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题?大问题?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僻、任性、胆小、攻击性行为等“问题行为”在不同幼儿园、不同年龄的孩子身上都会发生,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纳,家长和教师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是常见的几则有关儿童“问题行为”的案例,让我们一起看看家长和教师是怎么寻找对策的。
  
  等待起床的小雨
  
  场景一
  午睡起床铃响了,小朋友都“唧唧喳喳”开始穿衣服了,只有小雨显得有些特别:他仍然躺在床上,等着老师来帮忙。月月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你看,小雨又不起床,是只小懒猪。”“真像一只小懒猪。”“懒猪,懒猪……”小朋友开始起哄了。
  老师:小雨一直不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妈妈,我知道,他经常说他不喜欢幼儿国,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做。在家里小雨什么都由爷爷奶奶代劳,他的自理能力很差,从来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老师:这是个问题,小雨凡事都落在其他孩子后面,我怕长期下去会影响他的自信心及各种能力的发展。
  妈妈我们也想提高他的自理能力,好几次提醒爷爷奶奶,但他们总是说: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什么都会做了。当我们要求小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时,他就会到爷爷奶奶面前去撒娇。怎么办呢?
  
  分析
  由于自理能力差,小雨经常成为小朋友的嘲笑对象,这种状况容易使小雨产生自卑心理,导致他做事没有主见,缺乏独立性。3—4岁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自理能力差不仅不利于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且还会影响其精细动作的发展。
  
  建议
  ●祖辈带孩子往往存在包办过多的问题,妈妈不妨多跟爷爷奶奶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尽量多陪伴小雨,以减少他对爷爷奶奶的依赖,同时,尽量不要在爷爷奶奶面前要求小雨做事,避免小雨将爷爷奶奶当作后盾。
  ●积极鼓励。为孩子制定一个表格,对孩子好的表现加以奖励,如吃饭不用大人喂,奖励一颗小五星;饭桌上不掉饭粒,加一颗小五星。如果表格里贴满了小五星,就满足孩子一个愿望。
  ●家园沟通。家长和老师要经常沟通,及时鼓励小雨的进步。对需要帮助的方面给小雨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机会,逐步提高他的自理能力。
  
  经常离开座位的豆豆
  
  场景二
  老师讲故事的时候,豆豆不时地离开座位,他一会儿去娃娃家,一会儿到图书角,还故意发出各种声音。
  妈妈:豆豆在家里很难管,他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
  老师:我也正想找你们沟通,豆豆在幼儿园也有这种情况。你们平时对豆豆要求很严吗?
  妈妈:他爸爸一点都不惯孩子,豆豆要是不听话,他就大声训他。
  老师:3~4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一味用呵斥或者命令的方式来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要求,很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妈妈:是的,豆豆的脾气是越训越犟了。我就反对豆豆爸爸的这种做法。
  老师:当豆豆没有按照爸爸的要求把事情做好的时候,你采取什么态度?
  妈妈:我很若急,怕豆豆又要挨骂,有时就帮他做了。
  老师:我觉得问题就在这里。你们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爸爸非常严厉,你又非常迁就,时间长了,豆豆就不知道到底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分析
  因为对父母不一致要求的无所适从以及对家长权威的逆反心理,豆豆在家里和幼儿园里都成了一个缺乏规则意识的“难管”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豆豆的父母应该改变自己的态度,帮助豆豆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建议
  ●避免使用指令性语言,尽量用温和的商量语气。如叫正在玩玩具的豆豆吃饭可以这样说:”要吃饭了,让我们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吧。”
  ●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说明理由。如要求孩子多唱白开水,家长就要说明白开水是最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而饮料里面的糖分会让牙齿长蛀虫。
  ●有限选择法。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尽量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机会。如要求孩子刷牙时说:“豆豆,你喜欢用红颜色的杯子,还是黄颜色的杯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乐于从中作出选择,而不是任性地反抗。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致,使双方都在孩子面前建立起应有的威信。
  ●家园沟通,使孩子形成的良好习惯能在家园之间迁移,从而得到巩固。
  
  没有朋友的雯雯
  
  场景三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都在“娃娃家”兴高采烈地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只有雯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她好像对大家的游戏一点都不感兴趣。
  老师:雯雯在幼儿园老是一个人玩,我希望她有更多的朋友,那样她会更快乐。她在家里有好朋友吗,
  妈妈回到家里更没朋友了,单元房都是独门独户的,邻居都不太来往。好在雯雯比较内向,她挺喜欢一个人在家里画画、搭积木什么的。
  老师 你们平时不带雯雯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吗?
  妈妈 我带她去参加单位举行的集体活动时,她总是不争气,不愿意向叔叔阿姨们问好,我都觉得难为情了。
  老师:所以,内向的孩子越是需要锻炼咽。雯雯在家里跟你们沟通多吗?
  妈妈:不是太多,不用她开口我就知道她需要什么。
  
