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饮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zhao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名片
  
  丁宗一,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中华儿科学会儿童保健学组组长,全国儿童营养喂养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儿童保健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儿童健康与环境研究室主任,《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中华实用儿科杂志》副主编,在国内较早进行儿童营养及保健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营养在不断丰富。但许多人对饮食科学,尤其对儿童的饮食科学缺乏了解,甚至在饮食观念上还有许多误区。本期我们特意邀请著名儿童营养专家丁宗一教授为广大的家长朋友指点迷津。
  
  本刊特约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决定营养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丁宗一:一般来说,营养投入包括营养素、营养行为和营养气氛。营养素,就是指要吃什么;营养行为,就是指怎么吃,包括食物怎么做等:而营养气氛,是指在什么环境中,保持什么气氛饮食最易吸收。比如,当睡眠不足,没有食欲时,营养行为、营养气氛都直接受到影响,必然会影响到营养素的吸收。据最新研究表明,长期在不安、喧闹、紧张的环境中进食的儿童,攻击行为偏多:长期不规则进食,会使儿童产生压抑、退缩、潜能发育障碍等;而不良营养行为会造成孩子成长期甚至成年后的行为偏差和心理变态。
  
  记者: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现在不少城市家庭经常举家家走进快餐店。您怎样看待这个现象?
  丁宗一:我们还是要让孩子尽快回到家庭餐桌上。因为我国有悠久的饮食文化,许多传统饮食源于自然食物,烹调原则和加工过程均衡合理,又有传统医学“药食同源”理论的指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家居日常饮食到重要的盛宴,均按统一原则、统一配料、统一操作烹调,贵庶不分。因而,国际营养界和儿科界都推崇中国饮食文化为新世纪健康饮食文化。为了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提高健康水平,为了保护我国儿童青少年不受“垃圾食品”的伤害,我曾发起全国百余位儿科和营养学专家、儿童工作者联名呼吁:保护中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让他们远离“垃圾食品”,回归传统的家庭膳食。我还主张尽量让儿童体验食物烹调的全过程,让孩子接受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烹调技术、饮食文化等各种教育,培养孩子适度饮食、充分咀嚼等良好的进食习惯。
  
  记者:您所说的“垃圾食品”具体是什么概念?“垃圾食品”对孩子究竟有哪些危害?
  丁宗一:美国费明翰研究发现,西式危害到儿童的健康与安全。
  
  记者:不论是从广告上看,还是从超市的货架上前,现在的儿童保健食品可谓大行其道,这些儿童保健食品真有那么“剥”吗?
  丁宗一:说起保健食品,那就更可笑了。其实,在国际食品分类中,就没有保健食品一类。这本身就是广告的违规操作,也使我们做家长的都被引入一个误区,以为这一类食品经过批准了,也经过所谓实验了,就真有那个“保健”作用,便信以为真,其实不然。
  说实话,现在的保健食品,特别是儿童用的保健食品言过其实的比较多,给家长们造成了一些认识误区。比如,到处都在宣传儿童排铅保健品效果好,其实,它的效果目前难以证明。市面上的所有排铅保健品,几乎都没经过严格、科学的研究和实验。一些所谓的排铅理论没有科学依据,更没经过科学、精确的实验。还有的食品在广告中宣称,最新添加了什么成分。殊不知一个成分的添加需要经过20多年的基础科研,而一般做这种广告的企业根本没有这样的积累,20年前还在倒腾别的东西呢。现在说加一个东西,特别是国外某科研机构加一个东西,第二天大家都加上了。这是错误的,完全是在误导。
  我们经常接受来自全国的咨询,有的家长说,现在卖蛋白粉了,吃不吃7现在又卖氨基酸了,该不该吃?还有的问,孩子将来考大学了,要不要吃聪明奶粉?更荒唐的是,有些家长居然听到推销商说,孩子从小吃聪明奶粉,将来能考上清华、北大。这些都是谎话!
  至于有些“外国专家”为某些产品做宣传,可信度就更值得怀疑了。因为在发达国家,科研人员是不准做广告的,所以那些“国外专家”一般都不可信。
  此外,还有人打出了“免检食品”的旗号。从概念上说,“免检食品”就是安全食品,但事实未必如此。近年来,连续发生的食品公共安全问题,毒奶粉、苏丹红、劣质奶粉等,就是因为不法商贩牟利动机,加上有关部门监管不力造成的。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有关部门的“免检”仍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儿童营养事业是全社会的事情,我们希望企业也要负责任,要把人家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同时,也希望家长们千万不要轻信那些不实广告。
  总之,科学的饮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我提倡“自然食物,均衡膳食”,这是营养学最基本的原则。
  
