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福尔摩斯一样当妈妈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ngfh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早早就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的狠心妈妈,我得申明,自己并非有勇无谋——我就好比那水浒里的鲁智深,粗中有细;更好比那大侦探福尔摩斯,独具慧眼。其实秧秧到幼儿园之后,我对她的行为进行了多方面的推测观察,最后的结果是看得仔细,送得放心。
  下面就是我的经验,奉献给众位妈妈参考:
  观察点1 :情绪
  情绪是最直接地反映孩子待遇的信号,新入园的宝宝都会哭几天,这很正常。但是一两周之后,宝宝的哭闹就会有微妙变化,比如有的宝宝是撒娇型哭闹,早上哭着不肯进,回家时却赖在幼儿园不走。这样的宝宝没问题。
  需要引起注意的哭闹有以下几种状况:
  1.强烈抗拒比方说,宝宝一开始还好,走到某个地方突然变脸,不愿意进去。
  2.突然引发的入园哭闹宝宝一直很愿意上幼儿园,突然某天起开始强烈抗拒,那说明一定有原因了。
  3.委屈有的宝宝一直玩得很好,就是爸爸妈妈来接时才哭,这是撒娇,没关系。但如果孩子平常在幼儿园就无精打采,只盼着赶紧回家,那至少表明幼儿园的生活并没让孩子感到愉快。
  所有受到排斥的孩子,在情绪上一定有所反映,只是看家长是否注意到这些求救信号。
  观察点2:表情
  孩子看幼儿园老师的表情也很值得分析,看是坦然还是躲闪。一个常挨打的孩子,看老师的目光里绝对不会有信任和亲热,只会有恐惧和躲闪。我对秧秧在幼儿园的状况放心,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她看老师的眼光很自然,甚至有时候还对老师撒娇发点小脾气。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可能孩子挨了欺负就忘了。真是这样的话,更没关系,只要孩子还喜欢老师,就说明没受刺激,尽管放心好了。有的老师限于水平、性格问题,也许有点简单粗暴,但未必有坏心,小孩子是最能够分辨谁好谁不好的。
  观察点3:食量
  孩子在幼儿园的饮食,可以从回家后的饭量看出来。刚入园的时候孩子比较紧张,体力消耗大,有时候会格外能吃,慢慢适应后饭量就固定了。但如果长期回家吃得特别多,那家长就要注意了,到底是宝宝不爱吃厨师做的饭,还是宝宝觉得在幼儿园吃饭不愉快?
  比较合理的状况是,宝宝在幼儿园吃饭和在家里吃饭差不多,周末到点就饿,饭量很均匀。
  观察点4 :如厕
  观察宝宝如厕太重要了,如果宝宝每天都在幼儿园解决大便问题,即便妈妈没机会观察孩子的“便情”,也可以放下一半心了:说明孩子在幼儿园非常放松。如果宝宝在家大便,家长一定要认真观察,看看大便是否正常,因为这直接反映了宝宝的饮食和消化情况。观察小便也很重要,我也曾经中途把秧秧接回来,发现她回家半小时内就去上厕所了,这说明在幼儿园肯定不缺水喝。
  观察点5:睡眠
  宝宝每天睡眠都是有规律的,此消彼长。一般来说,以幼儿园的运动量,不会造成孩子睡眠突然增多。秧秧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居然上午也要睡一觉,但没几天,她就开始跟小朋友一起午睡了,这说明她养成规律并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不让她那么紧张了。
  观察点6 :进步
  秧秧去幼儿园以后进步巨大,性格开朗多了,以前是个娇气包,现在邻居们都夸她勇敢多了。而且,秧秧从幼儿园带回来的信息非常丰富,隔三岔五唱个新儿歌,说几句有意思的话,冒出几句英文,跟着音乐跳舞的时候动作也多了,玩大型器械也能变出点花样了。和生活规律一样,孩子回家无意中冒出的儿歌和英文,都说明在幼儿园的融入程度。总之,秧秧的变化大得简直让我惭愧,幼儿园到底是专业,花样繁多到可真让我自愧不如呀。
  观察点7:叙述
  孩子的叙述常常有时态混乱,虚拟与真实并存的问题,所以很多家长觉得什么都打听不出来。其实只要用心观察,还是能得到很多信息的。假如一个老师给孩子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孩子比较常见的反应就是不愿意谈起,或者转移话题。妈妈可以问:宝宝,你们班里有几个老师呀?你最喜欢哪个老师呀?哪个老师是长头发呀……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每个老师都经常被孩子愉快地叙述并提及,不管内容对错,那起码说明师生关系没问题。
  观察点8:老师
  谈及孩子问题时,也要注意老师的态度,特别是当孩子有了反常问题以后——如果老师一味避重就轻地说:挺好的呀,没事呀,那也许就真的是有问题了。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遭遇特别恶劣的老师,即便有了矛盾,也能沟通解决。
  话说回来,如果孩子在一个老师那里受到不公平待遇,可能是这个老师的问题,但如果被多个老师不公平待遇,家长也该自己找一找原因。比如有的孩子不好好吃饭到处乱扔,生气了喜欢打周围的人,拿杯子到处泼水等等。在家里,这些都是小毛病,但在幼儿园可能就会让别的孩子跟着学,从而给老师造成麻烦。帮助孩子改掉这样的坏习惯,才是改善他在幼儿园遭遇的最好办法,毕竟孩子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很大程度取决于他自己的行为习惯。而这种习惯,恰恰是父母给予的。
  教养是最好的护身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他文献