  分析
  由于封闭的居住环境,雯雯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由于缺少交往技巧,雯雯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再加上父母凡事包办,雯雯连与父母交流的机会都被剥夺了。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使雯雯无法进入同龄孩子的群体,难以形成应有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她本来就内向的性格更加孤僻。建议
  
  建议
  ●不要凡事包办。父母要给孩子主动提要求的机会,增加亲子间的交流。
  ●为孩子提供当众发言或者自我表现的机会,如家庭聚会的时候,鼓励她给大家唱首歌。提醒家人和好友及时表扬雯雯的自我表现,增强她的自信心。
  ●教给孩子必要的交往技巧。如带孩子看望亲友长辈前,教她必要的礼貌用语;鼓励她接待来访的客人,教给她一些请坐、倒茶等会客礼仪。
  ●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经常邀请小朋友到家里聚会、做游戏,鼓励孩子用自己的玩具、食物招待小朋友。
  ●根据孩子的兴趣,让他参加一些学习班,增加孩子跟同龄人交往的机会。
  
  这是我喜欢的
  
  场景四
  孩子们都在图书角看书,壮壮来了,他一把抢过军军手中的那本《小熊维尼》说:“这是我喜欢的。”旁边的小朋友都叫起来了:“抢书喽!抢书喽!”
  老师:壮壮像个小霸王,他认为只要是他喜欢的东西就应该是他的。
  妈妈:这孩子在家里也很霸道,什么 东西都要他先来。
  老师:他要什么你们就给什么吗?
  妈妈:我们也不想给他。但是他又哭又闹的实在心烦,只好满足他了。
  老师:这种做法只会助长他的任性。
  妈妈:我们现在也发现这个问题了,他现在连爷爷奶奶都敢支使了呢。
  老师:是不是爷爷奶奶也宠着他啊?
  妈妈:是啊,我们告诉壮壮要对爷爷奶奶有礼貌,但老人倒认为这是他们的孙子有本事,将来不会受人欺负呢!
  
  分析
  祖辈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全家对壮壮的过度宠爱和迁就,强化了壮壮的自我意识,使他形成了强烈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过度蛇以自我为中心将导致孩子思想狭隘、自私,和人交往时骄横任性、好逞强,往往被同龄人孤立,逐渐成为不受欢迎的儿童,最终影响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建议
  ●延迟满足。比如爸爸可以告诉壮壮:“如果每天从幼儿园回家都向爷爷奶奶问好,两个星期以后就奖励一辆玩具汽车。”延迟满足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控能力。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教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与人平等、和谐相处,使他体验到别人的价值,逐步学会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
  ●避免使孩子成为全家关注的焦点。家长要告诉孩子:家里的每个人都呈平等的,所有的东西每人都应该有一份。避免孩子吃“独食”。
  ●用讲故事的形式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孔融让梨》等传统故事对孩子有良好的教育意义,让孩子体会与人分享的快乐。
  ●移情的方法。当孩子将玩具据为已有,不与小朋友分享的时候,家长要提醒孩子:如果别人的玩具也不给你玩,你会怎么想呢,逐渐让孩子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拒绝上幼儿园
  
  场景五
  早晨妈妈把妍君送到幼儿园,可是妍君拉着妈妈的手就是不让妈妈走,还边哭边说:“我不要在幼儿园,我要跟你去上班。”
  妈妈;每天早晨来幼儿园之前,妍君都要在家里大哭一场,非要跟我上班去不可。
  老师:每次你走了之后,她都要哭很久,带她去游戏也不去。
  妈妈:上幼儿园之前,妍君住在外婆家,我每周去看她一次。每次临走,她都要大哭一次。
  
  分析
  由于从小没有和母亲建立起持久稳定的感情连接,妍君形成了不安全依恋关系,她总是缺乏应有的安全感,不愿意去探究周围的新鲜事物,不愿与别人接触,怕做游戏,缺乏自信心和对别人的信任感。
  