  链接 家长与专家面对面
  
  张女士:目前市场上卖鲜奶干,很流行,我女儿也很喜欢吃它可以替代鲜奶吗?
  丁宗一:觉得好吃,想吃也可以,吃着玩;或者两顿饭之间稍微饿了,当零食吃比较好,但代替不了每天喝奶。你算算,孩子每天至少要喝250毫升左右的奶,如果折成片的话,至少要吃好几百片,恐怕她也吃不了,所以还得喝奶。
  刘先生:我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学校要求每月交4块钱,统一喝饮水机里的水不知长时间喝好不好?
  丁宗一:记得前几年《中国少年报》专门为这个问题访问过我,说现在都不给孩子喝别的水了,自己带水也不行了。我说如果你愿意,有钱可以喝,但我作为儿科医生,主张喝白开水,就是把水煮开、放凉就可以喝,我们叫“白开水运动”。我还反对孩子喝甜饮料,坚决反对。
  孟女士:儿童吃了转基因的食品,会有什么伤害吗?
  丁宗一:转基因食品是目前各国严格管理的,如果得到批准,又是正常商业运作,是没问题的,可以放心吃。
  郑先生:2岁的小孩可以喝酸奶吗?
  丁宗一:可以喝,喝着玩可以,但不要作为营养源。饮食除了满足营养,维持生命,就是享受,吃着玩的。
  殷女士:孩子补钙喝鲜奶好,还是喝酸奶好。
  丁宗一:肯定是鲜奶好,酸奶是把奶酸化了。牛奶改造有三种形式,一个是加糖,一个是稀释,再就是酸化,就是让婴儿容易吸收。不过,市场上卖的酸奶只能当零食,不能当成营养源,因为市场上卖的酸奶跟医学讲的奶酸化,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其他文献
变个花样      有个小秘密:妈妈不喜欢吃猪肝,不碰也不闻,但是从不在安安面前提及。  妈妈还经常变着花样做这个菜,好在安安不挑食,做了他就吃。  这次妈妈又想出一个做法来——用西红柿搭配。  没想到,嗯,味道没话说,安安连盘子都舔干净了。    番茄炒猪肝  原料:猪肝、西红柿  辅料:生姜、大蒜、葱  调料:料酒、盐、糖、生粉  制作:  1.猪肝切片,加生姜片、大蒜,用调料腌渍10分钟。西
朋友小张是少年宫的钢琴老师,这段时间正在教一批新学生学钢琴,她跟我讲起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个叫鲁明的小男孩,他学钢琴非常刻苦,虽然刚入门时学得比较慢,但后来慢慢地进入了状态,弹得越来越好,小张觉得这个孩子很有潜力。可最近,小张发现鲁明已经两个周末没有来学琴了,她感到非常奇怪,于是打电话给鲁明的妈妈询问。原来鲁明妈妈见孩子上手太慢,总觉得他弹得不好,一点进步都没有,就索性不让他学了。  说罢,小张
食品街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吃摊,动物们都喜欢来这里买吃的。  这一天,河马也来摆小摊了。他来卖什么呢?他挑来了一桶泥和一桶沙。  河马在小摊前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美味泥沙。  原来河马是来卖泥沙的啊。  正在卖鱼的大熊见了,说:“河马,你是不是糊涂了,泥沙能吃吗?”  “当然能吃啦!”河马说。  一会儿,鸡大哥来了:“给我来一盘沙。这几天我消化不好,所以要吃点沙。”  正说着,鸽妹妹也来了:
米米几个月甚至一岁多的时候,我躺在床上是无法安安稳稳搂住他的。他一刻不停地手舞足蹈,踢打推搪,也不知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肢体,还是不明其意的表达,总之,那时的他就是一架小小的永动机。  现在也新鲜记得,望着躺在身旁时而四脚朝天踢蹬空气、时而高举双腿重重砸床的米米,我曾心想,什么时候才能把他服服帖帖搂在怀里,下巴抵着他的大脑袋,安安静静入睡?  这想法如此清晰,仿佛就在昨天。  如今,似乎只是一眨眼,他