食品街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吃摊,动物们都喜欢来这里买吃的。  这一天,河马也来摆小摊了。他来卖什么呢?他挑来了一桶泥和一桶沙。  河马在小摊前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美味泥沙。  原来河马是来卖泥沙的啊。  正在卖鱼的大熊见了,说:“河马,你是不是糊涂了,泥沙能吃吗?”  “当然能吃啦!”河马说。  一会儿,鸡大哥来了:“给我来一盘沙。这几天我消化不好,所以要吃点沙。”  正说着,鸽妹妹也来了:
米米几个月甚至一岁多的时候,我躺在床上是无法安安稳稳搂住他的。他一刻不停地手舞足蹈,踢打推搪,也不知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肢体,还是不明其意的表达,总之,那时的他就是一架小小的永动机。  现在也新鲜记得,望着躺在身旁时而四脚朝天踢蹬空气、时而高举双腿重重砸床的米米,我曾心想,什么时候才能把他服服帖帖搂在怀里,下巴抵着他的大脑袋,安安静静入睡?  这想法如此清晰,仿佛就在昨天。  如今,似乎只是一眨眼,他
甲老师  原名彭金龙,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学者,现任广州市番禺区大博学校校长。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教育协会会员,甲骨文融合研究专家,全国优秀读写教师,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先进个人,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特聘教授。著有《教者无疆》,主编《写吧,孩子》等书籍十本。应邀多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山东、广西等地开展甲骨文讲座、公开课。  “文”,象形字。  古体“文”字,像一个张开双臂、叉开
Nina妈向我求助:“Nina和我们做游戏,输后常常大哭大闹。为照顾孩子的情绪,我们只能尽量不让孩子输,可是又担心她以后适应不了社会,不知道怎么办好。”  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是需要大人维护,可如果只是让孩子在人为的成功体验中自我感觉良好,长久下来,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我最棒”的假象,不利于孩子面对真正的竞争。  孩子酷爱演戏。我打算以跟Nina玩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她预演一下失败者的角色,体验失败没什么
儿子5岁,有一嗜好——玩棋。每当看到别人下五子棋,总是全神贯注,一看就是半天。看到儿子如此入迷,我就买了一副五子棋,茶余饭后和他对起阵来。  刚开始时,为了激发儿子的兴趣,我有时故意输给他。尝到胜利果实的儿子喜不自禁,像踢进球的球员一样,蹦跳高呼:“耶,我赢了!”还伸手做出V字状向我炫耀。一局战罢,儿子常常还想乘胜追击,然而我则硬下心肠,坚决抵抗,不给他占便宜,父子俩最后打成平手,握手言和。  在
孤僻、任性、胆小、攻击性行为等“问题行为”在不同幼儿园、不同年龄的孩子身上都会发生,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纳,家长和教师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是常见的几则有关儿童“问题行为”的案例,让我们一起看看家长和教师是怎么寻找对策的。    等待起床的小雨    场景一  午睡起床铃响了,小朋友都“唧唧喳喳”开始穿衣服了,只有小雨显得有些特别:他仍然躺在床上,等着老师来帮忙。月月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你看,
提起补钙,中西方的差异还真大。国内孩子缺钙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主要和以粮食为主的饮食结构有关,美国以肉和大量奶制品为主的饮食结构,决定了从母体开始就不缺钙,需要特别补钙的孩子也就比国内少得多。  美国的营养师一直提倡钙的来源要尽量从日常饮食补充,受此观念的影响,我女儿美好一直都没有吃过钙片或钙剂,牙齿骨骼发育都很正常。其实,补或不补,还是要依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而定,适合宝宝的才是最佳的。    牛奶 
哭泣,是许多孩子的杀手锏,更是妈妈们的紧箍咒,仿佛眼泪一流出来,嗓子一扯起来,就只剩下两条路可以选:听他的,还是听你的?  讲道理什么的,已经听不进去了。  在眼泪面前,难道真的仅剩下制约和反制,温情和爱意全都没有了吗?我想,好好研究和应对一下这个“哭”,应该比费尽心思设计和调教孩子,有效率得多。
专家名片    丁宗一,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中华儿科学会儿童保健学组组长,全国儿童营养喂养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儿童保健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儿童健康与环境研究室主任,《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中华实用儿科杂志》副主编,在国内较早进行儿童营养及保健研
千万别以为,天上没太阳就没紫外线了。对宝宝皮肤造成伤害的其中一类紫外线叫做短波紫外线(UVB),穿透力虽没那么强,但却是造成日晒伤的罪魁祸首。  暑假来临,妈妈们纷纷做起了带娃出游的计划,不过看看天气预报中那明晃晃的“晴天”标识,就赶紧把防晒工作提上日程。  防晒对于宝宝来说有多重要?平时我们自己做防晒工作,大多是为了美白,不要晒黑。但防晒对宝宝来说意义则更为重大。儿童对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特别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