  建议
  ●参加各种亲子活动。亲子机构的人员和设施与幼儿园有相类似的地方,这种熟悉的感觉可以减少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
  ●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增加同伴间的互动,体验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让孩子逐渐喜欢和幼儿国小朋友在一起。
  ●家园沟通。家长尽早把孩子的生活习性告诉老师,让老师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联系,使孩子把依恋对象转移到教师身上。
  “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只要教师和家长保持正确的心态,经常就孩子的问题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帮助孩子克服自己的缺点,使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在家园之间迁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四五岁,半大不大,半懂事不懂事,半听话不听话,带着出门旅行时最头疼。  “我发誓以后旅行再不带他了!”常听精疲力竭的妈妈们这样投诉孩子:出了门一点不省心,拒吃团餐,高声笑闹,四处追跑,到哪儿都只顾埋头玩iPad。“本想带他出门开开眼界,原来全都是我自找苦吃,一厢情愿。”  怎样应对孩子在旅途中层出不穷的状况?这里有3位妈妈,提供了自己的方法,让这些半大不大的熊孩子变身好旅伴。  用一个小拖箱来管理
故事主角:青蛙、山坡、屋子、水瓢、水桶  故事线索:一幅图  咦?這里有三只青蛙。他们像刚睡醒一样,他们好像在哭泣,他们正在舀着水呢……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听听同学们的故事吧!糊涂的三兄弟  张琼予  “呱呱呱……”池塘里的淤泥里,传来了那熟悉的歌声,小青蛙三兄弟从冬眠中醒来了。看!在干涸的池塘里,青蛙三兄弟正忙着将屋子重新装扮一番,把破破烂烂的门别上了红花,房屋顿时焕然一新。它们还用小石头围成
生日蛋糕上,蠟烛已经全部点燃。请仔细比较它们的长度,猜猜看:最后被点燃的蜡烛是哪一根?
变个花样      有个小秘密:妈妈不喜欢吃猪肝,不碰也不闻,但是从不在安安面前提及。  妈妈还经常变着花样做这个菜,好在安安不挑食,做了他就吃。  这次妈妈又想出一个做法来——用西红柿搭配。  没想到,嗯,味道没话说,安安连盘子都舔干净了。    番茄炒猪肝  原料:猪肝、西红柿  辅料:生姜、大蒜、葱  调料:料酒、盐、糖、生粉  制作:  1.猪肝切片,加生姜片、大蒜,用调料腌渍10分钟。西
朋友小张是少年宫的钢琴老师,这段时间正在教一批新学生学钢琴,她跟我讲起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个叫鲁明的小男孩,他学钢琴非常刻苦,虽然刚入门时学得比较慢,但后来慢慢地进入了状态,弹得越来越好,小张觉得这个孩子很有潜力。可最近,小张发现鲁明已经两个周末没有来学琴了,她感到非常奇怪,于是打电话给鲁明的妈妈询问。原来鲁明妈妈见孩子上手太慢,总觉得他弹得不好,一点进步都没有,就索性不让他学了。  说罢,小张
食品街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吃摊,动物们都喜欢来这里买吃的。  这一天,河马也来摆小摊了。他来卖什么呢?他挑来了一桶泥和一桶沙。  河马在小摊前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美味泥沙。  原来河马是来卖泥沙的啊。  正在卖鱼的大熊见了,说:“河马,你是不是糊涂了,泥沙能吃吗?”  “当然能吃啦!”河马说。  一会儿,鸡大哥来了:“给我来一盘沙。这几天我消化不好,所以要吃点沙。”  正说着,鸽妹妹也来了:
米米几个月甚至一岁多的时候,我躺在床上是无法安安稳稳搂住他的。他一刻不停地手舞足蹈,踢打推搪,也不知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肢体,还是不明其意的表达,总之,那时的他就是一架小小的永动机。  现在也新鲜记得,望着躺在身旁时而四脚朝天踢蹬空气、时而高举双腿重重砸床的米米,我曾心想,什么时候才能把他服服帖帖搂在怀里,下巴抵着他的大脑袋,安安静静入睡?  这想法如此清晰,仿佛就在昨天。  如今,似乎只是一眨眼,他
甲老师  原名彭金龙,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学者,现任广州市番禺区大博学校校长。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教育协会会员,甲骨文融合研究专家,全国优秀读写教师,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先进个人,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特聘教授。著有《教者无疆》,主编《写吧,孩子》等书籍十本。应邀多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山东、广西等地开展甲骨文讲座、公开课。  “文”,象形字。  古体“文”字,像一个张开双臂、叉开
Nina妈向我求助:“Nina和我们做游戏,输后常常大哭大闹。为照顾孩子的情绪,我们只能尽量不让孩子输,可是又担心她以后适应不了社会,不知道怎么办好。”  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是需要大人维护,可如果只是让孩子在人为的成功体验中自我感觉良好,长久下来,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我最棒”的假象,不利于孩子面对真正的竞争。  孩子酷爱演戏。我打算以跟Nina玩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她预演一下失败者的角色,体验失败没什么
儿子5岁,有一嗜好——玩棋。每当看到别人下五子棋,总是全神贯注,一看就是半天。看到儿子如此入迷,我就买了一副五子棋,茶余饭后和他对起阵来。  刚开始时,为了激发儿子的兴趣,我有时故意输给他。尝到胜利果实的儿子喜不自禁,像踢进球的球员一样,蹦跳高呼:“耶,我赢了!”还伸手做出V字状向我炫耀。一局战罢,儿子常常还想乘胜追击,然而我则硬下心肠,坚决抵抗,不给他占便宜,父子俩最后打成平手,握手言和。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