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创新意识和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幼儿师范教育必须在有别于中小学现行的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加强教育意识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首先要澄清音乐教师对“创新”问题的模糊认识。
  ①“创新”并不专指科学发明创造,如果把指导学生搞小发明、小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唯一途径,显然是狭义理解创新意识的含义,这种意识存在使音乐教师把自己当作局外人而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事实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门学科密切协调。音乐学科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它可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与创新的空间,故而音乐课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阵地。
  ②对“创新”的含义不可定位过高。
  如把“创新”的含义定位为“前所未有”会直接引发教师的畏惧情绪。其实我们所谓的“创新”可以定位于很小的范围内。例:所授班级没有说过和没有做过的,可以把它看作是新的。可以指导学生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思考某一件事,都应视为创新,这样的学生将来很可能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创新并不神秘,创新教育并不是无从下手。
  澄清以上两点模糊认识后,我们可就音乐教师如何以创新意识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讨论。
  
  一、开展音乐教育的切入点是创新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习惯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习惯把学生作为教学对象,采用“填鸭式”教学,致使在
  音乐教育上一味强调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和乐理知识学习,这种方法极大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我们应改变这种方法,特别是幼儿师范教育,因为她们今后将面临的是幼儿学生。我们可指导学生,放下教师架子,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围坐在一起,甚至也像小孩一样戴着头饰、面具与学生一起唱唱跳跳,把音乐课上得像做游戏一样活泼、轻松。
  同时我们幼儿师范的教师,也应注意所授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以上的方法不适合移植,我们要分析15—18岁年龄层次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属于特殊期。一方面,他们处于青春期,情感比较强烈,极易“动感情”。从我教授的学生来看,他们听流行音乐,做追星族,抗拒传统的自我表现。他们在音乐课上一直戴着耳机听MP3里音乐,不爱上音乐课。他们可以把歌星专辑和家史倒背入流,但说不清歌曲的风格和内涵,更别说此歌的音乐知识(例:此歌属于什么调式)。他们可以把自己封为“K”歌之王,但不愿在众人面前高歌一曲。
  针对这一群体学生,我们的教师应寻找一个切入点。国外流行一种说法,一个高明的教师,既要了解学生想要的,也要知道学生缺少的,更要懂得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得到他不曾想得到的,这和我国《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不谋而合的。有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在一堂音乐课上,一位教师让学生了解西方音乐家,他以“旧曲新唱”作为这堂课的切入点,首先把学生熟知的某些流行歌的旋律呈现出来,当音乐响起,学生马上知道是某某歌星演唱的,但是这样一来学生进入了教师所设的圈套里,原来这位教师所选的音乐都是现代的音乐人把几百年前的音乐家的作品按流行音乐的风格改头换面的“杰作”,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发学生对音乐巨人的讨论。接下来,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有的同学还自发收集关于某音乐家的资料,并将其改编成自己喜欢的音乐。
  学生的思维的火花迸发了,他们是被教师的准确击球打中。教师找准了切入点,便可使学生接受艺术熏陶,从而提高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二、实施音乐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创新
  
  实施音乐教育不仅要有好的开端,而且需在教学形式和手段方面创新。特别是我们幼儿师范教育要注重手段和创新。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自由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地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联想。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为学生播放《春之声》的曲子,让学生反复倾听,展开想象;不要对他们提出问题而使他们产生紧张心理,不要对他们想象力加以限制,而要鼓励、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空间,在音乐的气氛中寻找春天,自由想象,这样学生们有的说听到了小鸟飞来了,有的说听到水流声音了,有的说看到小树发芽了等,与此同时拿出相应的乐器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乐器上敲奏视听,寻找音乐里的音色进行伴奏,这些手段可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通过聆听音乐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新活动最简单、最基本表现形式。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启发学生做相应的动作,为学生选出一些有风格特点,节奏明显的乐曲(如进行曲、舞曲)来欣赏,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敲击拍子,跳出优美的舞姿。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关键在于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无拘、无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挖掘,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創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那么,教师如何在当前新课标下,发
本文主要针对统编版教材视角的小学语文低年段阅读教学展开研究,先阐述了统编版教材的优势,然后重点提出了几点教学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影视作品的融合、加强图画资源的应用、
众所周知,外语学习一方面同感受、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联想等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又受到动机、态度、信心、意志等情感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情感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积极的感情交流可以使学生沉浸于和谐的合作气氛中,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摘要: 流行音乐以其自身的特点,在现今的音乐教育中具有独特地位,它以贴近生话、通俗易懂、引领时尚潮流而占据了学生音乐生活的空间。本文就流行音乐的影响力、文化特征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论述了在高师增设流行音乐专业或课程的必要性。  关键词: 流行音乐 高师音乐教育 课程设置    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宝藏中一个瑰丽的明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当今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拓展着以传统音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