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甘蔗螟虫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糖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tle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兼具食用与能源开发的价值,条螟和二点螟作为危害甘蔗的两种主要螟虫,造成其产量和糖分损失,严重制约了甘蔗产业的发展.因此,了解两种主要蔗螟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探寻高效环保的防治方法尤为重要.本文运用文献调查的方法对现有的治螟手段进行了归类与综述.目前甘蔗条螟与二点螟的防治方法主要分为选用无虫抗虫甘蔗品种、及时清洁植蔗生境及合理的栽培措施的农业防治,使用灯光诱捕和辐射等的物理防治,使用天敌、微生物制剂及性诱剂等的生物防治,和常规的化学防治四大类;且甘蔗螟虫的防治手段已趋于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综合化和使用无人机等的轻简高效途径.进一步深入解析蔗螟嗅觉功能蛋白的分子作用机理,并结合反向化学生态与性诱法联合应用,可为条螟和二点螟等甘蔗螟虫的综合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桂糖58号\'是以\'粤糖85-177\'为母本、\'CP81-1254\'为父本通过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的甘蔗新品种.在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中,\'桂糖58号\'1新2宿平均甘蔗产量为108.9 t/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29.5%;平均甘蔗蔗糖分为14.94%,比对照\'新台糖22号\'高0.55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为14.5 t/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加42.2%.\'桂糖58号\'具有高产、稳产、高糖、
混合体系多组分定量是现代分析科学研究难点,探讨建立利用液质联用(LC-MS)对作物器官所含各化合物进行定量的化学计量方法是化学形态学研究的基础,有利于作物品质育种亲本选配及栽培管理措施评价.本研究以甜叶菊叶片所含12种主要甜菊糖苷类化合物为例,通过考察归属各甜菊糖苷化合物的质荷比≥M/2的初级和次级裂解离子、分子离子、加和离子、双分子及三分子聚合物离子等各组分及其同位素化合物离子的定量检出信息稳定性及各检出峰面积与化合物浓度梯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利用LC-MS方法对混合体系——甜菊叶提取液中各甜菊糖苷组分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催化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能够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但是,关于甜菜HAT家族成员的信息及其参与非生物胁迫应答的情况尚未有明确报道.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甜菜HAT基因家族进行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功能结构域、非生物胁迫下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甜菜共有7个HAT家族成员,分别归属于GNAT、TAFII250和CBP家族.7个HAT成员分别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编码长度为461~1904 aa氨基
玉米杂交种纯度的优劣直接决定其产量,常规检测方法采用若干单引物进行若干次电泳检测,鉴定周期长,效率低,不能及时反映杂交种纯度,难以及时指导大田生产.为了提高玉米种子纯度检测的准确性,建立稳定高效的多重PCR检测技术,本研究以\'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德美亚3号\'及其父母本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不同DNA提取方法,确定了适宜多重PCR检测的SDS法;同时针对\'德美亚\'不同系列,从国标玉米核心40对引物中筛选多态性并适合组建多重PCR的引物,试验最终为\
根系在根际土壤中的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碳源,极大地改变了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对根系的养分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网袋培养法分析有机氮高效甜菜品种\'KWS8138\'和低效品种\'Beta176\'在不同生长阶段(苗期、叶丛快速生长期、块根糖分积累期及收获期)根际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氨基酸、有机酸和糖)与根际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根际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各组分中,氨态氮(AN)在根际内的含量比非根际高0.002~0.018 g/kg,从苗期至收获期逐渐降低;氨基酸态氮(
启动子是启动基因表达的关键因素.研究启动子的表达模式,对于理解靶基因的调控和时空表达特异性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快速、高效和可复制的启动子评价工具与遗传转化技术,对各种启动子与基因的功能分析至关重要;启动子克隆则更是构建基因工程载体,表达目的蛋白以及验证启动子自身功能的必要前提.文章综述了糖料作物关于启动子克隆与分析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当前的研究存在问题对未来启动子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研究发现,甘蔗的启动子克隆与分析在分蘖、糖分代谢及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甜菜、甜叶菊和甜高粱糖料作物的启动子研
为了对甜叶菊中甜菊糖苷类成分的结构进行鉴定.建立了一种利用电喷雾质谱法鉴定甜叶菊中甜菊糖苷类结构的方法,与液质联用技术不同,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前处理过程,能够直接判断样品中含有的多种甜菊糖苷.结果表明,对甜叶菊中的甜菊糖苷进行电喷雾质谱研究,正离子模式下电离成加氢、钠、钾离子,负离子模式下电离成减氢、加氯离子,并在负离子模式进行了串联质谱研究,几种甜菊糖苷失去C13和19位取代基,最终形成m/z318的骨架结构.结论:甜菊糖苷类成分的骨架结构为m/z318,根据正负离子模式下特征电离规律从复杂甜叶菊成分中
茄果类蔬菜单性结实可以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抗性、提高产量等.研究茄果类蔬菜单性结实对改良品种和提高产品品质有重要意义.对茄果类蔬菜(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辣椒Capsi-cum annuum L.)单性结实的种质资源、生理指标、诱导因素、差异基因和遗传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为了优化红甜菜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水平组合,并考察不同蛋白酶的除蛋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红甜菜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L)为1:4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次数为3次;多糖提取率最高为38.92%;最佳除蛋白方法为胰蛋白酶解法,蛋白质洗脱率为42.32%,多糖损失率为0.63%.此方法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准确性高,适合红甜菜多糖的提取,并为红甜菜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国甜菜生产中甜菜品种以进口为主,其市场占有率为98.09%;生产中普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防治病虫草害以减少损失;甜菜种植前茬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向日葵、棉花等作物,轮作年限平均为4年;全国甜菜种植户种植规模平均18.27 hm2,甜菜平均种植密度7.40万株/hm2(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分别为8.71、7.12、5.93万株/hm2),甜菜平均根产量60.94 t/hm2(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分别为76.05、57.45、44.70 t/hm2),平均含糖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