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堂微课教学的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iori1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微课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并应用于课程教学中。然而许多教师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还在延续传统教学思路,没有深入分析研究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因此在微课制作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微课的科学认识,深入微课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完善微课的设计的评价体系,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发展微课教学方法,使其更好地满足高职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关键词:微课;微课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作为新生的教学手段,微课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与日益普及的无线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自主的学习环境与方法,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掌握更加丰富的学习知识。这种“技术+教育的创新形态,诠释了一种开放、自由、交互的教育理念。”身处教育改革创新第一线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微课是一种更高效的教学手段,并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微课的研究中。
  二、微课的定义
  微课,英语翻译为Microlecture,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众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教育机构和教育部门都给微课作出了定义。最早将微课概念引入国内的胡铁生老师于2011-2013年对微课的定义进行了完善。他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对它的定义则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微课迎合了时代要求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它以短小精悍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三、微课的特点
  1.时间短
  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为5~10分钟,高校学生学习的微课视频资源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稍加延长,但一般也不超过2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45分钟一节课来说,微课更强调简短、精悍。这也就要求微课设计要紧凑,重难点突出。
  2.内容少
  微课的内容主要突出教学中某个知识点或者是反映教学中的某个环节,又或是教学活动中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如讨论式微课)。相对于一节传统课堂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3.主题突出
  每个微课只有一个独立的主题,教学目标相对单一,主要是围绕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重要知识点等开展教学活动。
  4.结构和内容完整
  张一春教授就指出微课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统课堂的一个碎片。它有独立的主题、完整的内容和结构。它记录着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
  四、微课教学设计的构成
  布里格斯(Leslie Briggs)认为教学设计就是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需要以形成满足其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要在教学活动中取得令人满意的绩效,优质高效地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就必须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学设计是体现教师和学生双方互动的设计,而微课的一个特点则是教师单方活动,没有双方的互动。因此,合理的微课设计重点应放在保持学习者有意注意的最佳方式上,而不是微课的展现形式。由此,我们在设计时就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微型化
  微课就是微课程,其一大特点是时间短,一般时长5~10分钟。它以设计内容明确、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载体,利用学习者碎片化的时间,减少学习者认知的负荷,保持学习者注意力,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微课微型化,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味强调其时长短,它不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碎片,它有自己相對的完整性。
  2.学习者分析
  微课最终的目的是为学习者服务的,学习者最终的学习效率也是我们衡量微课效果的评定标准。教师在准备微课之前一定要先对学习者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后面的工作都将以此为中心展开。
  目前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复杂,有普高生、自主招生和五年一贯制学生,他们的知识水平差异明显,不少学生的基础薄弱且学习兴趣不高。再加上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理的学习方法,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学习上比较吃力。针对这种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的教学设计要有所创新,不能沿袭以往“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单纯地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微课,而不考虑学习者的能力和水平,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总之,微课的设计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乃至教学策略的选择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3.学习内容分析
  微课教学的内容是学习者通过微课学习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学习内容的分析与学习者是谁密切相关,我们不仅要考虑教授他们什么,还要考虑他们要学些什么。新型的微课教学要摈弃传统课堂形式中由教师决定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模式,认真分析学习者需要什么,以满足学习者需要来录制微课。创新的微课教学就是要按照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去设计教学。
  4.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师要在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应以具体的、明确的术语加以表述。教学目标制定于课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将教学目标明确告知学习者,使师生双方都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5.教学策略的设计
  制定好教学目标后,接下来就要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包括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教学策略的设计要考虑诸多因素,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优化教学实践,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五、微课的评价标准
  微课的评价标准应不同于传统课件的评价方式,重点要着眼于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层面,看学生能否通过微课的学习完成既定的任务。好微课的共同特点要符合以下评价指标。
  1.微课的逻辑性强,教师讲课思路与技术呈现思路十分清晰
  清晰严谨、逻辑性强的微课方便学习者深入学习,这也是评价微课的重要标准。微课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讲课的思维逻辑与技术呈现的思路一致,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展开自主学习。
  2.微课的合理性是指教师是否在微课设计中展现出较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教师要在微课设计中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知识点,同时还要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3.微课的趣味性也是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手段
  微课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趣味性使教师的讲课富于人性化,能更好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4.微课的科学性就是要保证教师讲解规范,没有科学性的错误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科学进步的过程,任何教学方式的开展都必须遵守科学性这一基本要求。作为学习资源,微课里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性。
  5.微课视觉传达的有效性是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的学习资源,视听同步是其要达到的基本条件。视频是动态的过程,运动的画面比静止的画面更加容易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目前常用的微课录制方式都基本可以实现动态的要求,但是在使用PPT录制视频时,往往会出现长时间的“静止”。这时,教师就要通过画线、翻页等方法来使画面“活”起来。而不应简单地在大段文字旁边配一个无关的动态图片,这反而会让学习者的注意力分散。
  6.达到优秀的学习绩效
  微课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这是好微课最重要的宗旨和指标。
  在评价微课时,以上的所有指标都会在整体审视微课时发生作用,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六、总结
  总之,课堂与教学的改革顺应着时代的大方向。微课的兴起和推广已经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看到了成效。教师不能把微课当作竞赛评奖的工具,而应实实在在地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微课这个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决定学习的时间和进度,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随着国内微课平台的逐步完善和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投身于微课的开发和制作,学生利用微课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将成为一种学习常态。
  参考文献:
  [1]金 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赵国忠,傅一岑.微课:课堂新革命[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于淑娟.学校微课建设的问题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5(7).
  [4]周贤波.基于学习者角度的微课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
  [5]杨正群.关于“微课”的几点思考[J].湖北函授大學学报,2013(12).
  [6]王国光,孙长远.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高职院校微课开发研究[J].职教论坛,2014(27).
  [7]陈智敏.我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现状研究——对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大赛”295个微课作品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8).
  [8]杨 明.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综合讨论[J].职教论坛,2014(6).
  [9]赵永红.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策略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2).
  [10]胡铁生,周小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是中国学生的第二语言,如何才能在阅读课堂揭开英语的神秘面纱,带给学生更好的阅读体验?文章分析了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阐释了阅读理解的主要技巧,同时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不断完善认知结构。  一、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根据英语教材内容的不同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英语课堂的阅读教学活动形式也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其大体上可以分为朗读和默
摘 要:越剧和锡剧是江浙一带最为著名的剧种,二者在唱腔发音上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文章将通过praat软件,以数据和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出两者在音高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越剧;锡剧;音高;声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H11  文献标识码:A  越剧和锡剧是吴方言区最为著名的两个剧种,越剧属于嵊州方言,锡剧属于无锡方言。因为两个剧种兴起的时间和地点较为相似,所以在唱腔和发音方面也就有着相似之处,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它改变了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社交、获取信息的方式,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网络安全问题。文章作者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网络安全的诸多问题及其成因,探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一、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问题  1.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条件下的上网冲动失控现象,其主要症状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上
摘 要:传统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授课具有一定的弊端,教师的教学功利性较强且缺乏创新,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一现象已经引起相关学者的研究与关注。现阶段,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对专业课模块化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关的改革措施。文章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课模块化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细致的探讨与解决。  一、模块教学的相关概念及意义  1.模块教学的概念  首先可以按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为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初中英语教学开始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使用,丰富了初中英语传统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其有助于提升英语教学有效性。文章通过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阐释,分析如何提高该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从而为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大数据与文化的融合,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力量。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维护信息化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应深刻分析大数据文化助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摘 要:要探索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文章分别从学生计算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制定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策略  数学学习离不开计算,通过计算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灵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