甲老师  原名彭金龙,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学者,现任广州市番禺区大博学校校长。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教育协会会员,甲骨文融合研究专家,全国优秀读写教师,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先进个人,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特聘教授。著有《教者无疆》,主编《写吧,孩子》等书籍十本。应邀多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山东、广西等地开展甲骨文讲座、公开课。  “文”,象形字。  古体“文”字,像一个张开双臂、叉开
Nina妈向我求助:“Nina和我们做游戏,输后常常大哭大闹。为照顾孩子的情绪,我们只能尽量不让孩子输,可是又担心她以后适应不了社会,不知道怎么办好。”  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是需要大人维护,可如果只是让孩子在人为的成功体验中自我感觉良好,长久下来,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我最棒”的假象,不利于孩子面对真正的竞争。  孩子酷爱演戏。我打算以跟Nina玩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她预演一下失败者的角色,体验失败没什么
儿子5岁,有一嗜好——玩棋。每当看到别人下五子棋,总是全神贯注,一看就是半天。看到儿子如此入迷,我就买了一副五子棋,茶余饭后和他对起阵来。  刚开始时,为了激发儿子的兴趣,我有时故意输给他。尝到胜利果实的儿子喜不自禁,像踢进球的球员一样,蹦跳高呼:“耶,我赢了!”还伸手做出V字状向我炫耀。一局战罢,儿子常常还想乘胜追击,然而我则硬下心肠,坚决抵抗,不给他占便宜,父子俩最后打成平手,握手言和。  在
孤僻、任性、胆小、攻击性行为等“问题行为”在不同幼儿园、不同年龄的孩子身上都会发生,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纳,家长和教师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是常见的几则有关儿童“问题行为”的案例,让我们一起看看家长和教师是怎么寻找对策的。    等待起床的小雨    场景一  午睡起床铃响了,小朋友都“唧唧喳喳”开始穿衣服了,只有小雨显得有些特别:他仍然躺在床上,等着老师来帮忙。月月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你看,
提起补钙,中西方的差异还真大。国内孩子缺钙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主要和以粮食为主的饮食结构有关,美国以肉和大量奶制品为主的饮食结构,决定了从母体开始就不缺钙,需要特别补钙的孩子也就比国内少得多。  美国的营养师一直提倡钙的来源要尽量从日常饮食补充,受此观念的影响,我女儿美好一直都没有吃过钙片或钙剂,牙齿骨骼发育都很正常。其实,补或不补,还是要依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而定,适合宝宝的才是最佳的。    牛奶 
哭泣,是许多孩子的杀手锏,更是妈妈们的紧箍咒,仿佛眼泪一流出来,嗓子一扯起来,就只剩下两条路可以选:听他的,还是听你的?  讲道理什么的,已经听不进去了。  在眼泪面前,难道真的仅剩下制约和反制,温情和爱意全都没有了吗?我想,好好研究和应对一下这个“哭”,应该比费尽心思设计和调教孩子,有效率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