年8月31日,29岁的赵小兰进入白宫担任“白宫学者”(White House Fellow),被分配到幕僚长米斯先生手下做助理。  这一年的“白宫学者”,共13名青年人,他们是从五万五千多名够资格的申请人中脱颖而出的,赵小兰是其中惟一的、最年轻的一位华裔女子。赵小兰到白
【摘要】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够发展学生语言、锻炼学生思维、丰富学生体验、锻炼学生记忆力。非连续性文本的找重点,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比较,将书中的某些方面的内容进行比较梳理,帮助学生细读文本,将思维条理化;推论,利用文中提供的线索一步步合理推测;评价,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多种联结,综合判断后,评价文本中提供的观点,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见解等方面展开探究,渗透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习作策略。  【关键
蔡华教授于1995年获法国巴黎第十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兼职教授,云南大学人类学系兼职教授,法国法兰西学院社会人类学研究所合作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合作研究员。  《一个无父无夫的社会——中国的纳人》是蔡华教授经过10多年的潜心研究,在前后长达两年多的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所撰写的专著。该书第一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除已有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之外,还将涌现出七个新的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烟台、潍坊、淄博、东营、威海、日照等城市。该城市群发挥临海和靠近日韩的区位优势,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很猛。城市群对外辐射力的增强,将使城市群的范围不断扩大。   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丹东、
2005年全球最新腐败指数显示,冰岛是全球最清廉的国家,非洲的乍得被列为最腐败的国家。在被调查的159个国家中,有2/3的国家存在严重的腐败行为,而全球最腐败的10个国家及地区中有半数为非洲国家。反腐败民间组织“透明国际”表示,腐败与贫穷紧密相连,使这些国家的人们脱离贫困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消除腐败。    据《全球腐败状况2005年度报告》披露,全球工程建设项目每年涉及腐败资金约32万亿美元。全球范
他力主官员问责和奖惩,甚至把“执行力”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两年过去了,海南的官场执行力大为提高,长期拖沓养成的懈怠之风正在逆转。    2003年10月,卫留成出任海南省第五任省长。  此前,他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经营21年之久。进入官场以来,他无时不在以企业家的情怀,面对着陌生的省情、民情。  海南连年招揽了数百亿元的大项目,他警惕速度,谨慎“跨越”;他擅长于讨价还价,以致老家中海油有人戏
【摘要】以阅读启发写作的教学方法由来已久,尤其近几年,“以读促写”重要性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的认可,但实际课堂上,教师片面地关注修辞、语法以及逻辑等基础知识传授,却忽视对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致使学生处于“脑中万千思绪,笔下只言片语”的尴尬。笔者结合文献资料与实践经验,概述了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并针对性地提出阅读中展开多种形式写作训练的有效措施:精彩处仿写、空白处扩写、合理想象中续
【摘要】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体系中,诗歌教学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系统学习语文知识,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注意突出诗歌中所营造的诗情画意,以期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解決初中语文诗歌教学问题  对当前我国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发现
【摘要】我们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思维难免会有些僵固,课改之后我们的学校和教师采取了很多创新、适应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方式,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填鸭式教学模式依旧有很大一部分存在于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一是学生没有自己批判的思维能力,二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们的素质以及语文素养提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通过语文课堂中辩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