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意大利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就业的政策研究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i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社会功能凸显了其与就业的自然联结.21世纪以来,受经济发展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影响,意大利政府持续关注职业教育与培训对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的积极导向作用,将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制定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平稳发展期、经济危机期和复苏期体现了不同功能,并通过关键技能、师资准入、学徒制改革、质量保证机制等相关政策有效促进就业.基于此,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就业政策中,要把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作为政策的逻辑起点,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内容框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政策执行.
其他文献
落实企业重要办学主体责任,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结构功能理论视角下,企业办学中企业和学校存在天然统一的内部治理关系,是校企连接最紧密、产教融合成本最低的一种办学形式.大型企业办学要根据企业办学的结构特点和资源优势,结合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办学定位、管理机制、整合机制、开放机制四个方面构建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从而落实企业办学主体地位,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并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提供路径参考.
学习成果认证的载体和转换的模式是学分银行建设中需要解决和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本研究重点介绍了国际上学习成果认证转换的四种模式,总结分析了安徽开放大学在学习成果认证转换实践中的具体运作和成效,提炼出以课程为基础、构建区域性继续教育共同体的学习成果认证转换模式,并对国家层面推进学习成果认证转换工作提出思考.
现代教育治理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充分发挥作用.从公共治理理论视角,论述了高等继续教育多元质量保障主体的构成,以及在质量保障过程中各主体承担的角色及其关系,尝试构建了多主体协同治理的质量保障机制.通过研究发现,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行业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学习者、用人单位等构成高等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主体,不同主体在质量保障过程中形成协同共治的合作关系,教育行政部门起主导作用,行业组织、专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用人单位和学习者充分参与,在标准制定、质量保障实践中互相合作,共同推动质
为应对后疫情时代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新要求,高职国际化以国际性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特色,通过人员、资源和高职教育模式的国际化流动,逐层实现我国高职教育与世界教育体系的融通互鉴,并研判了未来国际化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教育国际化应优化体制机制、压缩成本,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全球影响力,通过在地国际化开创新模式,打造高水平国际化教学创新团队.
以经典的课程理论泰勒原理为指导,论述了高职非电专业电类基础课改革的一般方法,并以高职纺织专业的“纺织电气控制基础”课改实践为例,给出了改革的具体过程、结果和成效.泰勒原理用于此类课改,能使课程内容更加合理、目标更加清晰、组织更加有效、实施更加科学、评价更加全面,并表现出更加简化高效和便于协作的教学优势,同时,指出受限于课堂教学和资源建设,应采用翻转课堂和ARCS模型、制作立体教材的方案突破局限.
作为教育学二级学科的职业教育学,在学科地位确立上有着学理依据和内在支撑,但目前无论在学科内部建制还是外部建制方面,都遭受着质疑.新文科建设是文科回应社会发展需要,走出传统文科自我认知“孤岛化”意识,重新树立学术自信的必然抉择.新文科建设思路以以人为本、问题导向为理念,具有创新性、开放性、系统性、针对性等特征.新文科建设契合职业教育系统的复杂属性,拓展了职业教育学的发展空间,为化解职业教育学学科危机提供新的方向.首先,职业教育学应坚守回归对人的关注、回归对现实问题关注的学科建设理念;其次,职业教育学应遵从尊
合理性品质是任何教育改革得以辩护、顺利实施与卓有成效的基本前提与根本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制度作为约束或激励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行为或专业活动的具体规范,审视其合理性不能脱离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及其专业实践,合理性的标准涉及合乎制度规约对象的“人理”,合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生存与发展空间运行的“事理”,合乎制度实践场域的“公理”.反观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制度之所以未能构建逻辑自洽的制度体系,其关键在于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职业活动的特性观照不够.建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制度,应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实践活动精准定位,为高等
为研究“百万扩招”给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采用理论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高职生源多样化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紧密的关联度;另一方面,“百万扩招”给高职院校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带来了人才培养的现实挑战和诸多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构建生源多样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激发生源多样化的高职院校实施适应性生态变革,探索基于差异化的分层教学、分级教学、分类教育人才培养常态机制等改革路径,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多样化生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师范生教育实践的积弊由来已久,未能根治.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积淀了“学必期于用”的办学传统,“共时性”理实交叉育人模式,“自我造血”双师培养,互惠、契约的校企合作,以及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等成功经验.师范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样式,教育实践借鉴职教实践教学经验素为必要.基于此,分析当下师范生教育实践存在的“地位边缘化、实施低效化、指导虚空化、基地散点化”的弊端,从育人模式、标准体系、指导团队、实践基地、行动研究和管理机制等诸方面,提出改革与匡正的路径.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调查分析了全国12所高等院校职教师范生的培养状况.结果 表明,职教师范生职业能力整体水平达到了“较好”的状态,以年级为阶段职教师范生能力增进呈“U”型变化趋势.通过4年的本科教育,职教师范生15项职业能力指标实现了增进,19项职业能力指标未见明显增进,2项职业能力指标处于负增进状态.职教师资培养院校应以“补短板、强弱项”为工作重点,坚持以生为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建设,完善课程体系,促进职教师范生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